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综合资讯
“双奥”“双赋”共襄盛举 ——王金铃先生创作的《冬奥赋》读后感
    来源:党报头条客户端 作者:李德金 发布时间:2021-10-16 10:0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双奥”“双赋”共襄盛举,这是我拜读辞赋大家王金铃先生创作的《冬奥赋》的最大感受!


  2008年8月8日,北京市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圆了中国的百年奥运梦。王金铃先生为此创作了首屈一指轰动中外文坛的《奥运赋》。2022年2月4日,北京市又将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第24届冬奥会,这是世界上唯一在举办夏季奥运会之后时隔14年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可喜可贺。为此,王金铃先生又挥毫泼墨创作了姊妹篇《冬奥赋》。如果把这两篇赋连续起来看,就会对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来龙去脉与取得的辉煌成绩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其读来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47e7f7b53889dcf38793787858da8c05.jpg

研讨会现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赋》已经闻名遐迩;而《冬奥赋》则刚刚问世。那么,他又有哪些值得读者期待的亮点呢?

47792086b54fd9cdac1d7061d22a502d.jpg

  10月16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妇共同朗诵王金铃创作的《冬奥赋》作品。他们曾于1953年和1955年分别为毛泽东主席献过花。


  第一、6年“磨一剑”,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跨度悠远,字字呕心沥血。《冬奥赋》正文两千多字,共十二段,其注释版本近20万字。王金铃先生通过考证有关实物资料和有关场所,耗时6年才完成作品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他创作的《冬奥赋》秉承《奥运赋》的传统赋文体的经典撰写原则,总揽中外寒域先民所创使冰用雪的悠久历史,以及人类开展冰雪运动的衍化历程,立体地、全方位地诠释了冬运之渊源,冬季奥运的途舛而偶成的百年史,特别凸现了中华民族悠邈卓拔罕有其匹的冰雪术业,及历朝历代所开展的冰雪运动的典型史例。阐述了北京首创一城双奥的重大意义,举办地北京和张家口的历史尊望,山川形胜以及独具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善俱齐的办会优势。述录了伟奇雄阔的冰雪赛地场馆的建立,至善至畅的交通通讯设施,意远形著的北京冬奥的“理念”“宗旨”“会徽”“吉祥物”,融涵了中华文明及冬奥精神之备办启典,以及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冰雪项目比赛中,或夺人心魄,或娱目悦情的景象,并以“冰雪与激情共融,比赛同友谊并兼。亦隆亦盛,乃经乃典,史无前”为结语,总结并志出了北京冬奥厥旷奥史的殊勋伟举。总体而言,该赋行文,驰骛中外,视野宏阔;议论简言达旨,文至理透;叙事条贯统序,首尾圆合。笔提毫点,涉百科如指掌;文气古雅,读之酣畅成诵。且正文和注释中,录列融入了众多中外古今地理知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内容,将冬奥文化与中华文明交相互映,使该赋具有了独特的文学性、史学性、美学性和百科性,并使其与《奥运赋》同列成为讴歌双奥的双璧并呈的姊妹篇。壮笔如斯,如同《奥运赋》之为第二十九届夏奥会之标志性作品那样,《冬奥赋》亦具备并涵括了构成冬奥史诗的诸多要素,堪称为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标志性佳篇力作。他作为《奥运赋》的姊妹篇,所述内容,是对包括夏、冬双奥在内的整体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所涉范围的补充和完善。


