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中国核建在上海青浦中核科创园举行升旗仪式,标志着正式迁址上海扎根长三角,在服务服从国家发展战略中体现中国核建担当,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2年1月18日,《解放日报》对中国核建进行了专题报道,以下为全文:
这是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建”)发展史上又一历史时刻。
2021年11月29日,上海青浦中核科创园。中国核建以一个简朴而庄重的升旗仪式,宣告正式迁址上海、扎根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今天的中国核建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承担了大量核工业、航空、航天、船舶等工程的建设;并以优良的上市中央企业信誉和奋斗精神,先后承建了遍及交通、能源、石化等多个行业的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树立起一座座行业地标。
为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部署,推进公司整体战略布局,中国核建作出了迁址上海的决策,而上海完整的核电产业链、良好的引才留才环境等,又必将为中国核建的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
新时代开启新梦想,新征程创造新辉煌。
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表示,当前正迎来“两弹一艇”以来核工业最好的战略机遇期,未来30年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明天的核工业能够走多远,就取决于今天付出多少努力。中国核建人将以本部搬迁为契机,彰显“核建铁军”的骨气和底气,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努力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核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坚守主业支撑中国核电迈向世界先进行列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67年前,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老一辈核工业人闻令而动、舍家为国,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和荒山野岭,白手起家,靠手拉肩扛建成了“五厂三矿”,为“两弹一艇”的成功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非凡业绩。而后几十年,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创新发展、勇当国任,相继建设了“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名片”华龙一号。
▲“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
核工业是大国重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两弹一艇”建设、“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建成,实现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到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福清核电站等世界核电主流堆型核电站建设;再到我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名片”闪耀全球……一路辉煌,一路艰辛,璀璨的核工业发展史上处处镌刻着核建人不辞辛劳、拼搏奉献的身影。
始终以建造国之重器为己任,这,就是中国核建。
中国核建因核而生、因核而兴。核电建造是中国核建的主业和根基,作为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领域的一支劲旅,中国核建一直以来享有“铁军”的美誉。
实力,源自深厚的历史积淀。
从上世纪50年代六〇一工程“一堆一器”建设,揭开中国核工业工程建设序幕;到艰苦创业,建设兰州铀浓缩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再到上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核工业建设队伍走出三线大山,以秦山核电站拉开核电站工程攻坚序曲。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我国核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托力量,中国核建见证了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艇”的丰功伟绩书写了属于核建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核建的重要使命是保障中核集团重点项目建设,当好‘承重墙’;中国核建永远把核电建造作为主业之中的主业。”陈宝智如是说。
当前,随着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在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中国核建已成长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核电工程建设企业,核电建造能力已经从最初只能同时建造2台机组提升到能同时建造40台。
数量提升的背后,更是能级的提升。
2020年11月27日0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建造中,中国核建打破了“首堆必拖”的魔咒,全力推动华龙一号首堆从图纸变为现实。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在印度河东岸,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280公里地区伫立着4座高大的建筑物,那就是承载着中巴深厚友谊的恰希玛核电站。从恰希玛1号机组开工到4号机组商运,几十年时间,恰希玛从一个农业小镇变成巴基斯坦重要核电基地,为巴基斯坦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做一个项目,建一座丰碑,中国核建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挥洒汗水,同时为筑牢中巴两国友谊的根基添砖加瓦。
恰希玛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一个缩影。2019年,全球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心脏”安装阶段在京启动征程,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订ITER主机安装一号合同(TAC1)。中国核建旗下中核二三公司作为中法联合体重要组成单位之一,承担相关工程安装任务。这是中国核行业单位首次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成功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也是我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大型核科研设施建设。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人造太阳”项目
付出之后是累累硕果。近年来,中国核建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全力保障国家战略任务、核电重点项目的如期推进,主要经济指标也不断刷新纪录,实现了经营规模和发展质量双提升。“十三五”时期,中国核建营业总收入增幅达88.5%,净利润增幅达160.1%。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靓丽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公司上市以及“两核”重组的巨大推动。
2016年6月6日,中国核建上市。就如时任原中国核建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在上市致辞中所言:“上市是公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核建将逐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保持在专业化市场领先优势,积极拓展延伸核电建设产业链,努力成为行业领先、管理一流、品牌影响力强、具有持续成长性和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优异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公司。”
2018年1月31日,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核集团)实施重组。“两核重组”以来,中国核建党委始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重组为契机积极融入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全局,深度镶嵌到核工业全产业链之中,各环节有机融为一体,环环相扣,围绕业务融合、资源融合、文化融合加强核产业链纵向协同并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加速提升我国核工业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核电工程重启,中国核建迎来全新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为核电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自2019年核电项目审批正式重启至今,已有多台核电机组获批开工建设,另有多台机组积极筹备。
2021年,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华龙一号”项目批量化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及未来的15年,仍是我国核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核电工程建设市场前景更可期。
工业与民用主动出击做大做强
鸟巢钢结构工程、广州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南京苏宁生活广场、武汉花山大道隧道、珠海LNG……中国核建依托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强大建造实力,在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领域亦颇有建树。
