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政务公开
甘肃省实现对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文洁 发布时间:2021-09-07 15:3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今年以来,甘肃省民政厅拓展低收入人口监测对象和范围、创新监测方法和程序、精准落实救助帮扶措施,实现对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救助,进一步做好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从制度机制上兜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切实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今年对4276户符合条件的对象落实了相应救助政策,有效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省民政厅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印发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实施方案》,扩展了监测对象和范围,范围由农村拓展到城市,对象类型由原来监测预警的10种人群,拓展到5大类13种人群。目前,低收入人口监测系统中共有各类人口413.7万,主要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登记失业人员、已登记办证残疾人、新入学大学生、患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病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等特殊困难家庭或人员等,监测群体实现广覆盖。


  为做到困难情形早发现、救助对象准认定,民政部门创新方法程序,坚持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线上预警与线下调查相结合、个人申报与主动发现相结合,优化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工作。


  同时,省民政厅联合教育、住建、卫健和医保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统筹各项救助政策。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根据低收入人口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由相关部门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或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人口,给予临时救助。此外,还提供服务类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不断改善和提升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等基本生活条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同时,指导基层走访慰问、宣讲政策、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全省民政系统共走访35.9万余户,发放慰问款物2288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429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洁)

责任编辑:王文钰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甘肃省实现对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
来源:甘肃日报 2021-09-07 15:39:05
      今年以来,甘肃省民政厅拓展低收入人口监测对象和范围、创新监测方法和程序、精准落实救助帮扶措施,实现对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救助,进一步做好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从制度机制上兜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切实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今年对4276户符合条件的对象落实了相应救助政策,有效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省民政厅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印发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实施方案》,扩展了监测对象和范围,范围由农村拓展到城市,对象类型由原来监测预警的10种人群,拓展到5大类13种人群。目前,低收入人口监测系统中共有各类人口413.7万,主要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登记失业人员、已登记办证残疾人、新入学大学生、患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病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等特殊困难家庭或人员等,监测群体实现广覆盖。为做到困难情形早发现、救助对象准认定,民政部门创新方法程序,坚持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线上预警与线下调查相结合、个人申报与主动发现相结合,优化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工作。同时,省民政厅联合教育、住建、卫健和医保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统筹各项救助政策。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根据低收入人口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由相关部门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或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人口,给予临时救助。此外,还提供服务类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不断改善和提升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等基本生活条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同时,指导基层走访慰问、宣讲政策、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全省民政系统共走访35.9万余户,发放慰问款物2288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429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