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线,是普法依法治理的一线。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能,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大美大英”建设,大英县司法局盐井司法所坚持“153”工作模式,积极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今年以来,调解各类纠纷320起,调解成功318起,调解成功率达99.65%。
围绕一个中心,当好法治参谋。一是积极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业务骨干等专业法律力量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村(社区)村规民约等制度的制定、重大活动的开展、重大案件的处理、重大决策的作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二是主动靠前,司法所9次列席街道办事处重大决策会议,对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法律事务等8个议题予以合法性审查,审查合同19份,合同涉及金额超过亿元。为老旧城区改造项目等党委、政府部署的重大战略平台建设、重大投资、特许经营等重大项目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4件次。三是强化担当作为,为党委、政府代理民事、行政案件8件,对涉及疫情防控、重大风险防范、食品药品安全、移民安置、土地和房屋征收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处置提出了法律意见5条,被采纳3条,助力党委政府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打造五大特色,做实群众工作。一是“门诊”服务解民愁。做深“法治门诊”,优化“接诊、出诊、会诊、辅诊、义诊、网诊、回诊”七诊服务,实现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务办理一体运作,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二是心理疏导化民忧。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心理疏导机制,借助“一书一函两表”,规范工作流程,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入手,帮助当事人理顺心气、打开心结,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维权,促进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和社会关系的根本性修复。三是“配餐”调解顺民愿。积极吸纳在经济、医疗、家庭、劳动、心理咨询等纠纷调解方面较为擅长的志愿者,建立拥有16名调解能手的专家库,采用“群众自主点餐+司法所派餐”工作模式,将调解专家库人员信息制作成“菜单”,供当事人选择,真正让群众调解前“无顾虑”。四是“小盐驿站”听民意。推行法治实体入小区,在大英印象小区设立“小盐驿站”,派驻“驿站服务员”,与小区物业、业主打成一片,于谈笑间听民生,于倾听中知民情,于走访中察民困,掌握小区第一手资源,及时给出精准的“微服务”意见建议。五是党群共建聚民心。积极参与盐井街道党工委“三无小区”治理,选派2名党员入驻水晶城小区,充实小区“1+6”模式治理力量,为小区居民提供送法上门、法律咨询等服务,提升小区居民法治意识,营造小区良好法治氛围。
紧抓三个关键,全面提升效能。一是抓建设,夯基础。严格按照省级“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标准,在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的基础上对盐井司法所的内部分区和外部装修进行了升级,将具有法学、心理学等核心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到盐井司法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锤炼党性修养,进一步规范司法所机构设置、岗位管理、工作流程等,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有力筑牢党性根基。二是抓宣传,强氛围。围绕宪法宣传、民法典宣传等重点,制定“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方案,充分整合辖区内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线上守好一方讲台,当好普法讲师;线下开辟多种阵地,开展主题宣传。今年来,线下普法48场次,解答法律咨询600余条,通过“法治大英”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信息30余条,受众人群达5000余人次,有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三是抓监管,保稳定。向科技借力,推进智慧社矫,完成与“雪亮工程”的对接,严格执行请销假、月报告、信息化核查等制度,持续推行“三化”(个性化矫正、人性化帮扶、规范化管理)帮教模式,有力推动社区矫正对象树信心、塑新生、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