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专题
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奋力谱写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党报头条客户端 作者:金思宇 发布时间:2025-08-21 14:2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沧桑巨变。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实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期,雪域高原正以昂扬姿态奋力书写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01 历史跨越: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让西藏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六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提升。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西藏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千年的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西藏奇迹”。


  02 发展成就:数字背后的沧桑巨变


  西藏六十年的发展成就,不仅书写在高原大地上,更体现在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数据中。2024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7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44元、21578元,是1965年的121倍和199倍。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9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1359公里,183条国际国内航线织就“空中金桥”。西藏实现了“县县通公路、乡乡通邮路、村村通电话”的历史性目标。


  2025年上半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加强劲活力,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82.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连续多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今年1月至6月,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312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实现旅游总花费315.52亿元、同比增长10.18%。


  03 民生温度:预计新增投入20亿实施10件民生实事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2025年初预算安排148亿元支持实施28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预计新增投入资金约20亿元,追加实施10件民生实事,这些举措涉及民生多个重要领域。


  从今年起,西藏全面建立新生儿免费参加医保机制,安排财政资金对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每年惠及约5万个孩子,减少家庭保费支出约3000万元,能够为每个孩子提供每年最高20万元的医疗保障;全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对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按照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育儿补贴,将惠及约17万婴幼儿,仅今年一年将减少家庭育儿支出约6亿元。


  针对西藏儿童常见易发的龋齿问题,从今年起,西藏将建立孩子“一口好牙”关爱机制,安排财政资金为全区8-11岁的孩子免费提供牙齿窝沟封闭服务,惠及约18万个孩子。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在年初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财政补助标准120元,达到每人每年补贴3540元。


  2024年,西藏民生支出达24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规模和占比均创新高。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西藏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仅2021至2024年四年间,全区民生支出总规模达8601亿元,年均增长13.4%。


  04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雪域净土


  西藏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14%,江河湖泊水质保持优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2024年,西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那曲市的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较十年前增长5%以上,并成功创成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雪域高原深入人心。西藏各族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同守护着这片世界上最后净土的碧水蓝天。


  05 奉献赞歌:援藏干部的情怀与担当


  西藏的辉煌成就,凝聚着一批批援藏干部的无私奉献。他们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追求更高”的信念(金思宇语),扎根雪域、奉献高原。


  从孔繁森到今天的援藏团队,一批又一批干部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边疆、服务群众。在林芝,援藏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林下资源加工、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在日喀则,他们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在那曲,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开展教育医疗帮扶,为当地培养大批人才。


  “三年援藏,一生情缘”,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援藏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他们对西藏的热爱和奉献,已经融入雪域高原的青山绿水中,铭刻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心坎里。


  06 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领航定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强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一方略指引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边境地区发展不断加强。


  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空前增强。西藏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07 奋进新篇: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今日西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拉萨市区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市民生活安逸幸福;农牧区一栋栋藏式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路连通村村户户,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蓬勃发展。


  农牧民群众过上现代化生活,用上清洁能源、通上4G网络、享受便捷服务,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时间,而第二个千亿仅用了6年。2025年,全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六十年砥砺奋进,一甲子春华秋实。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辉煌历史,改变了千年贫苦面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藏将继续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有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雪域高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西藏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金思宇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第六批援藏干部,曾任西藏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夏天审核:高海仙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奋力谱写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党报头条客户端 2025-08-21 14:29:27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沧桑巨变。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实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期,雪域高原正以昂扬姿态奋力书写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01历史跨越: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让西藏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六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提升。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西藏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千年的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西藏奇迹”。02发展成就:数字背后的沧桑巨变西藏六十年的发展成就,不仅书写在高原大地上,更体现在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数据中。2024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7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44元、21578元,是1965年的121倍和199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9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1359公里,183条国际国内航线织就“空中金桥”。西藏实现了“县县通公路、乡乡通邮路、村村通电话”的历史性目标。2025年上半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加强劲活力,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82.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连续多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今年1月至6月,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312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实现旅游总花费315.52亿元、同比增长10.18%。03民生温度:预计新增投入20亿实施10件民生实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2025年初预算安排148亿元支持实施28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预计新增投入资金约20亿元,追加实施10件民生实事,这些举措涉及民生多个重要领域。从今年起,西藏全面建立新生儿免费参加医保机制,安排财政资金对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每年惠及约5万个孩子,减少家庭保费支出约3000万元,能够为每个孩子提供每年最高20万元的医疗保障;全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对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按照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育儿补贴,将惠及约17万婴幼儿,仅今年一年将减少家庭育儿支出约6亿元。针对西藏儿童常见易发的龋齿问题,从今年起,西藏将建立孩子“一口好牙”关爱机制,安排财政资金为全区8-11岁的孩子免费提供牙齿窝沟封闭服务,惠及约18万个孩子。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在年初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财政补助标准120元,达到每人每年补贴3540元。2024年,西藏民生支出达24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规模和占比均创新高。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西藏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仅2021至2024年四年间,全区民生支出总规模达8601亿元,年均增长13.4%。0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雪域净土西藏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14%,江河湖泊水质保持优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2024年,西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那曲市的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较十年前增长5%以上,并成功创成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雪域高原深入人心。西藏各族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同守护着这片世界上最后净土的碧水蓝天。05奉献赞歌:援藏干部的情怀与担当西藏的辉煌成就,凝聚着一批批援藏干部的无私奉献。他们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追求更高”的信念(金思宇语),扎根雪域、奉献高原。从孔繁森到今天的援藏团队,一批又一批干部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边疆、服务群众。在林芝,援藏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林下资源加工、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在日喀则,他们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在那曲,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开展教育医疗帮扶,为当地培养大批人才。“三年援藏,一生情缘”,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援藏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他们对西藏的热爱和奉献,已经融入雪域高原的青山绿水中,铭刻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心坎里。06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领航定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强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一方略指引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边境地区发展不断加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空前增强。西藏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07奋进新篇: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今日西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拉萨市区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市民生活安逸幸福;农牧区一栋栋藏式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路连通村村户户,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蓬勃发展。农牧民群众过上现代化生活,用上清洁能源、通上4G网络、享受便捷服务,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时间,而第二个千亿仅用了6年。2025年,全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六十年砥砺奋进,一甲子春华秋实。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辉煌历史,改变了千年贫苦面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藏将继续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有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雪域高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西藏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金思宇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第六批援藏干部,曾任西藏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