  第二、文笔精湛流畅语言质朴形象,现场感强。书写历史,歌功颂德,需要大气磅礴,需要豪情万丈,需要知识渊博,需要广征博引,需要洋为中用,需要古为今用,需要咬文嚼字。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盖世之作,世纪扛鼎之作。《冬奥赋》之所以能达到今天如此高超优异的创作成就,是作者博览群书多年知识积累变成“一字千金”,才会彰显今天《冬奥赋》的语言特色和文笔魅力。作者在赋中不但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时代内涵、时代意义,而且语言简洁新鲜铿锵有力。如赋中“斯项纲分冰、雪,而目繁逾百。虽各规有制,然妙化无算。冰球冰壶,或破门于出入,或定位于撞闪。雪车行如流星,争胜于时短;雪橇迅若飞镝,夺冠于捷先。勇者之赛,首推高山之项,尤为跳雪、滑降:万丈腾跳决乎一跃,托胆于无惧;十里俯滑定于一冲,猎险于极限。蹈空而翔,飞跨岂必翅羽;竞雪而驰,滑越盍如撬板。但只见,竞者志壮而气豪,谁个敛眉?观者神凝而心悬,何曾眨眼?险夷万端,于兹一观!粤若赏心悦目之赛,当誉冰馆花滑。单双分列,男女有别。腾挪环转,动仪卓绝。旋似螺,舞似蝶。唯乐是举,急缓应节。行无遗时,止有余姿。场中若梦若幻,座上如醉如痴,万般猗狔在冰池!”的场景描写,形象逼真生动,娓娓道来,让读者视之仿佛身临其境,“冬奥会”就在眼前举办着。这样的读赋效果,如果作者不学贯中西,思接千载,艺通古今,是难以驾驭这种古老而又形式严谨的文体的,也难以实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目的。其艺术成就在于此赋字字精炼极致,赋有对仗意境,一节一意相贯通,形成一气呵成的文脉体系,具有朗朗上口的神韵,易于传诵,推而广之。此赋在文坛具有难得一见的文学、历史、美学价值。


  第三、《冬奥赋》对国家有几大贡献。他首次比较系统地用史实史例追溯了人类冰雪运动及冬运冬奥的产生原由和发展过程,并特别志录了中华先民在生产生活中使冰驭雪的悠久的辉煌历史及其在世界冰雪运动中有据可证的肇先地位;他多角度、全方位彰显了冬奥历史与文化要义,且作为一赋成书的正式出版的大赋著作,填补了奥运文化中有关冬奥的该题材的文学空白,在北京冬奥甚至在世界冬奥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他首次提出国人宜借此次举办冬奥的契机,纂修一部中国自己的“冰经雪典”的理念,赋文使用了“杖吹藜火”的典故,暗寓神机可用,其期愿表述比较委婉,但这无疑提醒族人,应适时把撰写中华“冰经雪典”作为应有的文化担当和应尽的历史义务;他的创作与出版,完善了探索“创立中国奥林匹克文学”的内容涵盖,为迎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赋”是中国的文化国萃。他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新兴文学类文体,始于三代,盛行于汉魏六朝,是才子佳人在社会发展中舞文弄墨尽显其能时创作出来的一种文学体材,是一朵香飘万里的文学奇葩!当时有许多大文豪为之而挥毫泼墨,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现代人又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赋体文学奉为掌上明珠。有不少人模仿古人笔法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新式赋,而且眼界、内容、形式、语言与时俱进,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这其中出类拔萃者当属王金铃先生。十几年来,他已先后创作出《奥运赋》《廉政赋》《航天赋》《齐赋》《儒赋》《丝绸之路赋》《辛亥赋》等等赋体文学大作,在中国文坛上放了许多“卫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视野和路径,使中外文坛为之一振,其影响可谓是千秋万代永颂之!


  王金铃先生一辈子敢为人先,老骥伏枥精神可敬可佩。他从花甲之年开始,便挖掘、传承、并引领现代赋体文学的创作,具有划时代意义。10月16日,由新华出版社在京召开的《冬奥赋》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王先生创作的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王先生创作的赋内容涉及国学、国史、国政、国是,其品种繁多,领域广泛。有撰写反腐倡廉的《廉政赋》,有反映儒家文化的《儒赋》,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农村改革巨变第一赋”——《糖都赋》,有彪炳中国航天伟业的《航天赋》,有讴歌“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赋》等等。这些作品在现代赋体文学创作中都具有标杆性,是精品力作,为现代赋的创作与流行做出了卓越贡献!2007年王先生为江西南昌千年绳金塔创作的《绳金塔赋》,在众多同名赋中一举夺魁,被评为“江西第一塔,绳金第一赋”。2011年他所创作的《辛亥赋》,更是被推选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标志性作品”。可见王先生的赋文学造诣文学水平是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

7c59e3581366dea76f4654044d7c5f2e.jpg

《冬奥赋》作品


  创作赋,王金铃先生一发而不可收,但这却是他的“副产品”。他擅长的主业是文学翻译和其他形式的文学创作。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始,他的翻译业绩便名扬海内外。美国著名作家欧文·华莱士的家族,秉承华氏生前遗愿,特授予他华莱士全部约3000万字的作品独家翻译权和专有出版权。此举轰动世界文坛,这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几十年来,他创作了50多部专著,其中,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虞舜大传》,突破了世界上史前小说的零记录。相信,他新创作的《冬奥赋》作品,也会像翻译名著名作一样闻名遐迩,享誉世界的。

