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北接祁连山,南望三江源,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屏障。
湟鱼也就是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物种。每年端午前后,生长在青海湖中的湟鱼会逆流而上,洄游到汇入青海湖的各条淡水河流中,去产卵繁衍。美丽的青海湖,不仅有湟鱼逆流而上、鱼跃龙门的励志,还有与他们相伴的沙地沙山和数十年人与沙抗争的故事。
今天,总台多路记者在青海湖边运用8K/4K高清技术,通过水陆空多方位立体视角,展示青海湖生态之美,探访沿岸绿色发展之变。
青海湖畔的沙与水
总台记者 安文剑:青海湖的东北岸海晏县,是整个青海湖周边沙地最为集中,面积也最大的地方。
为什么会在青海湖的东北边形成这么大片的沙地?有以下几个原因:
注入青海湖的诸多河流将沿路的泥沙带入湖水;
青海湖周边常年盛行西北风,湖水在风的作用下将大量的泥沙也搬运到了东岸;
来自青海湖西岸的沙土被东岸的山脉阻隔,沙土就在这里沉降下来;
过去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造成当地天然草原退化,加速了土地沙化。
快速移动的沙丘开始逐渐威胁青海湖畔生活的群众生活。在青海湖东部的克土地区,沙漠以每年十几米的速度吞噬着牧民的草场。
面对已经存在了千百年的沙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晏县干部群众开始进军沙漠,阻止沙漠前进。当地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前赴后继探索防沙治沙的好办法,同时借鉴国内成功治沙经验,探索出“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沙方法。同时,青海省也出台各种政策,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海晏县对沙化严重的地区实行常年禁牧封育和生态治理。
通过四十年时间的不断努力,海晏县沙化严重的克土沙区,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近56万亩,沙区的林草综合覆盖度达到30%到40%,不但有了灌木,甚至种上了樟子松等乔木。克土沙区化身青海的“塞罕坝”,成为青海湖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青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二郎剑景区,当年曾经是青海湖渔场的所在地,禁渔之后不仅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发展起了旅游业,更是青海湖科考调查、环境保护的一个出海码头,一起去看看。
总台记者 蒋林: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的东南角,得名于旁边由陆地直插向青海湖的一个细长的半岛,空中俯瞰如同一个自然奇观,巍巍壮观。二郎剑景区除了是青海湖视野最好的一个观海景区,也是青海湖目前用于游船和海事巡逻船停靠的码头。
近年来,青海湖的各种科研与科考活动逐渐增加,用科技手段收集整理青海湖的各项环境与生物特征,为青海湖建立全面立体的健康档案。
伴随着夏季的到来,青海及青海湖地区凉爽的气候、灿烂的阳光、极具高原特色的景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青海正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旅游产业,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湖: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总体向好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青藏高原基因库”。然而,受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曾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多年来,当地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治理项目,青海湖实现了从生态退化逆转为持续向好的华丽蝶变。而生物多样性作为判断青海湖生态系统稳定与否的关键,近些年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六月的青海湖,碧波万顷、水鸟翱翔,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这也是环湖地区草原逐渐茂盛的时候。作为“草一河一湖一鱼一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草原生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青海湖生态系统。记者跟随当地草原改良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开始了每月一次的草原监测。
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副站长 邓艳芳:前几年监测的时候,基本上是十种左右的植物。通过这两年监测,发现有逼近二十种植物,发现了一些新见的,比如羽叶点地梅、蚓果芥这种在我们当地原来不常见的植物新种。
青海湖地区的草原面积占到青海全省草地总面积的近10%,但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这里的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多年的改良后,曾经退化的草原如今也有了明显改善。
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科研部副主任 周学丽:现在整个草场的盖度从以前的30%到50%,达到了现在的70%到80%。
工作人员也在近些年的监测中新纪录到长尾鸭、东方白鹳等水鸟。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地区监测到的鸟类达282种,数量年累计达60余万只,种数均呈增长趋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青海湖作为湟鱼和各种鸟类的家园,水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它们的生存状况。湖中水质更是科研人员常年关注的对象,为了提高监测的效率,科研人员通过地面取样并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正逐步实现对水质的全天候监测。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博士生 张煜婷: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构建青海湖水质的卫星遥感反演模型,同时提供一种高频次、大范围、长时序、快速的青海湖水质遥感监测方法。
青海湖:野生动物的乐园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也让青海湖成为黑颈鹤、大天鹅、普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处处散发着生命萌动的气息。
这个时节,青海湖的湟鱼开始洄游产卵,湖畔上的动物们也在不断孕育“新生命”。在青海湖北岸普氏原羚保护区,普氏原羚正挺着大肚子慢慢踱步。看着它步子艰难,真想感叹一句,做妈妈真不容易。
鸬鹚、斑头雁、黑颈鹤也在忙着孵蛋育雏,但它们带娃的方式各不相同。鸬鹚带娃主打就是百分百宠爱,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青海湖的“捕鱼猎手”。但斑头雁的护短也是远近闻名,出门在外孩子必须走中间。黑颈鹤以求偶鹤舞闻名高原,所以黑颈鹤宝宝是在艺术氛围中产生的,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大家心目中的狐狸是什么样的?妩媚?娇小?但是藏狐是狐狸中不一样的烟火。一张国字狐脸方方正正,一对眯眯狐眼看破红尘,情绪稳定到带娃都没有丝毫波澜。
这些小猫,你可别以为是流浪猫,带回家你可真养不了。这种猫叫荒漠猫,外表呆萌,内心凶猛,可以和藏狐硬刚。不过在孩子们面前,妈妈依然温柔似水。它们如同迷你版老虎,从小就开始习练捕猎技能。
鼠兔因为小巧又圆润被叫做“高原大米饭”,是藏狐、荒漠猫最喜欢的食物之一,甚至几乎是高原上所有食肉动物的美食。
鼠兔的邻居旱獭就比较高调了,要立志成为草原上的音乐家。脑袋高高扬起,嘴巴张得圆圆,开始它的歌唱表演。但是旱獭各有志,草原摔跤手也是旱獭的志向,时不时上演草原最强旱獭争霸赛,因此也成为网红达人。
兔狲仿佛看透了青海湖世界,迈着优雅的小碎步,散散步,看看风景。忽然,它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瞬间压低身子。别看它圆滚滚,它的身体里可充满着爆发力。
青海湖,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