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现场。记者 周双双 摄
挑担的货郎、浣衣的女子、果实满枝丫的橘树和橘树下小憩的农人,第一幕《橘》拉开演出序幕,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场景让观众一下子入戏。舞台一侧,屈原正笔墨酣畅创作《橘颂》,抒发他“独立不迁”的爱国情怀……6月10日,时值端午节,由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创作的舞剧《屈原》首次出川,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连演两场,以全新的视角,再现屈原的风骨与气节。
1942年,郭沫若经典话剧《屈原》首次在重庆公演,极大地震动了山城,并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时隔82年,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舞剧《屈原》首次出川,并在端午节当日来渝连演两场,颇有意义。”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川巡演,不仅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也是加强川渝两地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的生动实践,希望以此次演出为契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塑。
舞剧《屈原》选取了话剧中的5个人物进行塑造。除屈原之外,还有忠贞爱国、纯洁高尚的屈原侍女婵娟,为追名逐利而背叛屈原的宋玉,以及谋害屈原的南后和张仪。全剧分《橘》《陷》《辩》《节》四幕,以屈原的千古名篇《橘颂》为切入点,截取了他一天的生活横断面,对屈原的一生进行了高度凝练。
剧情方面,以楚怀王对秦外交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作为全剧线索,构成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舞蹈方面,契合先秦时代背景和人物特质,选择秦汉时期的舞蹈风格,快与慢结合、激烈与柔美共存,在增强舞蹈观赏性的同时,也兼具了叙事性。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颂》是屈原的名作,也成为舞剧《屈原》的重要内核,第一幕和第四幕的背景中,都出现了漫山的橘树。尤其是最后一幕《节》中,当众人游说屈原另觅仕途,屈原固守气节,侍女婵娟以一樽毒酒替屈原赴死后。悲痛万分的屈原在舞台上诵读《橘颂》,慷慨悲壮的情绪感染了现场观众,演出达到高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演员们手握竹简齐声诵念的诗句在舞台回荡,演出落下帷幕。剧院内掌声不断,演员四度返场谢幕,观众们沉浸在悠长的古韵中久久不愿离去。
(记者 周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