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艺苑天地
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山水影像 诗意表达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25 14:47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e64473f9057ad55ec7217563c9e4d74d.jpg

《苏堤春晓》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春日里,最受观众追捧的话剧一定少不了原创话剧《苏堤春晓》。该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4月在北京首演时,开票一小时票房即过百万元。在持续九天的九场演出中,场场座无虚席,谢幕时观众掌声不断。


  去年,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作为戏剧节中唯一一部新创剧目,《苏堤春晓》就创造了当天开票即售罄,一票难求、未演先热的佳绩。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是北宋时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后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为“苏堤”。话剧《苏堤春晓》以大文豪苏东坡两次任职杭州为视角,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同时把一幅波澜壮阔的北宋画卷铺陈在观众眼前。剧中,苏东坡与苏洵、苏辙、欧阳修等文人的对话亦庄亦谐、机锋尽显。该剧以宋韵为基调,创新使用山水画影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鼎盛时期“宋”之气象和韵致,引来观众与业内专家热议。


  流动的时空叙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一出自苏东坡词作的千古佳句,描述了苏东坡对亡妻王弗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苏东坡与王弗也成了中国文化史中的名伉俪。在话剧《苏堤春晓》中,创作者再现了王弗的艺术形象,细腻描摹了她与苏东坡之间真挚的结发之情。


  除了王弗,观众还可以在剧中看到苏洵、苏辙、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人物。围绕着与他们之间的故事,苏东坡一生的感情、事业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该剧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苏堤春晓》意在通过苏东坡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让苏东坡乐观、智慧的文化精神,与宋韵文化的可观、可感、可体验相结合,用中国戏剧艺术向观众、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形象。”


  在《苏堤春晓》的舞台设计中,依照宋朝规制打造了30米青砖,铺满舞台,台口两侧则设置9米的宋代柱梁结构,另有17组9米高的半透明多媒体纱框幕布,展现着宋代山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纱幕又通过流动变换的画面,将宋代的市井风情徐徐展开,使得全剧气质典雅古朴。


  “在舞台上看到了很多信息:苏轼的诗词奏札,汴京、杭州的风貌,宋式官椅,居然还有《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有观众在看剧后被舞台上满满的宋朝元素震撼,在网上留下评论。


  非线性叙事结构展现多层次历史画卷


  在《苏堤春晓》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其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以及亦幻亦真、跳进跳出的表达方式。


  该剧通过跳跃式的时空转换,剧情自由地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之间,灵活展现了苏东坡从治理杭州的政绩到与家人的情感,再到与同僚、与宋神宗等人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散乱的片段,在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下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彭涛说:“该剧的非线性叙事是一大亮点,在舞台上展现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历史画卷,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观众能够深入苏东坡的内心世界,与他同步感受人生选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需要自行拼贴和解读,从而形成与作品的一种积极互动,收获了全新的观剧体验。这不仅展现了编剧和导演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当代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剧中,在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有一场在船上的戏。两位演员分别握着一根形似船帮的长棍的两头,挡在苏东坡腿前来回晃动——“船在河中,人在船上”的场景就此成立。在这样的一艘船上,苏东坡已经去世的妻子王弗、远在千里之外的宋神宗、王安石、欧阳修等人跨越时空,分别与苏东坡完成了灵魂对话,苏东坡的超然之境就在与亲人、同僚、权力的交锋中自然呈现。


  “在故事设定与现实生活之间跳进跳出的间离达成了全剧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舞台效果,正如苏东坡《定风波》最后结尾给我们的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写意精神正是我们所想展现的。”田沁鑫表示。


  回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我们怎么样透过当代人的文化眼光去看历史,去塑造一个为今天的青年观众所接受的苏东坡,是创作者值得思考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认为,《苏堤春晓》用当代的审美视角来表现历史境遇当中的苏东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历史上的苏东坡在杭州两度任职,前后共计五年,这五年几乎是他的创作潮涌时期。“《苏堤春晓》的创作者以苏轼在杭州的经历为全剧点题,展开其一世功名、一生经历和一代文章。这个进入和打开苏轼的角度非常恰当。”中国艺术报社原社长向云驹指出。


  “《苏堤春晓》跳出了后人对苏轼形象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间呈现他一生的宦海沉浮,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宋朝公务员’般的苏东坡。戏里既有他儒雅多情、风趣诙谐的那一面,又有他豪放洒脱、超然练达、物我两忘的人生大境界。”剧中苏东坡的扮演者、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辛柏青说。


  “苏东坡有责任、有情怀,热爱生活,达观开朗,文化修养高,家庭观念重。这些特质很符合当代人的期待和想象。《苏堤春晓》所展现的苏东坡形象可以说是回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能够深刻展现时代精神气象与文化风尚的文艺作品更能打动人心,也往往更具有历久弥新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堤春晓》完全有可能在不断打磨中成为一个经典之作。”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表示。


