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 鑫 沈哲韬 姜鹏飞 通讯员 张 莉 摄影 记者 黄智翀
冬日的清晨,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幸福文化广场相比以往虽然安静了不少,但依然有不少村民不时从这里来回走过。
“老瞿,快看,我买着你最爱吃的螃蟹了。”69岁的村民成玉珍提着购物袋,快步走在幸福文化广场,一到家就招呼着丈夫瞿小弟。
不一会儿,在家门口,女婿赵德煜打开SUV后备箱,女儿成嫔端出泡沫箱走进家门。看到母亲,她往地上一蹲,打开泡沫箱展示,“今早刚收的花,美不美?”
进入腊月,鲜切花生意红红火火,一家人每天处在甜蜜的忙碌中。“还好听了总书记的话,流转土地扩大了种植规模,年宵花一年比一年‘爆’。”成嫔一脸笑意。
2008年10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缪家村调研,希望缪家村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好示范”。如今,缪家村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共富的样板村。
十多年来,成玉珍一家生活越来越幸福。2019年,她注册了微信,名字就叫“幸福”。
这个冬天,记者蹲点在缪家村,走近“幸福”一家人,感受他们的幸福,记录一个村的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幸福故事。
一本实打实的“共富账”
“我们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
“叮——叮——”12月8日9点10分,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成玉珍滑开屏幕,匆忙一瞥便惊喜道:“老瞿,养老金到账了。”
每月8日,是成玉珍和丈夫瞿小弟养老金的到账日。“老伴每个月2399元,我是2368元,8年来涨了1000多元了。”虽然养老金领了很多年,可每到这一天,他们总会有点小兴奋。
一份养老金,对农村老人来说意义非凡,作为晚年生活的保障,又代表了自食其力的尊严。提起养老金,成玉珍夫妻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70年,成玉珍初中毕业后被选入村小代课,后来又凭教书时自学的一手算盘,被选为村干部。她原本想上进成为“国家养的干部”,拿一份稳稳的退休金,“可没想到,以前担任过三届村干部的人能计算工龄拿养老金,到我时政策却变了。”
1945年出生的瞿小弟,曾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也是村办厂的元老。从村办厂到镇办厂再到民营企业,他一待就是40多年。2000年,终于等到厂子给员工交养老保险,他却因为年龄大,自费也交不了了。
“就差那么一点点!”即使时隔多年,成玉珍依然耿耿于怀。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两人觉得,这辈子和养老金无缘了。
转机出现在2012年,受到总书记的鼓励,缪家村大胆在土地上做起了文章,启动农房征迁建设新农村,并向村民征收土地,积极招引文旅项目。
2014年1月8日,成玉珍还在忙着装修缪家新村的新房,突然收到养老金到账短信,一家人先是愣了一会儿,随后瞿小弟跑到银行打存折。“我俩都有900多元!老瞿那时辛苦打工一个月,也才1000元出头。”看着账户记录,成玉珍高兴得合不拢嘴。
当年,缪家村男性60岁、女性50岁的村民到年龄就能领到养老金。成玉珍同许多村民一样,做梦都想不到,“我们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
此后,养老金逐年增长,老两口的存折换了一本又一本。
2020年元旦,缪家村首次以现金形式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220万元村集体股份分红发放到3366名村民手中,全年各项福利累计近400万元,切实让老百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集体经济分红2400元、合作医疗补助400元、文明户奖励800元、老人慰问金1200元,老党员红包500元……去年,成玉珍一家四口共领到5300元,“过了元旦,新的一年又要分红了!”
