高质量党建是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的限公司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以“三必须”的思路,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存在的“两张皮”难题,使高质量党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矿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等称号,连续七届蝉联“山西省文明单位”。
探索:“三必须”解锁
怎样才能把党建工作做实做深?抓手在哪里?公司党委一直在寻找突破口。2021年10月,河北平山通勤车涉水事故造成多人死亡,一时令矿上职工提心吊胆。当时公司每天有800余人乘坐17个班次通勤车往返,员工通勤安全问题立刻成为公司党委关注的焦点。为了让“通勤路”成为员工的“平安路”“无忧路”,公司党委首先提出为每班通勤车安排两个志愿者,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和司机一道保障通勤安全。但这项工作起初推进得并不顺利,干部职工参与的热情不高、服务标准比较松散,成效也大打折扣。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经过了解发现,很多员工甚至是党员干部都认为“安全是司机的事”,与自己无关,进行安全协管志愿服务是额外增加负担。
怎么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呢?公司党委鲜明提出“党员干部必须先站出来”,并且立下“硬规矩”一一要求每天乘车的党员干部要带头当“安全协管员”;公司党办每天汇总公布志愿服务的情况,每10天就参与进度通报提醒一次,每月都要就实际运行质量进行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的公开表扬,对履责不力的及时提醒谈话。
在这样的刚性制度约束下,党员干部渐渐地养成了自觉参与的习惯。当员工们看到每天乘车有人热情迎接,车上有人时刻关注路况,到站下车有人关心和提醒,也真正从心里认可了这项活动。那些得到表扬的党员干部被尊重、被认可,收获了荣誉感,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在主动提高。同时,这个正向激励效应带动了团员青年、职工群众量的积极参与,贴心服务让职工的通勤之路其乐融融,通勤车也成为东峰人精神文明实践的又一个窗口。三年多来,累计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达到4.2万余人次,服务时长超过3.2万小时。坚持开展这一活动,不仅实现了通勤安全“零事故”,更让“人人讲责任、事事讲担当”的理念深深植入内心。
从抗拒参加到被动服务,再到积极服务,“通勤车安全协管志愿服务”成功运行的过程,让矿党委深刻认识到:抓党建融入,一是必须敢啃硬骨头,敢于直接面对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必须盯住问题不放、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想尽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高效融合的过程。三是必须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示范带动得好,才能辐射影响绝大多数。
深化:“双实践”拓宽
“三必须”为公司党委全面推进党建融入提供了路径和方法,也增强了工作信心。之后公司党委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了解,发现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工作,特别是难度大的一些工作安排不下去,或者是落实中打折扣,另一方面就是干部职工平时工作的主动性和奉献精神不够强。这些问题怎么办?按照“三必须”的启示,公司党委盯住这两个问题,注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的示范带头作用,常态化激励各级干部围绕党政工作部署和生产重点难点任务,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同时,动员全体党员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地解决职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从“遇到急事替个班、家里忙时搭把手”这样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为职工扫清后顾之忧,使他们都能够一心一意够地投入安全生产工作。由此形成了作“干部冲锋在前”和“党员初心闪亮”常态化双实践行动。
“双实践”成效应该怎样去衡量呢?首先实行了积分制管理,由分管领导来赋分。但由于分管领导存在“各自为政”思想,评判标准不一,导致整体上评分不够客观、不够公正,影响着大家的积极性。为此,又积极推动由多个部门组成“干部实践成效联评组”和由各支部书记组成的“党员践诺情况评议组”,这个“双线联评”机制确保了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都能得到比较公正的评判。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又发现大家挣积分的热情日渐消减,于是就把党员干部积分与个人利益进行挂钩一一干部积分直接挂钩年终奖金,党员积分作为评先评优的“硬指标”。随后又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每月综合评比“干部冲锋在前十大重点事项”和“党员初心闪亮十佳案例”,由公司主要领导在联评组评分的基础上再酌情加分,真正让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目了然。“双实践”行动开展三年来,各级干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3200余项,党员帮助职工办实事大小事项3500多件。
党员干部“双实践”行动,是该公司党委运用“三必须”思路模式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的一项生动实践,进一步完善了载体配套机制,促进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近年来,该公司党委还通过复制“三必须”,成功推出多个党建融合载体:以安全生产“学评谈”、常态化职工家访为抓手助力安全管理;以支部“融合共建”、党员“三到位三争先”为载体推动“两个作用”高效发挥;以“暖心十送”、思想政治“五五”工作、“办实事直通车”为纽带凝聚发展合力……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推动了配套机制升级,将安全管理、生产任务完成指标等纳入支部党建考核范围,不断推动支部的工作重心向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聚力;树立以数据量化考核、正向激励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持续激励党员干部和各基层支部主动作为、力争上游。
升华:企业治理升级
在推动党建融入的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创新举措,在企业其他管理方面也形成了较好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着企业基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比如: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管理理念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中,形成了较好的正向协同效应和制度认同效应,极大减少了管理中的“摩擦成本”。“量化考核、积分制管理”方法,被运用到班组建设、员工培训和技术人才激励等方面,员工的工作动能得到持续激发。还有以制度来规范管理,用机制去驱动运行,视实际情况不断升级迭代相应的创新举措,这些推动工作的方式方法影响着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转化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持久动能。
该公司关于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探索,仍然在路上。怎样让党员干部从靠考核激励的被动融入变为自觉主动投入?怎样把组织要求转变为党员干部的自我要求和价值追求,不断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造性?该公司党委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