  (记者 李晋荣 通讯员 牛卓然)

责任编辑:高海仙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山水影像 诗意表达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4-25 14:47:47
      《苏堤春晓》剧照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春日里,最受观众追捧的话剧一定少不了原创话剧《苏堤春晓》。该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4月在北京首演时,开票一小时票房即过百万元。在持续九天的九场演出中,场场座无虚席,谢幕时观众掌声不断。去年,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作为戏剧节中唯一一部新创剧目,《苏堤春晓》就创造了当天开票即售罄,一票难求、未演先热的佳绩。“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是北宋时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后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为“苏堤”。话剧《苏堤春晓》以大文豪苏东坡两次任职杭州为视角,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同时把一幅波澜壮阔的北宋画卷铺陈在观众眼前。剧中,苏东坡与苏洵、苏辙、欧阳修等文人的对话亦庄亦谐、机锋尽显。该剧以宋韵为基调,创新使用山水画影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鼎盛时期“宋”之气象和韵致,引来观众与业内专家热议。流动的时空叙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一出自苏东坡词作的千古佳句,描述了苏东坡对亡妻王弗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苏东坡与王弗也成了中国文化史中的名伉俪。在话剧《苏堤春晓》中,创作者再现了王弗的艺术形象,细腻描摹了她与苏东坡之间真挚的结发之情。除了王弗,观众还可以在剧中看到苏洵、苏辙、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人物。围绕着与他们之间的故事,苏东坡一生的感情、事业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该剧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苏堤春晓》意在通过苏东坡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让苏东坡乐观、智慧的文化精神,与宋韵文化的可观、可感、可体验相结合,用中国戏剧艺术向观众、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形象。”在《苏堤春晓》的舞台设计中,依照宋朝规制打造了30米青砖,铺满舞台,台口两侧则设置9米的宋代柱梁结构,另有17组9米高的半透明多媒体纱框幕布,展现着宋代山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纱幕又通过流动变换的画面,将宋代的市井风情徐徐展开,使得全剧气质典雅古朴。“在舞台上看到了很多信息:苏轼的诗词奏札,汴京、杭州的风貌,宋式官椅,居然还有《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有观众在看剧后被舞台上满满的宋朝元素震撼,在网上留下评论。非线性叙事结构展现多层次历史画卷在《苏堤春晓》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其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以及亦幻亦真、跳进跳出的表达方式。该剧通过跳跃式的时空转换,剧情自由地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之间,灵活展现了苏东坡从治理杭州的政绩到与家人的情感,再到与同僚、与宋神宗等人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散乱的片段,在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下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彭涛说:“该剧的非线性叙事是一大亮点,在舞台上展现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历史画卷,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观众能够深入苏东坡的内心世界,与他同步感受人生选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需要自行拼贴和解读,从而形成与作品的一种积极互动,收获了全新的观剧体验。这不仅展现了编剧和导演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当代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剧中,在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有一场在船上的戏。两位演员分别握着一根形似船帮的长棍的两头,挡在苏东坡腿前来回晃动——“船在河中,人在船上”的场景就此成立。在这样的一艘船上,苏东坡已经去世的妻子王弗、远在千里之外的宋神宗、王安石、欧阳修等人跨越时空,分别与苏东坡完成了灵魂对话,苏东坡的超然之境就在与亲人、同僚、权力的交锋中自然呈现。“在故事设定与现实生活之间跳进跳出的间离达成了全剧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舞台效果,正如苏东坡《定风波》最后结尾给我们的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写意精神正是我们所想展现的。”田沁鑫表示。回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我们怎么样透过当代人的文化眼光去看历史,去塑造一个为今天的青年观众所接受的苏东坡,是创作者值得思考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认为,《苏堤春晓》用当代的审美视角来表现历史境遇当中的苏东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历史上的苏东坡在杭州两度任职,前后共计五年,这五年几乎是他的创作潮涌时期。“《苏堤春晓》的创作者以苏轼在杭州的经历为全剧点题,展开其一世功名、一生经历和一代文章。这个进入和打开苏轼的角度非常恰当。”中国艺术报社原社长向云驹指出。“《苏堤春晓》跳出了后人对苏轼形象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间呈现他一生的宦海沉浮,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宋朝公务员’般的苏东坡。戏里既有他儒雅多情、风趣诙谐的那一面,又有他豪放洒脱、超然练达、物我两忘的人生大境界。”剧中苏东坡的扮演者、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辛柏青说。“苏东坡有责任、有情怀,热爱生活,达观开朗,文化修养高,家庭观念重。这些特质很符合当代人的期待和想象。《苏堤春晓》所展现的苏东坡形象可以说是回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能够深刻展现时代精神气象与文化风尚的文艺作品更能打动人心,也往往更具有历久弥新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堤春晓》完全有可能在不断打磨中成为一个经典之作。”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表示。(记者李晋荣通讯员牛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