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干部要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娘家人”具有最亲近、最贴心、最信任、敢担当等特征。目前,在如何当好真正“娘家人”方面还存在主体意识不强、职责不明确、认可度不高、评价机制不完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什么是“娘家人”,怎样当好“娘家人”,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娘家人”标准化建设是亿万职工内心的期盼,更是新时代工会组织新作为的创新探索。
一、“娘家人”的概述
工会干部这个“娘家人”与传统意义的“娘家人”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娘家人”是指女性结婚成家后原来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近亲属。女性在结婚成家前就和父母兄弟姐妹长期生活在一起,存在天生的血缘亲情关系,这些亲人大都是与生俱来的,属于“出生娘家人”或“原生娘家人”。而职工在参加工作之前与工会组织一般没有交集,只有当职工加入工会组织以后,工会干部才具备成为职工“娘家人”的条件,我们称之为“身份娘家人”或“组织娘家人”。
“原生娘家人”和“组织娘家人”在服务力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位女性成家后,背后可能有一帮“娘家人”,是多个“娘家人”为一个人撑腰。而“组织娘家人”毕竟人数有限,可能是几个“娘家人”要服务一大批职工。“原生娘家人”与“组织娘家人”的服务方式存在明显不同。“原生娘家人”只能靠亲情,靠民间的个人行为替亲人说话办事,而“组织娘家人”的行为属于组织行为,采取的是组织手段,依靠的是组织措施,背后依靠的是整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力量。“原生娘家人” 与“组织娘家人”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原生娘家人”出面解决的是亲人与“婆家”的家庭关系问题,而“组织娘家人”要处理的更多是职场上的劳动关系问题。
二、“娘家人”的特征
之所以反复强调工会干部要成为职工最信赖的“娘家人”,是因为“娘家人”身份特殊,关系特殊,作用特殊。要当好“娘家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娘家人”,“娘家人”应具备哪些特征。要成为合格的“娘家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特征。
(一)最熟悉的人
熟悉是成为“娘家人”最基本的前提。什么是熟悉,是指彼此清楚地知道并了解。认识不等于熟悉。熟悉是互相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只有彼此全面的了解才能称得上熟悉。职工要熟悉工会干部,工会干部也要熟悉每位职工。工会干部要主动走近基层,走近职工,把职工当亲人、当朋友。一方面准确把握职工队伍现状,清楚了解每位职工的思想状况、职场目标、生活情况、困难原因等。另一方面广泛宣传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地位和作用,继而使工会干部与职工成为最熟悉的人。
(二)最亲近的人
亲近是指关系密切,既要离得近,还得有来往,有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工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亲职工、爱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工会干部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要随时联系得上,随时找得到,随时说得上话,没有距离感。在情感上融入职工、在工作中贴近职工,让职工感到亲切。
(三)最贴心的人
贴心人是指真心相交的知己。工会干部对广大职工要做到贴心,关键是要使服务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娘家人”的主动性表现在,主动联系职工,主动关心职工,主动服务职工,办法想到前面,服务做到前面。不让职工等,无需职工要。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工会,哪里就有工会的服务”。针对性是要知道职工最关心什么,最在乎什么,最需要什么,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懂职工之所需,解决不同职工不同阶段、不同方面最关心、最迫切、最具体的问题,把关怀和服务做到点上,做到职工心坎上。实效性是指“娘家人”对职工的关心和服务要及时到位并取得实际效果。对职工的培训、权益维护和服务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职工对“娘家人”的所作所为是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
(四)最信任的人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信任,是“娘家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职工对“娘家人”的赤诚托付。信任的前提是不欺骗、没有恶意、言而有信。面对职工千差万别的需求,“娘家人”不仅要让职工在思想上信赖,也要在能力上、行动上让职工信赖。工会干部要想得到职工的完全信赖,就必须在职工面前树立起无私心、有能力、能办事、能成事的良好形象。职工有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能想到工会干部这个“娘家人”,只要找了“娘家人”就能得到最及时、最有效而且是毫无保留的帮助。
(五)思想引路人
工会干部不仅是职工的组织者和权益维护者,同时也是职工的教育者和思想引领者。工会干部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要鼓励和帮助职工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崇尚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让职工拥有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弘扬社会正能量。
(六)立场鲜明的人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既是党的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工会干部首先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自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工会干部作为职工的“娘家人”,要坚定站在职工的立场上,理直气壮地为职工着想,为职工说话,代表职工发声,坚定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维护职工权益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不能躲在后面犹抱琵琶半遮面。
(七)公正无私的人
