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技力量逐渐成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好帮手”。受中共中央委托,4月中旬,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江苏、上海就“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参加调研。
走访企业、考察科研院所、开展座谈会……调研组一行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与科研人员、临床医生、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探讨交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形成共识,深刻认识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
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涉及很多方面,既需要顶层宏观设计,也需要局部重点布局,该如何统筹,从哪里着手?调研组认为,首先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在调研组召开的第一场座谈会上,江苏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卫健委等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江苏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成员们一边听、一边记,并和大家互动交流。“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创造幸福生活,与提高生产效率的数字经济时代相比,生物经济时代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调研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姜江说。
为了充分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凝聚共识,调研组又在江苏泰州、江苏徐州、上海等地召开座谈会。“国内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薄弱,创新研发任重而道远”“建议加快布局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生命健康领域里的科技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但有高回报”……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谈感受、指问题、提建议,帮助调研组了解地方实情,在加强前瞻性谋划和创新性思考上下功夫。
调研组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一项庞大且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举措。但同时要有所区分、突出重点,向具有前沿性、引导性,能够产生最佳经济社会效益的生命健康等领域倾斜,让人民在科技进步中切实提升获得感并受益。
聚焦难点,产学研协同发力提升科技力量
生命健康产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支撑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生命健康领域还存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亟须攻关,基础研究与原创能力需要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需要完善。
走进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疫苗工程中心,从实验室到市场一站式的生物医药孵化平台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大型科研仪器都是开放共享的吗?”“公共研发实验室的使用机制是什么样的?”“平台里能实现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吗?”调研组成员与科研人员、企业人员深入交谈,寻找提升生命健康科技力量的突破点。
离开江苏,调研组又奔赴上海,实地考察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复旦大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等地。调研组了解到,上海积极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转化平台,组织实施应用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给予更强力度研发支持。
座谈会上,调研组指出,要探索强化生命健康领域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生命健康领域到2035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明确主攻方向,通过科学布局,加大生命健康重点领域科技投入力度,发扬钉钉子精神,给自主创新留足空间。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补齐短板,加快培养生命健康领域科技领军人才
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才是基础。从江苏到上海,一路走来,关于如何加快培育生命健康领域科技领军人才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调研组认为,一方面要在生命健康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拥有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构建灵活有效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每到一个考察点,调研组都会留意人才引进与培育的情况。兼具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医学生少,基础医学院学科高层次领军人才还较为缺乏,中小型生物医药类企业引人容易留人难……这些都是调研组收集到的一手信息。“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医学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肩负人才培育重担的高校医学院,既要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又要注重其科学研究能力与创新思考能力。”调研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建议,部分具有师资、设备等条件的高校医学院先行先试,挑选基础知识扎实、有志向成为医师科学家的学生,通过设立临床与基础研究融合交叉的培养项目、优化课程设置、突出科研创新能力考核评价导向等方式,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调研途中,调研组成员沟通交流、交换思路、碰撞观点,大家纷纷表示收获很大。据介绍,农工党中央将在此次调研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向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建议,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