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骄阳如火,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团队的专家们奔赴在陇西高原,定西层层梯田环绕黄土大地,他们无暇顾及这美如画卷的黄土风景,专家们是受邀参加由甘肃省山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食用豆种质资源展示、评价及新品种选育学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6月29日,在安定区新集村黄土丘陵沟堑顶部观摩现场,干旱缺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然而一块块坡地上山黧豆盎然生长,绿叶繁茂,枝叶丛中挂满豆荚。与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深入交流,了解山黧豆的种植、产量、销售、市场需求、价格等情况。
据科研人员介绍,特色豆科作物山黧豆是耐旱性极强的肥、粮、草兼用型豆科作物,在如此环境能正常生长结实,这是其他作物难以实现的。通过观摩调研,陇西地区光资源丰富,降雨量少,农户有长期种植山黧豆的习惯,生产基础较好,种子生产成本低,是极好的山黧豆良种生产区域。在此次观摩学习中,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绿肥团队专家提出了山黧豆“北繁南用”思路,并与当地推广部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此举将有效解决山黧豆在川东北地区种子生产环节中的诸多问题,以满足山黧豆种子需求。
在定西市农科院的交流会上,山黧豆联盟理事长、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熊友才教授就山黧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作用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明研究员对单位的基础设施、科研、项目、人才等向与会专家做了介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韩文斌研究员、天水师范学院焦成瑾教授等就各自对山黧豆的研究进展、在生产中的应用及今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报告。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豆课题组王梅春研究员汇报了食用豆类、山黧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情况。在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观摩了定西市农科院的创新基地,就160份国内外山黧豆品种资源的高产、耐旱等性状进行了评比,有望从中筛选、培育适应不同功能需求和生态适应性的新品种。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扁荚山黧豆,相继开展山黧豆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生产利用等研究,并在川东北地区特别是荒坡地及旱地多熟制间套作推广应用。2008年以来,绿肥团队依托国家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市级科研项目等平台支持,开展了山黧豆品种资源收集、鉴定与评价,通过常规和辐射育种途径,创制山黧豆新材料18份,并从扁荚山黧豆原始群体中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四川首个绿肥新品种南选山黧豆。目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保存有山黧豆品种资源50余份,持续开展山黧豆品种鉴定评价和新品种选育。近年主要围绕南选山黧豆稻田轮作、果园间套作关键技术模式开展研究,集成了稻田-山黧豆、果园-山黧豆轻简化生产技术,建立“绿肥+”有机稻米、“绿肥+”有机果品生产基地20余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8.63万亩,实现新增效益11.78亿元,节肥0.77亿元,节本2.78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山黧豆部分研发成果获得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一等奖并入选十大创新项目。
山黧豆作物在绿肥、饲草方面,能为主作物提供大量优质清洁肥源,提高主作物产量和品质,鲜草可作为畜禽的优质饲草,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高,具有较高的加工利用价值;在药用价值开发方面,是目前唯一已知的L-高精氨酸膳食来源,而L-高精氨酸可提高NO水平,有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山黧豆生物活性物质β-ODAP(三七素,dencichine),被证明在止血、神经保护糖尿病肾病防治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印度国家营养研究所(National lnstitute of Nutrition,lCMR)认为山黧豆是“未来的黄金豆类”,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蛋白质需求的增加和多元化的要求,未来山黧豆作为特色豆科杂粮将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由兰州大学熊友才教授领衔,以“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着力解决山黧豆生产、加工等产业技术瓶颈问题,整合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科技创新优势资源,2021年成立“甘肃省山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被推荐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山黧豆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评价,新品种培育,新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研发实力。为了持续推动山黧豆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绿肥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相关教授担任山黧豆研发客座专家,加强山黧豆基础研究,提升团队创新和研发实力,努力协同推进国内山黧豆产业快速发展。(粱琴 彭小平 彭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