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统一战线
缅怀抗战英烈 传承抗战精神——
“同心之旅 复兴有我”系列活动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2025-08-21 14:5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ccab875f8ee6cc9a04c8534ab6145db0.jpg

“同心之旅·复兴有我”系列活动参访团成员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闻 超 摄


  穿越历史的尘烟,抗战记忆永不磨灭。自今年7月份重新开放以来,位于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直处在参观高峰。纪念馆推出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吸引众多观众前来缅怀革命先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联合新浪微博等策划开展的“同心之旅·复兴有我”系列活动迎来第九站,活动邀请部分党外人士、网络大V及新闻媒体代表,共同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追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


  历史在这里回响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纪念馆正门两侧16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既是展览主题,更是血火淬炼出的历史回响与深刻启示。


  馆内灯光柔和而庄重,历史照片、雕塑、展板错落有致。据了解,《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的展示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展示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


  “此次展览采用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相结合、静态陈列与动态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让观众身临其境,在沉浸体验中感受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非凡历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陈列部主任武冰的讲解和引领下,“同心之旅 复兴有我”系列活动参访团成员们缓步前行。


  展柜中,许多首次展出的珍贵文物吸引着成员们驻足观看: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使用过的腰卡、“张自忠将军初葬处”石碑……每一件展品都凝结着血与泪,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在展览中,一面由5098张抗战老照片拼成的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引人注目。这些照片里,有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城市,有宁死不屈、眼神坚毅的面孔……反映了中国人民14年的浴血抗战历程,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共计5098天。照片墙下,许多成员眼中闪烁着泪光。


  展览共分8个部分,采用“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历史场景”的布展方式,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和全新的展览理念,将那段浴血奋战的日子转化为可见、可感、可思的家国记忆。“主题展览全景展现了中华民族14年英勇抗战的历史,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志东说,“在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带领中华儿女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照片里的血脉传承


  在华北抗战展览部分,抗日名将佟麟阁之孙佟晓冬和赵登禹将军长孙赵瑞明一起讲述了1937年7月两位将军率部死守北平南苑、壮烈殉国的历史。


  “这是我珍藏的祖父佟麟阁的照片。”站在展板前,佟晓冬从包中郑重取出一张老照片,光影之下,照片上将军的目光依旧坚毅如铁。听了佟晓冬对祖父英勇作战事迹的动情讲述,现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随后,佟晓冬一一细数家人捐赠的文物:“这是祖父曾使用过的墨盒……我们把祖父的这些遗物捐赠出来,就是希望能将他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走到另一侧展区,张自忠将军外孙车晴在展墙上的这行大字前驻足,他轻声说道,“这是我外祖父的遗言。外祖父在牺牲之际以此明志,足见其以身殉国、问心无愧的赤诚与坦然。”


  在海外华侨支援抗战展区,司徒美堂孙女司徒月桂轻抚着一张1941年司徒美堂在重庆红岩村与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人的珍贵合影,回忆道:“我最爱看这张照片了。这是我的祖父,旁边是我的父亲。小时候,我总缠着祖父讲故事,他讲得最多的就是革命和抗日。从他的话里,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国家,知道了该如何去爱这个国家。”


  记者观察到,许多参观者悄然拭去泪水,还有的攥紧了拳头……这些抗战英烈们的事迹震撼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


  穿越时空的感悟


  在现场,活动中的许多参观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微博科普博主@奥卡姆剃刀感慨道:“今天才知道《大刀进行曲》这首激昂战歌的创作背景,正是源于赵登禹将军率领的大刀队在长城喜峰口英勇杀敌的事迹。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作为一名航天人,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时刻参加本次活动,感触尤为深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最终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全民族团结赢得了胜利。”微博知名军事博主@曹梦-Aerospace说,“我们推进航天系统工程,同样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先辈们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我们在科技攻关中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支撑,我深受启发。”


  ……


  参观结束后,记者注意到留言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翻开厚厚的本子,每一页都饱含着观众的心声。


  “我想像抗战英雄那样勇敢,将来也为国家做大事!”