责任编辑:夏梦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双奥”“双赋”共襄盛举 ——王金铃先生创作的《冬奥赋》读后感
来源:党报头条客户端 2021-10-16 10:02:38
      “双奥”“双赋”共襄盛举,这是我拜读辞赋大家王金铃先生创作的《冬奥赋》的最大感受!2008年8月8日,北京市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圆了中国的百年奥运梦。王金铃先生为此创作了首屈一指轰动中外文坛的《奥运赋》。2022年2月4日,北京市又将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第24届冬奥会,这是世界上唯一在举办夏季奥运会之后时隔14年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可喜可贺。为此,王金铃先生又挥毫泼墨创作了姊妹篇《冬奥赋》。如果把这两篇赋连续起来看,就会对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来龙去脉与取得的辉煌成绩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其读来形象生动,历历在目。研讨会现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赋》已经闻名遐迩;而《冬奥赋》则刚刚问世。那么,他又有哪些值得读者期待的亮点呢?10月16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妇共同朗诵王金铃创作的《冬奥赋》作品。他们曾于1953年和1955年分别为毛泽东主席献过花。第一、6年“磨一剑”,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跨度悠远,字字呕心沥血。《冬奥赋》正文两千多字,共十二段,其注释版本近20万字。王金铃先生通过考证有关实物资料和有关场所,耗时6年才完成作品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他创作的《冬奥赋》秉承《奥运赋》的传统赋文体的经典撰写原则,总揽中外寒域先民所创使冰用雪的悠久历史,以及人类开展冰雪运动的衍化历程,立体地、全方位地诠释了冬运之渊源,冬季奥运的途舛而偶成的百年史,特别凸现了中华民族悠邈卓拔罕有其匹的冰雪术业,及历朝历代所开展的冰雪运动的典型史例。阐述了北京首创一城双奥的重大意义,举办地北京和张家口的历史尊望,山川形胜以及独具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善俱齐的办会优势。述录了伟奇雄阔的冰雪赛地场馆的建立,至善至畅的交通通讯设施,意远形著的北京冬奥的“理念”“宗旨”“会徽”“吉祥物”,融涵了中华文明及冬奥精神之备办启典,以及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冰雪项目比赛中,或夺人心魄,或娱目悦情的景象,并以“冰雪与激情共融,比赛同友谊并兼。亦隆亦盛,乃经乃典,史无前”为结语,总结并志出了北京冬奥厥旷奥史的殊勋伟举。总体而言,该赋行文,驰骛中外,视野宏阔;议论简言达旨,文至理透;叙事条贯统序,首尾圆合。笔提毫点,涉百科如指掌;文气古雅,读之酣畅成诵。且正文和注释中,录列融入了众多中外古今地理知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内容,将冬奥文化与中华文明交相互映,使该赋具有了独特的文学性、史学性、美学性和百科性,并使其与《奥运赋》同列成为讴歌双奥的双璧并呈的姊妹篇。壮笔如斯,如同《奥运赋》之为第二十九届夏奥会之标志性作品那样,《冬奥赋》亦具备并涵括了构成冬奥史诗的诸多要素,堪称为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标志性佳篇力作。他作为《奥运赋》的姊妹篇,所述内容,是对包括夏、冬双奥在内的整体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所涉范围的补充和完善。第二、文笔精湛流畅语言质朴形象,现场感强。书写历史,歌功颂德,需要大气磅礴,需要豪情万丈,需要知识渊博,需要广征博引,需要洋为中用,需要古为今用,需要咬文嚼字。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盖世之作,世纪扛鼎之作。《冬奥赋》之所以能达到今天如此高超优异的创作成就,是作者博览群书多年知识积累变成“一字千金”,才会彰显今天《冬奥赋》的语言特色和文笔魅力。作者在赋中不但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时代内涵、时代意义,而且语言简洁新鲜铿锵有力。如赋中“斯项纲分冰、雪,而目繁逾百。虽各规有制,然妙化无算。冰球冰壶,或破门于出入,或定位于撞闪。雪车行如流星,争胜于时短;雪橇迅若飞镝,夺冠于捷先。勇者之赛,首推高山之项,尤为跳雪、滑降:万丈腾跳决乎一跃,托胆于无惧;十里俯滑定于一冲,猎险于极限。蹈空而翔,飞跨岂必翅羽;竞雪而驰,滑越盍如撬板。但只见,竞者志壮而气豪,谁个敛眉?观者神凝而心悬,何曾眨眼?险夷万端,于兹一观!粤若赏心悦目之赛,当誉冰馆花滑。单双分列,男女有别。