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太浦河浙江段一派怡人风光,只见货轮渐渐驶近,哗啦啦激起一群水鸟,盘旋数圈又猛地扎进芦草之中……站在岸边的周梅风手搭凉棚,眺望着远处的水鸟。一阵快门声打破宁静,手持单反相机的郁彩明十分惊喜:“是灰鹭,下面还藏着野鸭!”
不过,他们并不是寻常的游客。
周梅风现任嘉善县姚庄镇银水庙村党总支书记,同时也是太浦河长白荡水源地的村级联合河长。摄影师郁彩明也是土生土长的银水庙人,除了拍鸟,他还顺路载来了4名党员护水队的老同志。当天,正是大家约好巡河的日子。
护水队成立于2011年,护的正是横穿银水庙村的太浦河。它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1998年竣工,连通太湖与黄浦江,流经苏浙沪两省一市。
更重要的是,太浦河还为上千万人口提供饮用水源。银水庙村境内的河段,不仅是嘉善、平湖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上海金泽水库取水口所在地,就如同浙沪边界区域共同的“水缸”。
护水队成员、74岁的潘木秀根回忆,传说古时有一名治水官化名“银水”和尚,成功治理了水患,村里为了纪念他,就建了“银水庙”,护水是银水庙村一代代的使命。
“十多年了,成员中有人因离世、搬家等原因退出,但队伍一直没散。风雨无阻,每周至少巡一遍。”68岁的潘根龙是队长,他擎起红色队旗,腰板笔挺。
巡河不易,巡边界河更难。
2017年,护水队曾在一根电线杆下发现一可疑麻袋,打开一看,腐臭的蛤蟆皮散了一地;2015年,河岸边常常出现建筑垃圾,可惜没有监控,护水队只能推着三轮车清理,“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再之前,河段横亘两个水上加油站,水乡河鲜满是柴油味……
“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治理缺乏协调性。”周梅风一语道出其中的症结,“就拿水葫芦来说,随着风向到处漂,我们捞了,隔壁村不捞,那也是白捞。”
除了看得见的污染,还有看不见的隐患。
“我们这里的水是要喝的,水质影响着大家健康。以前太浦河流域很多污染企业,还有养殖户私排废水,这条河锑浓度就报过好几次警。”谈起这些,潘根龙显得尤为激动。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而就在揭牌前一天,周梅风接到了一张特殊的聘书,这也打开了护水队的新路。
“我就是当时9名村级联合河长之一。那天下午,我骑电动车去了太浦河北岸的汾湖公园。”打开手机,展示着聘书,周梅风的记忆一下穿梭到3年前。
得益于联合河长制,银水庙村与毗邻的青浦区金泽镇龚都村、徐李村成立了联合护水队,三地一起巡河,联防联治。
银水庙村北蔡自然村地处太浦河北岸,三面都挨着上海。“有了联合河长制,我们和徐李村合作更加紧密,北蔡圩区的保洁我们管,河道疏浚,防洪排涝则由徐李村来负责,双方各司其职。”周梅风说。
水葫芦清理曾一直是个“老大难”。示范区一成立,就把水葫芦联合防控列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的重点工作。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还在今年开发了水葫芦防控业务应用,在跨省河湖断面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控。现在,三地保洁船都在各自的水域进行常态化保洁,一旦有情况,其他地方的保洁船就立即赶到一起行动。
“蓝蜻蜓”生态巡访团、“民间河长”志愿服务队、老党员巡河队……令人振奋的是,太浦河两岸,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护水队行动中。据统计,相比此前银水庙村一支护水队的“单打独斗”,近3年护水行动每年平均参与人数都超过了500人次。
不仅如此,3年来全村还腾退了58家经营主体,包括“低小散”企业、有污染的养殖场等。
“北蔡片区有个甲鱼塘,离太浦河很近,面积不小,我们足足做了一年的工作。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连吃五六回闭门羹,去年腊月二十八,周梅风才敲开农户沈巧根的家门,“都是土生土长村里人,我们就聊上世纪90年代挖太浦河的不易,聊小时候清澈的湖荡。”
后来,沈巧根答应腾退。半年后,他在浙沪交界的防疫卡点遇到值班的周梅风,远远地就竖起了大拇指。
周梅风颇感欣慰,银水庙村守护的这湾碧水愈加清澈了,大家的感情也更亲了。
如今,太浦河取水口水质已连续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2021年取水口水质达到了Ⅱ类水标准,是嘉兴首个饮用水源水质百分百达标的区域。
生态的提升,郁彩明的镜头最有发言权。从2018年开始,他就坚持记录太浦河流域的越冬候鸟,“我已经拍到过70多种鸟类,其中不乏水雉等国家保护动物。据专家说,这里已成为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样本,累计出现过120多种鸟类。”
更让郁彩明欣喜的是,他今年还首次拍到成群的萤火虫,“萤火虫对水质非常敏感,可以说是检验生态环境的活标准。”
今年8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订工作备忘录,依托已建立的联合河湖长制等机制,推进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实现两省一市在跨界河湖生态保护上共治共享。
如今,治水一盘棋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各城市的共识。从烂泥路到石子路,再到水泥路和柏油路,护水队十年多的行程已逾万里,他们的故事也必将随着示范区一体化而更加精彩。
郁彩明的快门声又响起来了,他的镜头里有水鸟、清波、货轮和那一抹红艳艳的队旗,“我要把护水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记者 朱 鑫 姜鹏飞 通讯员 张文燕 宋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