共富账本含金量越来越高,村民的后顾之忧也越来越少。“村里很多老人还打趣说,爹娘生得早,少享几年福呢。”瞿小弟说。
一本暖人心的“流水账”
“让城里人羡慕农村,让农村人羡慕我们缪家村”
这里是“一片嫔心”微网格长工作室,摊开走访手册,她时而思索、时而微笑。
成嫔不仅经营着幸福而美丽的产业,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好邻居,网格内的大小事,她都记在心里。
前不久,邻居任桂花焦急地走进工作室,“外面广场好是好,就是晚上太吵了,成嫔啊,这个事情你得管。”
拍抖音晒幸福的人,跳排舞的人……家门口的幸福文化广场启用后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但任桂花家刚添新丁,产妇喜静,这可急坏了她。
当天,成嫔一家家走访收集民意,并利用晚上时间到广场上了解情况。“来回走了几趟,花了几天工夫。”让成嫔感动的是,在说明原由后,无论是跳舞的还是拍抖音的,都很配合,主动降低音量、控制时间。
这份理解,是“跑”出来的,也是左邻右舍对“幸福”的知足。“所以说,这本手册里,记录的大多是‘幸福的烦恼’。”成嫔笑着说。
在她看来,这是一本“流水账”,也是大家2022的“幸福账”。这个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变化,隐藏在日复一日的记录中——
1月10日,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在家里熬了一锅腊八粥,给网格内的老人送去;
3月6日,疫情让人坐立不安,有些村民“码”变了,晚上挨家挨户宣传了防控政策;
6月27日,马上要举行庆祝建党节活动,今天排舞队训练;
8月12日,村里要再划一批停车位,好多家庭已买了两台车,三台车的也有了;
10月8日,村里新的便民街快投用了,走访老人听听意见;
……
成嫔居住的缪家新村539号,推门便是幸福文化广场,空闲的晚上,她也是广场上律动的“音符”,“村里的‘妈咪宝贝’排舞队就是我组建的,我们想要跳出‘妈咪’们最美的风采。”
成玉珍早先也是排舞爱好者,后来因伤“退役”,但闲不下来的她穿上红马甲,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做志愿服务。女儿工作时,她就成了微网格长工作室的接待员,“生活幸福安稳,就要去追求精神生活。”
对于总书记“走在前列,作好示范”的嘱托,缪家人打心底里透着自信。“让城里人羡慕农村,让农村人羡慕我们缪家村。”这句话已成为成玉珍的一句口头禅。
一本甜蜜蜜的“生态账”
“种鲜花心情好,还能致富,美丽又甜蜜”
时下正值年宵花上市,成嫔、赵德煜忙得不可开交。
冬日的中午,记者跟着来到花卉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约半米高的北美冬青正肆意绽放,枝条上簇拥着鲜红饱满的红果子,在拱形白色大棚的映衬下,远看就像一片殷红的朝霞。
站在基地,望着眼前的冬日美景,成嫔脸上洋溢着笑容。
“种鲜花心情好,还能致富,美丽又甜蜜。”如今,成嫔夫妻已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两人经营的阿煜花卉合作社承包土地50亩,年销售额最高超300万元。
不过,在农田上种花,他们起步时颇为不易。
“种粮食,卖不掉还可以自己吃,种花,卖不掉还要饿肚子。”2000年,在不被外人看好的情况下,成嫔夫妻踏上了这条创业之路,关键时刻,父亲瞿小弟鼓励他们,“年轻就是资本,就该去闯一闯!”
有了家人的支持,成嫔、赵德煜干劲十足。那年秋天,刚收完水稻,他们就马不停蹄地种下了非洲菊花苗。
一年摸索,两年扩张,三年就有了追随者,成嫔夫妻成了村里的能人。短短几年,他们的花卉种植规模从5亩扩大到超30亩。
但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就要到期,还能不能继续种花,成嫔心里七上八下没个底。
“2008年10月29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这天,习近平同志来到缪家村,鼓励我们要规模经营,说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当年,成嫔作为村民代表,参加了习近平同志在缪家村的调研,总书记的话让她吃下了“定心丸”。
这之后,阿煜花卉合作社淘汰了香水百合等老品种,在嘉善率先种植北美冬青。“前后探索了5年,有一年,没控制好肥量,枝条长得太粗,卖相差了;前年,没掌握好授粉时间,果子不密,价格也卖不上去。一直到去年,可以算是小成。”赵德煜嘴上说话,手里剪刀不停,把一株株北美冬青轻轻放入泡沫箱。
“按照目前的价格测算,今年北美冬青的亩均效益能超过12万元,原来种百合1亩也就1万元。”成嫔看着满园美景,颇感欣慰。
“我们这个产业,不仅好看还没污染,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还会有大发展呢。今后要带动更多村民一起抱团发展!”夫妻俩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如今,“百花齐放”的景象在缪家村甜蜜呈现,在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下,全村先后有100多户村民投身鲜花事业,种植规模一度壮大到5500亩,大云镇也成了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
离开花卉基地时已近黄昏,行驶在花乡大道,两侧的花海令人沉醉。不远处,镌刻着“走在前列,作好示范”字样的“火炬”通信塔闪闪发光,那里正是缪家村。
一走进缪家村,就和幸福撞个满怀。幸福文化广场、幸福十景、幸福缪家……处处都有着幸福的标识。
采访中,听着成玉珍一家的“炫福”,记者颇受感染。
“让城里人羡慕农村,让农村人羡慕我们缪家村。”这句话,69岁的成玉珍说了一遍又一遍。对于微信昵称“幸福”,她解释说:“就是想把幸福传递给更多人。”
写走访日记、摘花、装箱……成嫔无时无刻不带着笑容,从爱花、养花到以种花为生,她把爱好转化为“美丽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缪家村,村民谈及自己的村总是满脸幸福,介绍起“缪家经验”更是信手拈来,这也是缪家村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据统计,2021年,缪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乡村也是如此。正如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所说:“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缪家村要真正挖掘乡村的内涵,努力走出中国乡村现代化的自信。”
集体经济的强劲保证了物质的富足,民生文化的投入丰盈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文旅当头的甜蜜产业保障了乡村自然生态的和谐。
成玉珍一家的幸福,正是时代的生动注脚,也见证了缪家村在共富路上的探寻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