腾挪环转,动仪卓绝。旋似螺,舞似蝶。唯乐是举,急缓应节。行无遗时,止有余姿。场中若梦若幻,座上如醉如痴,万般猗狔在冰池!”的场景描写,形象逼真生动,娓娓道来,让读者视之仿佛身临其境,“冬奥会”就在眼前举办着。这样的读赋效果,如果作者不学贯中西,思接千载,艺通古今,是难以驾驭这种古老而又形式严谨的文体的,也难以实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目的。其艺术成就在于此赋字字精炼极致,赋有对仗意境,一节一意相贯通,形成一气呵成的文脉体系,具有朗朗上口的神韵,易于传诵,推而广之。此赋在文坛具有难得一见的文学、历史、美学价值。第三、《冬奥赋》对国家有几大贡献。他首次比较系统地用史实史例追溯了人类冰雪运动及冬运冬奥的产生原由和发展过程,并特别志录了中华先民在生产生活中使冰驭雪的悠久的辉煌历史及其在世界冰雪运动中有据可证的肇先地位;他多角度、全方位彰显了冬奥历史与文化要义,且作为一赋成书的正式出版的大赋著作,填补了奥运文化中有关冬奥的该题材的文学空白,在北京冬奥甚至在世界冬奥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他首次提出国人宜借此次举办冬奥的契机,纂修一部中国自己的“冰经雪典”的理念,赋文使用了“杖吹藜火”的典故,暗寓神机可用,其期愿表述比较委婉,但这无疑提醒族人,应适时把撰写中华“冰经雪典”作为应有的文化担当和应尽的历史义务;他的创作与出版,完善了探索“创立中国奥林匹克文学”的内容涵盖,为迎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赋”是中国的文化国萃。他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新兴文学类文体,始于三代,盛行于汉魏六朝,是才子佳人在社会发展中舞文弄墨尽显其能时创作出来的一种文学体材,是一朵香飘万里的文学奇葩!当时有许多大文豪为之而挥毫泼墨,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现代人又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赋体文学奉为掌上明珠。有不少人模仿古人笔法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新式赋,而且眼界、内容、形式、语言与时俱进,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这其中出类拔萃者当属王金铃先生。十几年来,他已先后创作出《奥运赋》《廉政赋》《航天赋》《齐赋》《儒赋》《丝绸之路赋》《辛亥赋》等等赋体文学大作,在中国文坛上放了许多“卫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视野和路径,使中外文坛为之一振,其影响可谓是千秋万代永颂之!王金铃先生一辈子敢为人先,老骥伏枥精神可敬可佩。他从花甲之年开始,便挖掘、传承、并引领现代赋体文学的创作,具有划时代意义。10月16日,由新华出版社在京召开的《冬奥赋》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王先生创作的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王先生创作的赋内容涉及国学、国史、国政、国是,其品种繁多,领域广泛。有撰写反腐倡廉的《廉政赋》,有反映儒家文化的《儒赋》,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农村改革巨变第一赋”——《糖都赋》,有彪炳中国航天伟业的《航天赋》,有讴歌“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赋》等等。这些作品在现代赋体文学创作中都具有标杆性,是精品力作,为现代赋的创作与流行做出了卓越贡献!2007年王先生为江西南昌千年绳金塔创作的《绳金塔赋》,在众多同名赋中一举夺魁,被评为“江西第一塔,绳金第一赋”。2011年他所创作的《辛亥赋》,更是被推选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标志性作品”。可见王先生的赋文学造诣文学水平是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冬奥赋》作品创作赋,王金铃先生一发而不可收,但这却是他的“副产品”。他擅长的主业是文学翻译和其他形式的文学创作。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始,他的翻译业绩便名扬海内外。美国著名作家欧文·华莱士的家族,秉承华氏生前遗愿,特授予他华莱士全部约3000万字的作品独家翻译权和专有出版权。此举轰动世界文坛,这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几十年来,他创作了50多部专著,其中,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虞舜大传》,突破了世界上史前小说的零记录。相信,他新创作的《冬奥赋》作品,也会像翻译名著名作一样闻名遐迩,享誉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