▲北京奥运主会场国家体育馆(鸟巢)钢结构吊装工程
坚守核电主业,对接市场、抢抓机遇,工业与民用建设业务目前收入占比已近七成,成为公司更好发展核电主业的重要补充。
中国核建总经理戴雄彪表示,“核”的基因是公司开拓非核市场的利器。这些年,中国核建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致力于延伸在核电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强大能力和建设经验,积极承揽大型复杂工业和民用工程建设业务,先后承建了石油化工、能源、冶金、建材、房屋建筑、市政和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超高层、大体量、高精度工程方面成绩显著。
譬如,在大型低温储罐项目方面,中国核建几乎包揽了所有重大工程。2019年5月8日,历经7个月紧张施工,中国核建承建的连云港石化低温储罐项目3号储罐拱顶于当日11时38分到达设计位置。该储罐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容积乙烷储罐,其外罐内直径82米,罐顶高约50余米,拱顶块重673吨。目前,中国核建每年的低温储罐气压升顶数量居全球之首。巨型的设备安装离不开顶尖的起重吊装能力。2021年,中国核建在国际起重机运营企业中排名全球第十、国内居首。
▲上海洋山港LNG储罐扩建工程
民用市场异常广阔,但市场等不来、要不来。中国核建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两年疫情危机之下,及时出台“抗疫情保增长十条措施”,坚持任务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全力以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既定关键任务的落实。2020年,中国核建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净利润、人工效能等关键指标不仅实现稳中有进,更是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十三五”工作圆满收官。2021年,中国核建业绩继续实现稳中有进,用实际行动向股东、向社会交出了满意答卷。
对中国核建而言,不断提升工业和民用工程建设能力,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块重要拼图,也将更好地服务于中核集团全产业链发展。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深耕工程建设产业,巩固核工程建设竞争优势,扩大非核国防工程市场。把握好“新基建”和建筑施工改革机遇,大力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市政、石油化工、民生工程等工业与民用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市政、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
按计划,中国核建将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工业与民用工程,围绕规模增长,为集团公司提升世界500强序列做出新贡献。陈宝智说:“中国核建将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建筑业为主业,以做强重点项目、做优核电工程为核心业务,依托土建、安装优势,纵向拓展到投融资、设计咨询、采购服务、加工制造以及运营维护等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覆盖到市政、电力、石油化工、矿山、港口巷道、机电、公路、水利水电等建筑多领域,最终实现产业多元化、投融建运退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当然,成绩的斐然也离不开改革的催化。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中,中核集团共有4家单位入选,中国核建占据“半壁江山”。企业要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改革创新,不改革,肯定会被市场淘汰。中国核建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争当深化改革排头兵,不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中核二三、中核华兴因在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双双入选国资委《国资国企改革样本》。
随着改革三年行动不断深入,中国核建的高质量发展成效也逐渐显现。两家“双百企业”先行先试,在中国核建形成了良好的改革示范带头作用,搅动了“一池春水”,已经形成各家单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浓厚改革氛围。可以说,这一发展态势为中国核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重要基础,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和具有建筑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国际知名工程服务商迈出了重要一步。
迁址上海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在建党百年这一历史时刻,中国核建作为一家长期在京的中央企业,以迁址上海开启全新征程,有怎样的考量?
中国核建搬迁上海不是偶然。除了响应中央去非首都功能要求外,上海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中国核建青睐。从发展环境来看,上海联动长三角及沿海核电厂,是核电产业技术集聚区,长期以来形成了最为完整的核电产业链,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夯实核电主业。另外,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可以充分整合在长三角经济带的现有存量资源,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开拓发达地区市场,并且通过统一规划和利用现有条件,提高效率和效用。
▲上海嘉闵高架工程
资料显示,上海金融中心的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国际知名度高,搬迁至上海有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推进产融结合。
作为中国对外经济的桥头堡,上海国际化人才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企业管理、金融、法律、咨询、认证等各类专业人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
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中国核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转变增长动力、实现全面现代化改革。在中核集团党组坚强领导下,中国核建党委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抓紧抓实巡视整改,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着力将党的建设同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中国核建要做改革排头兵”等各项要求结合起来,为公司“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保障。中国核建以高质量党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领航定向。
▲中国核建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在戴雄彪看来,作为国内核电建设市场的领跑者,搬迁至上海后,优越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促进公司良好形象展示,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扩大公司品牌效应,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基于未来发展战略布局和发展需要,中国核建将充分用好深耕首都多年积累的经验,抓住上海营商环境带来的机遇,以此作为“十四五”及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重点,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力度。
一方面,打造中国核建上海科创园,以本部为牵引,投资设立及整合相关下属企业同步进驻,并联合相关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形成本部经济、科技研发、金融投资、海外市场开发等综合功能。参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依托集团现有的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分支机构,进一步做大资金筹集、运作、交易,以及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第三方代理等业务,拓展贸易金融、投融资等业务。
另一方面,深化核电及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合作。加大与上海相关企业合作力度,加强与上海相关企业在核电建设领域的协同研发,优先采用上海制造的相关装备,为核电工程“造价更低、工期更短、质量更优”做出贡献。积极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联合上海相关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核电重大项目的总承包、总集成,打造带动上海装备“走出去”的示范基地,以上海为桥头堡,服务中国、走向全球。
▲加强班组建设,提升核电建造工程队伍综合能力
全新征程已经开启,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陈宝智表示,中国核建将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力争为推动集团公司实现“三位一体”奋斗目标、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安全基石作出“三个贡献”:围绕重点项目,在全面完成重大战略任务上体现新担当,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做出贡献;围绕核电项目,为“造价更低、工期更短、质量更优”做出贡献;围绕规模增长,为巩固提升集团公司世界500强地位做出贡献,在助推我国核工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