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强化政治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应对新动向新问题的能力,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持续推动监督执纪执法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一、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任务,从政治上想、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坚持查办案件首先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外查全过程各方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监督,要把做好执纪执法工作作为讲政治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实际举措,进一步明确监督检查工作的定位、形势、任务,确保把准方向、紧跟核心、服务大局。二是坚守政治标准。坚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严格贯彻“二十四字”要求,这既是业务标准,更是政治标准。三是做实学习教育。要把执纪执法工作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及“三化”建设年行动结合起来,与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等结合起来,一体谋划推进,找准工作着力点,多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牵引性、撬动性工作,努力做到“纲举目张”。
二、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确保严格依规依纪依法
推进执纪执法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是工作中需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一是守牢确保案件质量的执纪执法底线。执纪执法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案件办理的高质量上,案件质量是所有工作的核心;需坚持底线思维,从前段开始就重视案件质量,把严格依规依纪依法体现到全过程,真正把“二十四字”要求落实到位。二是提高纪法双施双守水平。执纪执法包含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两项工作,负有对违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三种行为的核查和处理的政治职责,需要贯通适用纪律、法律两把尺子,通过纪法双施双守,精准认定纪法罪不同事实。三是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四种形态”是环环相扣、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既是理论、也是方法,要全面考量违纪违法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多类因素,综合把握,精准运用。
三、 牢牢把握“系统观念”基础思想,主动打造案件质量共同体
监督检查部门履行监督责任,需加强协作配合,提升执纪执法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和权威性;对内要合理统筹谋划、科学调配力量、合理摆布任务,对外要加强沟通协调,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中发挥内外衔接作用。一是加强内部统筹。突出执纪执法工作重点,将监督检查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对违背常理的情形抓住不放,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同时分清轻重缓急,厘清层次、前后延伸、左右拓展,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厘清事实关系,摸清来龙去脉,研判解决思路。二是加强对外衔接。充分发挥证监、审计、税务等部门专业作用,共同分析研判企业章程、资金流转、税费计算等专业性概念和流程,实现纪、证、审、税联动贯通;充分尊重司法机关意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履职,自觉接受司法机关对案件质量的全面体检;同时坚持法治思维,遵守法定程序,理性平和、有理有据,与司法机关坦诚交换意见,通过讲事实摆证据,条分缕析,释法说理,阐明立场观点,增强惩治职务犯罪的工作合力,提高办案质效。
四、 牢牢把握“打铁必须自身硬”政治要求,着力破解实践难题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加强分析研判和学习研究,提高及时发现、有效处理腐败问题的能力。一是深化认识,以改革思路破解难题打好攻坚战。加强对新型腐败和隐形腐败变化趋势、特点的调查研究,系统梳理总结执纪执法实践经验,全面分析表现形式、特征规律,着力破解发现、取证、定性难题,及时传导执纪执法理念和工作要求。二是聚力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打好持久战。坚持执好纪,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令行禁止;坚持问好责,强化对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监督,发挥好精准问责正向激励作用;坚持把好关,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确保权力不被滥用。三是转变方式,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打好总体战。善于抓住监督检查、案件查办、教育预防等重点工作,提前思考并研究纪检监察建议,坚持以案件促进整改整治,推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防线,使“三不腐”有机融合、一体贯通。
惟守正者进,惟创新者强。履行好监督执纪执法职责,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观念,谋定目标、敢善担当、创新竞进,扎实推进监督执纪执法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全面提升。(山东省纪委监委:孟国 邢贵鲁)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