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综合资讯
韩立明: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实践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陈月飞 发布时间:2022-10-19 17:2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2ac315f68855cac1efdf1aac39a10023.jpg

韩立明代表。吴胜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期《党代表热议》专访党的二十大代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探讨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实践。


  记者: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十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非凡成就?


  韩立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工作指引的方向,将谆谆嘱托牢记在心,以奋斗脚步贯穿今昔,努力推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铺展出现实模样,为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总量跨越9个千亿级台阶,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人均GDP为27051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三次产业结构由2.6:44:53.4优化为1.8:36.1:62.1,研发投入强度从2.92%提高到3.54%,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


  ——十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十年每年新增就业超20万人、累计27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达66140元,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6万个、医疗床位3.16万张,养老服务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排名第一,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


  ——十年来,我们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40%,空气质量优良率由55.3%上升到82.2%,水环境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从65.2%提升至100%,沿江生态岸线占比由66.2%提高到80.3%,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三年综合测评在同类城市排名第三,获得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称号,“志愿之城”闪亮耀眼、“书香南京”馥郁芬芳,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


  记者: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三大光荣使命之一。南京如何牢记嘱托,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南京探索?


  韩立明:南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走共富之路,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列。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南京将展现这样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世界的前沿、创新的脉搏在这里触手可及,万亿级产业地标、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崛起,成为勇立潮头的引领性“创新之都”;6500多平方公里的大江两岸碧波澄澈、青山晴翠,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格局加速构建,成为富足丰饶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幸福美好的生活、精神世界的认同,成为近悦远来的现代化“人文之城”。


  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南京如何在实践中把握好这一本质要求?


  韩立明:党的领导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时刻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警醒,不断砥砺“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的韧劲,持续压实“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责任,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更为坚强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放大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效应,推动形成团结奋斗、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记者: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


  韩立明: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贯通,进一步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南京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13所、两院院士96位,均居全国第三;每10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3.52万人,居全国第二。我们将积极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一体推动战略科技平台打造、高端人才引进和改革驱动,建设面向世界前沿的国家实验室和信息高铁、开源软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万亿级软件产业地标、5000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向千亿规模迈进,着力在集成电路EDA设计、基因细胞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记者: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如何不断做强文化“软实力”?


  韩立明:南京是英雄之城,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传承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等红色基因,切实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擦亮特有文化品牌,增强城市传播力影响力,让“社会文明程度高”成为南京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标识。


  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南京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有何打算?


  韩立明: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有着非常优越的生态本底。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展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钢铁、石化等行业转型升级,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南京如何落实这一本质要求?


  韩立明: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事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将坚持发展为民价值导向、民生优先实践指向,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发展上升通道上下更大功夫,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以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拓宽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渠道,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着力解决“一老一小”、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努力让生活在南京的每一个人都感受温暖、融入城市、安宁无忧。


责任编辑:陈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韩立明: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实践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2022-10-19 17:22:23
      韩立明代表。吴胜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期《党代表热议》专访党的二十大代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探讨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实践。记者: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十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非凡成就?韩立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工作指引的方向,将谆谆嘱托牢记在心,以奋斗脚步贯穿今昔,努力推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铺展出现实模样,为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十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总量跨越9个千亿级台阶,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人均GDP为27051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三次产业结构由2.6:44:53.4优化为1.8:36.1:62.1,研发投入强度从2.92%提高到3.54%,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十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十年每年新增就业超20万人、累计27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达66140元,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6万个、医疗床位3.16万张,养老服务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排名第一,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十年来,我们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40%,空气质量优良率由55.3%上升到82.2%,水环境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从65.2%提升至100%,沿江生态岸线占比由66.2%提高到80.3%,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三年综合测评在同类城市排名第三,获得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称号,“志愿之城”闪亮耀眼、“书香南京”馥郁芬芳,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记者: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三大光荣使命之一。南京如何牢记嘱托,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南京探索?韩立明:南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走共富之路,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南京将展现这样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世界的前沿、创新的脉搏在这里触手可及,万亿级产业地标、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崛起,成为勇立潮头的引领性“创新之都”;6500多平方公里的大江两岸碧波澄澈、青山晴翠,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格局加速构建,成为富足丰饶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幸福美好的生活、精神世界的认同,成为近悦远来的现代化“人文之城”。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南京如何在实践中把握好这一本质要求?韩立明:党的领导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时刻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警醒,不断砥砺“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的韧劲,持续压实“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责任,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更为坚强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放大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效应,推动形成团结奋斗、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记者: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韩立明: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贯通,进一步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南京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13所、两院院士96位,均居全国第三;每10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3.52万人,居全国第二。我们将积极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一体推动战略科技平台打造、高端人才引进和改革驱动,建设面向世界前沿的国家实验室和信息高铁、开源软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万亿级软件产业地标、5000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向千亿规模迈进,着力在集成电路EDA设计、基因细胞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记者: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如何不断做强文化“软实力”?韩立明:南京是英雄之城,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传承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等红色基因,切实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擦亮特有文化品牌,增强城市传播力影响力,让“社会文明程度高”成为南京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标识。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南京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有何打算?韩立明: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有着非常优越的生态本底。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展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钢铁、石化等行业转型升级,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南京如何落实这一本质要求?韩立明: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事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将坚持发展为民价值导向、民生优先实践指向,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发展上升通道上下更大功夫,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以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拓宽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渠道,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着力解决“一老一小”、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努力让生活在南京的每一个人都感受温暖、融入城市、安宁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