“娘家人”首先是无私的人,同时又是办事公正的人。即便是在维护职工权益的时候,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护犊子”。当职工与婆家人(就业单位)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娘家人”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明辨是非。无论是谁,一切维权和服务都必须在法制前提下公平公正地进行。说话办事只有出于公心,才能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娘家人”办事不能只考虑职工单方面的诉求,还要兼顾“婆家”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对极少数职工的不良行为、不合理诉求也要及时指出来并加以纠正。
(八)敢于担当的人
“娘家人”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一种担当。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事。不能好事冲在前面,难事躲在后面。“娘家人”的担当具体体现在:关乎职工的事情,要做第一知情人,第一出现者,第一表态人,第一行动人。既要有声援,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既要有精神的鼓励,还要有实际的帮助。要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帮助职工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娘家人”的担当和温暖。
三、“娘家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意识不强
一些工会干部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认知还存在偏差,只是把自己当成领导干部,只有管理意识,没有服务意识。既没有把自己当成广大职工的“娘家人”,更不知道怎么当好“娘家人”。缺乏作为“娘家人”的使命感,很难做到心里装着职工,时刻惦记着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做不到像“娘家人”那样互相走动、经常互动、平等交往,不愿意、也不会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更有甚者,把工会工作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业,存在“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怠政态度,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二)职责不明确
工会是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服务职工、引导职工的群众组织。少数工会干部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应该为职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为职工解决问题。对哪些事情应该做,应当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凭觉悟、凭经验、凭爱好随意而为。正是由于职责不明确、不具体,致使做和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
(三)普惠性不充分
普惠应同时具备两层含义:一是工会服务应当涵盖到每一位职工,做到对象全覆盖;二是每个职工的需求应当得到普遍满足,做到服务全方位。目前,工会工作更多的是关注了职工的“两头”:一是优秀的员工,比如各级劳模、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群体;二是特别困难职工。对其他普通职工的关注和关爱明显不足。对加入到工会组织的职工能提供一定的服务,对暂时还未加入到工会组织的职工缺乏服务的手段和措施。
(四)作风有待转变
当前,一些工会干部还存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不够广泛,了解职工不够深入的现象。有些工会干部不愿意主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不了解职工内心的呼声,不了解职工的真实需求。给予职工的关爱和服务不是职工最迫切的需求,而是工会干部凭感觉想当然认为的职工需要,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明显。还有的工会干部只会讲大道理,喊口号,工作推动靠开会,靠文件,存在着机关化、行政化倾向。
(五)身份认同度不高
由于职工加入工会组织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很多职工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加入了工会,更谈不上把工会干部当成“娘家人”。加上很多基层工会干部是兼职的,本身就拿着“婆婆”的薪资,端着“婆婆”的饭碗,很难简单的仅凭工会干部的身份,就能让职工把他当成自己的“娘家人”。加上兼职工会干部有自己本职的生产和管理等工作任务,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会工作上,职工很多时候只能在会议上、在文件中、在活动时才能见到工会干部,职工很难一厢情愿地把工会干部当成信赖的“娘家人”。正是由于工会干部与职工见面少、交流少,不知道自己的“娘家人”是谁、“娘家人”都有谁的现象在少部分基层单位依然存在。
(六)工作认可度不高
基层工会组织还存在着上级部署什么才干什么的思维模式,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更谈不上创新性。工会工作还存在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服务意识不高、维权能力弱、保障水平不够等情况,职工的很多个性化需求还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工会干部作为职工“娘家人”的表现在职工心目中的认可度不高。
(七)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工会组织建设得好坏,工会干部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效果如何,职工最有发言权。工会干部只有通过服务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认可。目前,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工作任务都由上级部署,干得好与不好由上级机关来考核评判。评判的机制还停在机关化和行政化的模式上,对“娘家人”的科学评价机制还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八)素质有待持续提升
“娘家人”要想得到职工的信赖,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面对矛盾的复杂化和职工需求的多样化,工会干部还不同程度存在能力不足、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工会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新问题研究不深入、不系统、对新矛盾缺乏新判断、新方法,对新需求缺乏新手段、新资源,能力和素质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无法满足职工的新需求。离真正成为职工的诉求代言人、权益维护人、困难帮助人、矛盾化解人还有很大的差距,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娘家人”标准化建设的路径
