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专题
青春力量扎根基层沃土 实践之花绽放彭泽大地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暑期实践队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
    来源:周口网 发布时间:2025-08-04 15:5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年暑期,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晨曦筑梦・益心同援”文明实践队响应“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活动号召,奔赴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渊明湖社区,以为期数日的志愿服务为笔,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间,书写“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青春答卷。



以心换心,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


初入社区,实践队便以“破冰融心”为起点,通过“玛卡巴卡”“动物园里有什么”等趣味游戏,迅速消除与孩子们的陌生感。手势舞互动、自我介绍分享,让欢声笑语成为团队与社区居民初次相遇的“见面礼”。



在树叶面具手工课堂上,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将落叶转化为创意载体——蝴蝶展翅的灵动、卡通形象的童趣,一片片普通的叶子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老师,你看我的面具像不像超人?”稚嫩的话语里满是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正是实践队用耐心与爱心培育的第一朵“信任之花”。


红色铸魂,让理想信念扎根心田


“七一”建党节前后,红色主题活动成为实践队的重要课程。孩子们亲手制作红军帽,跟着《红红的太阳》旋律起舞,在角色扮演中触摸革命历史;红色故事会上,“小听众”们围着志愿者追问“红军叔叔为什么不怕冷”,纯真的提问里,是红色基因正在萌芽的生动写照。



实践队队员们还专程前往彭泽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三鞠躬致敬、绕碑瞻仰追思。“每一束鲜花都承载着敬意,每一次鞠躬都凝聚着传承。”团队指导老师汤淇茗在日记中写道,“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初心’二字不是口号,而是前辈们用生命守护的信仰。”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践行责任担当


长江岸线边,实践队化身“生态卫士”——向居民普及江豚保护知识,在关键水域采集水样监测水质,沿着江岸清理垃圾。“现在江豚多起来了!”居民的感慨,印证着环保行动的意义。而这份意义,正通过队员们的实践,传递给更多人。



安全课堂上,“理论+情景剧”的创新模式让教育入脑入心。防溺水情景剧里,孩子们扮演“救生员”模拟救援;防拐骗演练中,“小演员”们学会识别诱骗话术。“原来陌生人给糖不能要呀。”7岁的小朋友王梓涵说,这样的课比单纯说教“好懂多了”。


文化传承,让根脉情怀浸润成长


非遗体验活动中,剪纸的镂空艺术让孩子们惊叹“纸还能这样剪”,花花风车转动的不仅是童趣,更是对传统工艺的好奇;彭泽民俗课堂上,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故事引发“什么是淡泊”的讨论,蒸米粑粘土制作、《我心中的彭泽》绘画创作,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你我携手抵制欺凌”主题活动里,纸飞机载着孩子们的心声飞向“心灵信箱”,横幅上的稚嫩签名,是拒绝欺凌的郑重承诺。“我们希望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尊重与被尊重。”团队指导老师全倩倩说,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智慧。



从社区服务到生态保护,从红色教育到文化传承,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用实践行动诠释“知行合一”。正如队员徐晨曦所说:“我们走出校园,不仅是为了提供服务,更是为了在大地课堂里读懂中国。这片土地教会我们的,终将成为我们未来前行的力量。”


据悉,此次实践活动是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深化“三元育人”、推进实践教学的生动实践。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活动走深走实,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审核:高海仙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来源:周口网 2025-08-04 15:52:5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年暑期,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晨曦筑梦・益心同援”文明实践队响应“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活动号召,奔赴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渊明湖社区,以为期数日的志愿服务为笔,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间,书写“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青春答卷。以心换心,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初入社区,实践队便以“破冰融心”为起点,通过“玛卡巴卡”“动物园里有什么”等趣味游戏,迅速消除与孩子们的陌生感。手势舞互动、自我介绍分享,让欢声笑语成为团队与社区居民初次相遇的“见面礼”。在树叶面具手工课堂上,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将落叶转化为创意载体——蝴蝶展翅的灵动、卡通形象的童趣,一片片普通的叶子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老师,你看我的面具像不像超人?”稚嫩的话语里满是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正是实践队用耐心与爱心培育的第一朵“信任之花”。红色铸魂,让理想信念扎根心田“七一”建党节前后,红色主题活动成为实践队的重要课程。孩子们亲手制作红军帽,跟着《红红的太阳》旋律起舞,在角色扮演中触摸革命历史;红色故事会上,“小听众”们围着志愿者追问“红军叔叔为什么不怕冷”,纯真的提问里,是红色基因正在萌芽的生动写照。实践队队员们还专程前往彭泽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三鞠躬致敬、绕碑瞻仰追思。“每一束鲜花都承载着敬意,每一次鞠躬都凝聚着传承。”团队指导老师汤淇茗在日记中写道,“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初心’二字不是口号,而是前辈们用生命守护的信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践行责任担当长江岸线边,实践队化身“生态卫士”——向居民普及江豚保护知识,在关键水域采集水样监测水质,沿着江岸清理垃圾。“现在江豚多起来了!”居民的感慨,印证着环保行动的意义。而这份意义,正通过队员们的实践,传递给更多人。安全课堂上,“理论+情景剧”的创新模式让教育入脑入心。防溺水情景剧里,孩子们扮演“救生员”模拟救援;防拐骗演练中,“小演员”们学会识别诱骗话术。“原来陌生人给糖不能要呀。”7岁的小朋友王梓涵说,这样的课比单纯说教“好懂多了”。文化传承,让根脉情怀浸润成长非遗体验活动中,剪纸的镂空艺术让孩子们惊叹“纸还能这样剪”,花花风车转动的不仅是童趣,更是对传统工艺的好奇;彭泽民俗课堂上,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故事引发“什么是淡泊”的讨论,蒸米粑粘土制作、《我心中的彭泽》绘画创作,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你我携手抵制欺凌”主题活动里,纸飞机载着孩子们的心声飞向“心灵信箱”,横幅上的稚嫩签名,是拒绝欺凌的郑重承诺。“我们希望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尊重与被尊重。”团队指导老师全倩倩说,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智慧。从社区服务到生态保护,从红色教育到文化传承,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用实践行动诠释“知行合一”。正如队员徐晨曦所说:“我们走出校园,不仅是为了提供服务,更是为了在大地课堂里读懂中国。这片土地教会我们的,终将成为我们未来前行的力量。”据悉,此次实践活动是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深化“三元育人”、推进实践教学的生动实践。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活动走深走实,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