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启动执法检查工作。执法检查将重点围绕市场环境的优化情况、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情况等六个方面,全面了解《条例》在本市的实施情况。
《条例》自2020年4月28日开始实施,执法检查重点围绕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法规、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督促本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检查重点包括六个方面,即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包括制度体系、责任和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等情况;市场环境的优化情况,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缓解融资困难、减税降费等情况;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包括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政务服务便利度、政企沟通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服务评价等情况;监管执法规范情况,包括规范执法行为、加强信用监管等情况;法治保障强化情况,包括政策制定规范、加大法律服务力度等;各方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法规本身需要修改完善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法规执行过程中和调研中市场主体诉求最强烈、委员代表最关心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加强信用管理”和“加强办理破产的司法保障”等四个重点内容深入开展检查和调研。
据介绍,本次执法检查将采用实地检查、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现场调研等常规检查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听企业、查政府,听群众、查政务,查平台、查案件、查制度,全面了解条例在本市的实施情况。最后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同时包括“问题清单+整改建议”,一并提交7月份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工作亮点
率先编制“十四五”营商环境专项规划
昨天上午的启动会上,相关主责部门介绍了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工作情况。市发改委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开展打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地“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全面评估《条例》及近年政策改革实施情况,深入查找问题并推进整改落实到位,鼓励各区各部门开展“局处长走流程”,打通一批办事堵点、畅通一批业务平台、深化一批重大改革,让企业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同时,全方位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数字服务、数字监管和数字营商平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线上兑现”。
此外,加强营商环境改革顶层设计。率先编制“十四五”营商环境专项规划,将法治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社区(村)设立政务服务站6000余个
市政务管理局介绍,本市健全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市共设政务大厅500个。本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社区(村)设立政务服务站6000余个。
本市全面推行综合窗口,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市级事项进驻率达96%,“一窗”办理率达98%。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的55个部门2197个事项实现委托受理,占93%。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开展早晚延时、中午不间断、周六不休息服务,开通延时服务以来,仅市政务服务中心就累计接待办事人1万余人次。
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紧盯政策落地效果,推动北京市政务服务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
完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 降低准入门槛
市市场监管局介绍,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中央层面“证照分离”试点事项清单更好落地实施,不断完善本市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深化简政放权,不断降低准入门槛,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部门许可审批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此外,会同各相关部门推动《北京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尽快落实,推动构建本市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记者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