“娘家人”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职工群众心坎上的重要桥梁,开展“娘家人”标准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增强“娘家人”主体意识
工会干部在工会组织体系内是工会工作者,而在面对职工时,要重点亮出“娘家人”的身份,强化“娘家人”主体意识,避免与职工之间产生身份的疏远和隔阂。要树立职工为本的理念,以职工为核心,一切从职工的需求出发,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与职工平等交往,平等相处。要坚守服务的宗旨,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职工的认同和信赖。广大工会干部只有自身强化“娘家人”的主体意识,才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职工眼中态度可亲、人格可敬、言谈可信、办事可靠的娘家人。工会干部要主动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实的声音,主动帮助广大职工排忧解难。真正像“娘家人”那样把职工的事装在心里,把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要经常性地开展“最美娘家人”评选活动,把争当“最美娘家人”成为工会干部的自觉追求。
(二)提高“娘家人”身份认同度
工会干部把自己当成职工的“娘家人”还远远不够,最关键的是要让职工认可工会干部就是自己的“娘家人”。首先要让职工知道“娘家人”是谁?“娘家人”都有谁。职工加入工会要严格履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由职工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工会会员登记表》,让职工从加入工会的第一时间就知道自己是有组织依靠的人。可以通过举办工会主席与新会员见面会、座谈会等形式,让职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有“娘家人”的人,“娘家人”都是谁。在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工会进万家”等调研、慰问、走访活动时要主动亮出“娘家人”身份,一方面可以强化工会干部的“娘家人”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对“娘家人”的认知度。要通过开展“娘家人”就在身边、与“娘家人”面对面、“娘家人”送温暖、送培训、送文化、送健康等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工会各项工作留下“娘家人”的痕迹,打上“娘家人”的烙印。要让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有了“娘家人”就有了依靠,就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依靠“娘家人”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继而让职工有事第一时间就想到“娘家人”,而且找到“娘家人”就管用。
(三)明确“娘家人”具体职责
明确“娘家人”的职责,让职工知道“娘家人”能干什么。《工会法》和《工会章程》都明确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的权益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比如就业权,获得劳动报酬权、继续教育权、民主管理权、劳动安全保护权等等都是非常具体的权益。职工的需求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的职工和不同的需求,要有不同的服务措施。工会干部作为“娘家人”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和服务职工方面应该做哪些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要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
(四)提升“娘家人”综合素质
当好“娘家人”不仅要有态度,更要有能力和素质。提高综合素质是工会干部的终身命题和任务。要着力解决“娘家人”能力不足问题。“娘家人”不是万能的,但必须具有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和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职工面临的问题千变万化,工会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增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服务职工的本领。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职工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会干部作为新时代的“娘家人”,必须首先掌握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用好网络阵地和网络手段开展各项工作和服务,既当好“线下娘家人”,又当好“线上娘家人”。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以适应广大职工不断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
(五)建立“娘家人”行为规范
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娘家人”不是谁都能当好的,也不是想怎么当就怎么当的。工会干部除了要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和激情的独特品格外,还要有作为职工“娘家人”的话语体系和行为规范。不能随意而为、随性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会工作上也要讲求专业化、标准化。“娘家人”的行为既要讲原则,还要有标准。比如工会干部需要经过什么样的培训、通过什么样的考核才能上岗,每个工会干部必须直接联系多少职工,职工的哪些情况必须了解掌握,工会经费要有多大比例直接使用在职工身上,什么问题动用什么资源和手段解决以及解决到什么程度,服务职工的项目必须多长时间落实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尽可能的制定出具体的标准,既让工会干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能让职工愿望可期。既便于执行,也便于监督。
(六)完善“娘家人”评价机制
“娘家人”是否称职,当得好不好,不能由“娘家人”自己说了算,而是应该交给职工来评判。可以通过网络测评、问卷调查、第三方评价等手段定期开展“合格娘家人”“最美娘家人”评议活动。让“娘家人”向职工或职工代表述职,陈述自己身为“娘家人”都为职工干了哪些事情。要建立“娘家人”退出机制,对不称职的“娘家人”要重新培训,直至从“娘家人”队伍中退出。要探索建立职工自主选择部分“娘家人”的机制,不仅让职工可以自主选择“婆家”,还能自主推选“娘家人”。
作者简介:郭孝实(1966-),男,江西上饶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