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演进,抗癌创新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在掏空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积蓄,“创新药”与“低价”似乎成了一对反义词。
首药控股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他们的目标是通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创好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存质量,能够让多种肿瘤患者长期带瘤生存,最终实现“把肿瘤当成慢性病,甚至感冒来治”。这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首药控股正在通过它的方式努力实践着。
近日,首药控股即将在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20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23个研发管线,研发能力出众
近年来,大量biotech生物公司仅凭一两条重磅研发管线就能登上港股或A股科创板,对于一个尚未有产品上市的创新药企而言,研发管线的差异性及丰富程度是衡量企业前景的重要因素。
目前,首药控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140项发明专利,研发管线共有23个在研项目,均为1类新药,其中11个为完全自主研发,12个为合作研发。
图为:首药控股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管线来源:招股书
造中国患者能够吃得起的一类新药
一款创新药的诞生,背后是往往是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大量时间付出,然而,对于中低收入患者而言,为了挽回健康甚至是生命,不得不付出自身无法承受的代价,这也让创新药陷入了伦理困境。
然而,首药控股却敢于直面挑战,试图挑战创新药的伦理困境。首药控股却实实在在地正朝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
在研发效率上,首药控股利用自有核心技术,通过以交替穿插、多线并行的研发模式替代传统单线循环的研究路径,在化合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阶段兼顾化合物的靶点选择性、结合力以及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降低新药研发中靶点失败的风险,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开展药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提高小分子药物筛选优化效率,从而设计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开发潜力的候选化合物分子。
在研发成本上,首药控股的控制成本能力相当出众。招股书显示,首药控股11款自研产品三年半以来的研发费用合计仅2.14亿元,整体预算投入仅为21.3亿元,平均每款创新药研发费用仅需不到2亿元。
解决科研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与许多创新药企不同的是,首药控股的创始人李文军不是生物医药科班出身,在未从事生物医药行业之前,他曾在体制内、外摸爬滚打多年。
或许正是这种不同的经历,让首药控股的企业文化显得与众不同。在对待研发人才方面,李文军为研发人员创造了宽松的研发环境,赋予核心研发团队极大的研发决策权,发挥研发人员的主人翁精神。
由于公司地处首都北京,首药控股为让研发人员专注、专心从事创新药研发,为激励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公司设立以研发人员为主的员工持股平台。2020年首药控股开展了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最终确认股份支付费用高达2.43亿元,员工持股人数比例超过50%。
通过股权激励,员工可分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股权增值收益,留住人才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员工的研发热情和积极性,为持续创新赋能。
(陈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