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盒盒水果西红柿,一捆捆芹菜,被收购商一车车拉走的时候,这里的村民都要夸一夸驻村第一书记刘栋,是他带着沙帽台村民靠产业项目扶贫走上了一条伸向远方的致富路。
被收购的农产品正在装车
经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新农村发展服务专委会主任梁真兵介绍,我和他来到河北省阳原县高墙乡沙帽台村,拜访了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栋。他今年49岁,18岁从农村入伍当兵11年,转业到阳原县扶贫办公室即现在的阳原县乡村振兴局工作11年。2016年,他带着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头衔抵达远离县城60公里的沙帽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主要工作是完成定点“扶贫攻坚”任务。9年来,他始终牢记驻村工作职责和县乡村振兴局党组的嘱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用好用活乡村振兴政策,采用“内引外联”的办法,先后与北京市朝阳区发改委党总支、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农工商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祥和园社区结成帮扶共建对子,聘请北京市三家民营企业老总为沙帽台村“名誉村长”,创建了“六位一体”脱贫攻坚统筹推进体系,制定了《沙帽台村2018-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沙帽台村红白喜事章程》《党员、群众代表议事制度》《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沙帽台村防贫返贫机制》等,组织了全村群众参加的‘四星四户’评比,全体党员参加的“脱贫攻坚党旗红手拉手”活动,开设了“便民服务站”,举办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一系列助力脱贫攻坚的活动,把党的政策宣传到户,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沙帽台村发展生产、改善村民生活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村民家门口,在田间地头,只要提起刘栋,他们都能扳着手指头讲出他为村民脱贫致富所做的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大事:
——“产业扶贫”“一抓就灵”。沙帽台村共有480人,其中,有100多人长期在外“打工做买卖”。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2016年,阳原县决定由县扶贫办公室即现在的县乡村振兴局成立驻高墙乡沙帽台村工作队,一共3人。赋有“扶贫经验”又“年富力强”还是“军转干部”加“老党员”的刘栋,经过组织审查批准为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有东、王占军为队员。在头3年里,他们调动一切社会资源,跑关系跑资金跑项目,利用财政扶贫资金108万元,建成春秋蔬菜大棚24个、冬暖棚3个,与之相配套的有蔬菜交易广场蔬菜交易平台和健全的大棚种植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刘栋(左一)向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新农村发展服务专委会主任梁真兵(中)、河北省阳原县高墙乡乡长李子栋(右一)蔬菜大棚发展情况
——壮大脱贫产业,发挥“多种经营”作用。提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养殖大户张振林最有发言权。他说, “现在家里一年下来光出售育肥羊一项,就可以进账六位数。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刘栋书记的努力,让我这个贫困户挖掉了穷根子,过上了好日子,还当上了致富带头人!”
——对外招商引资,对内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打造富裕“共同体”。到2019年底,全村累计有45户贫困户办理了慢病卡,在所有贫困户中建立了“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制度;全村贫困户在校读书子女全部按阶段分别享受到“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学费、住宿、书本费减免相关教育扶贫政策,有三名学生享受到北京爱心人士和企业的资助;对符合条件的36户、4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行低保政策兜底,实现了应保尽保;有71名贫困人口安置在护林、巡河、卫生保洁、光伏电站维护、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公益岗位,实现了脱贫产业、公益岗位、政策保障、扶贫效益,对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个全覆盖”。
村干部与村民齐心协力奔“小康“
——“六位一体”抓扶贫,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沙帽台村行政区域面积为23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588亩,全部为水浇地。村主导产业以蔬菜大棚和大田作物郁闷为主的种植业,以猪、羊、牛为主的养殖业。在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坚持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抓项目助力脱贫攻坚,抓协作夯实脱贫攻坚,抓产业推动脱贫攻坚,抓政策保障脱贫攻坚,抓帮扶促进脱贫攻坚,用自创的“六位一体”脱贫攻坚新方法,开展脱贫攻坚大会战;把“盘活村集体资产,巩固资产收益项目,开辟新的壮大集体经济收益渠道”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三驾马车”,形成了蔬菜大棚承包金、村集体土地流转金、村机井承包金、村420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入股县内涉农龙头企业资产收益等多个壮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2023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4000元,村集体增收达83万元。原来贫穷落后的沙帽台村,现在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样榜村、美丽村、幸福村。昔日“穷“字当头的沙帽台村,村内树木成荫,田野禾苗翠绿……如今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小康生活“新蓝图。
刘栋在工作队3人居住的的宿舍接受采访
——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工作队进驻沙帽台村后,了解到村民存在饮水、出行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个村自来水管网修建于1997年,因年久失修管道损坏严重,全村有三分之二户人家“吃水难”。刘栋先后五次跑帮扶单位县扶贫办,联系考察施工单位,在派出单位的资金支持下,更换旧管道、安装新管道、增设变频柜和补偿器,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2019年又争取到安全引水提升,挖潜并安装地下管道2700米、修建返水井一处,有效增大了蓄水量,降低了用水费用,保障了村民安全饮水。与此同时,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在工作队的多方争取下,两年完成了1.1万平方米的村内街道巷道硬化,安装路灯60盏,配备大型垃圾箱12个。现在,村公路四通八达,与高速公路、国道相联,村民出行方便快捷。(李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