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技术护航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菜篮子”供得上、供得好、供得安。
家住长宁区茅台路的徐阿婆,经常要去不久前完成智慧菜场升级的美天新渔菜场买菜。与过去直奔菜摊不同,如今,她“第一站”先要到菜场正前方的大显示屏前“做功课”。大屏上的“今日商户交易排行榜”会显示,同类商品谁家排名靠前,“这说明它价格实惠、人无我有,今天得去‘打打样’。”
在上海,“马路菜场”历史早已翻篇,上海16个区830多家标准化菜场,如今成为保供稳价的主力军。自去年起,上海开始启动标准化菜场的智慧化升级试点,让菜场这一最具“烟火气”的地方,紧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作为加快生活数字化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将扩大智慧菜场试点,在全市16个区创建一批各具特色、便利惠民智慧菜场,用数字技术护航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菜篮子”供得上、供得好、供得安。
美天新渔菜场入口处的ERP数据大屏。
对消费者和经营户进行双向赋能
徐阿婆先到豆制品摊,只见原先的单面电子秤被一台双面电子秤取代:屏幕正面面向顾客,亮有摊主的营业执照,空白处用来显示商品名称、单价、称重结果以及最后结算价格;屏幕反面供摊主用,上面每一个“方框”对应的是在售商品名称和单价。
阿婆挑了一张厚百叶递过去,摊主按下对应的“方框”后,不到1秒钟,一张销售小票就打印出来。为了方便追溯,摊主在摊位上张贴了一张密密麻麻、贴有几十个二维码标签的A4纸,每件商品都能扫码追溯。
美天新渔菜场负责人介绍,变单面秤为双面秤,仅是菜场智慧化改造的第一步,更庞大的工程是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建立起的一个名叫“美天标准化菜场ERP系统”的智慧平台。双面秤记录下的每一笔交易都会录入ERP,数据经过汇总、分析,结果会在大屏显示,涵盖“实时交易”“客单价”“客流量”“商户交易排行Top10”“近日销售趋势”“近一周客流量分析”“每日检测数据”等多项内容。
“美天标准化菜场ERP系统”的建立,让顾客买菜、公司管理都比过去更有“谱”,不仅如此,美天新渔菜场还为每位摊主提供一个与ERP系统联网的手机“百宝箱”。
一名水果摊主指着她装在手机上的“百宝箱”软件告诉记者:“我当天和7天的经营情况都会被上传到‘百宝箱’里,还绘成曲线图。过去什么卖得好,要多进什么货,都凭经验,如今再结合大屏上的数据,生意更顺手了。”
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志君表示,美天旗下共有18家菜场,目前有13家开展了智慧化升级。下一步,除了在C端,他们还将开发针对餐饮、酒店、食堂等B端用户的模块,为B端用户采购提供更多便利,为经营业主和智慧菜场创造更多利益增长点。
保供稳价贯穿从田头到餐桌
高低错落的霓虹灯、趣味十足的金句、精致印花图案的摊位……经过5个月的改建,浦东新区浦商集团旗下的齐河路菜市场,今年1月以浦商邻里荟齐河路店的全新面貌亮相。它也是浦商集团2021年开展智慧化升级的4家菜场之一,另外3家分别是浦商菜市场荡弯店、浦商邻里荟松帆店和浦商邻里荟潍坊五村店。
走进菜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之外,摊位上一台台先进的“AI秤”更令人心动。在一处蔬菜摊位,只见电子秤配备了高精度的摄像头作为“电子眼”,可以识别生鲜产品种类。无须人工手动输入产品代码和单价,商品只要放在秤盘上,就能立刻计算出重量和价格、并打印小票。顾客郭先生边扫码付款边说:“很方便,比以前买菜要快好几分钟。”
如果说这个“AI秤”的功能只是节省一点时间,那可就小看了它,因为每台“AI秤”所搜集到的数据,都会汇总到“浦东新区智慧农产品数据监控系统”。记者了解到,这套浦商集团自主研发的系统,以自有菜场、120个平价菜柜为基础,建立了覆盖浦东新区36个街镇的蔬菜供应和菜价监测体系,通过平台数据汇总,实现蔬菜价格实时掌握,供应统一调配。“特别是在遇到冬夏‘两淡’、节日供应及恶劣天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进行预警发布,落实应急预案,保障供应价格稳定。”
“浦东新区智慧农产品数据监控系统”建立了覆盖新区36个街镇的蔬菜供应和菜价监测体系。
另据悉,“浦东新区智慧农产品数据监控系统”作为节点之一,已经被接入浦东新区城运中心,一旦有突发事件需要加强菜篮子保供,城运中心会在第一时间发出指令。“浦商集团在浦东南片区有多个瓜果直供基地,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基地会立刻前来驰援。”
线上小程序解决新消费需求
黄浦区巨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江南菜场,是黄浦区境内客流量最大的菜场,最高峰时,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近20万元。记者发现,摊位上不再是二维码“排排坐”,打印的小票上,直接印上了商品的二维码,“顾客当场来不及扫,可以带回家去慢慢扫。有纠纷时,只要带上小票,我们就会先行赔付。”菜场负责人说。
他告诉记者,为了满足顾客网订店取或者网订店送的消费需求,菜场还开发了“江南买菜”小程序和会员体系,并把入驻菜场的早餐工程、小修小补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以及周边的社区食堂等为老服务设施也一起植入,打造线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吴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