  “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历史不能忘记,信仰更要传承。吾辈青年,必将把家国担当写进人生答卷。”


  刚刚从纪念馆走出来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略带哽咽地说:“看到展览里那一张张黑白照片、那一件件烈士遗物,我深刻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忘历史、热爱国家,把抗战精神传递下去。”


  民族的苦难已成历史,但英雄的精神、信仰的火种,却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传递。铭记历史是为了面向更好的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见习记者 闻 超)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同心之旅 复兴有我”系列活动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来源:团结报 2025-08-21 14:59:05
      “同心之旅·复兴有我”系列活动参访团成员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闻超摄穿越历史的尘烟,抗战记忆永不磨灭。自今年7月份重新开放以来,位于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直处在参观高峰。纪念馆推出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吸引众多观众前来缅怀革命先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联合新浪微博等策划开展的“同心之旅·复兴有我”系列活动迎来第九站,活动邀请部分党外人士、网络大V及新闻媒体代表,共同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追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历史在这里回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馆正门两侧16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既是展览主题,更是血火淬炼出的历史回响与深刻启示。馆内灯光柔和而庄重,历史照片、雕塑、展板错落有致。据了解,《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的展示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展示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此次展览采用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相结合、静态陈列与动态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让观众身临其境,在沉浸体验中感受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非凡历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陈列部主任武冰的讲解和引领下,“同心之旅复兴有我”系列活动参访团成员们缓步前行。展柜中,许多首次展出的珍贵文物吸引着成员们驻足观看: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使用过的腰卡、“张自忠将军初葬处”石碑……每一件展品都凝结着血与泪,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在展览中,一面由5098张抗战老照片拼成的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引人注目。这些照片里,有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城市,有宁死不屈、眼神坚毅的面孔……反映了中国人民14年的浴血抗战历程,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共计5098天。照片墙下,许多成员眼中闪烁着泪光。展览共分8个部分,采用“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历史场景”的布展方式,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和全新的展览理念,将那段浴血奋战的日子转化为可见、可感、可思的家国记忆。“主题展览全景展现了中华民族14年英勇抗战的历史,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志东说,“在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带领中华儿女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照片里的血脉传承在华北抗战展览部分,抗日名将佟麟阁之孙佟晓冬和赵登禹将军长孙赵瑞明一起讲述了1937年7月两位将军率部死守北平南苑、壮烈殉国的历史。“这是我珍藏的祖父佟麟阁的照片。”站在展板前,佟晓冬从包中郑重取出一张老照片,光影之下,照片上将军的目光依旧坚毅如铁。听了佟晓冬对祖父英勇作战事迹的动情讲述,现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随后,佟晓冬一一细数家人捐赠的文物:“这是祖父曾使用过的墨盒……我们把祖父的这些遗物捐赠出来,就是希望能将他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走到另一侧展区,张自忠将军外孙车晴在展墙上的这行大字前驻足,他轻声说道,“这是我外祖父的遗言。外祖父在牺牲之际以此明志,足见其以身殉国、问心无愧的赤诚与坦然。”在海外华侨支援抗战展区,司徒美堂孙女司徒月桂轻抚着一张1941年司徒美堂在重庆红岩村与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人的珍贵合影,回忆道:“我最爱看这张照片了。这是我的祖父,旁边是我的父亲。小时候,我总缠着祖父讲故事,他讲得最多的就是革命和抗日。从他的话里,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国家,知道了该如何去爱这个国家。”记者观察到,许多参观者悄然拭去泪水,还有的攥紧了拳头……这些抗战英烈们的事迹震撼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穿越时空的感悟在现场,活动中的许多参观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微博科普博主@奥卡姆剃刀感慨道:“今天才知道《大刀进行曲》这首激昂战歌的创作背景,正是源于赵登禹将军率领的大刀队在长城喜峰口英勇杀敌的事迹。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作为一名航天人,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时刻参加本次活动,感触尤为深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最终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全民族团结赢得了胜利。”微博知名军事博主@曹梦-Aerospace说,“我们推进航天系统工程,同样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先辈们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我们在科技攻关中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支撑,我深受启发。”……参观结束后,记者注意到留言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翻开厚厚的本子,每一页都饱含着观众的心声。“我想像抗战英雄那样勇敢,将来也为国家做大事!”“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历史不能忘记,信仰更要传承。吾辈青年,必将把家国担当写进人生答卷。”刚刚从纪念馆走出来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略带哽咽地说:“看到展览里那一张张黑白照片、那一件件烈士遗物,我深刻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忘历史、热爱国家,把抗战精神传递下去。”民族的苦难已成历史,但英雄的精神、信仰的火种,却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传递。铭记历史是为了面向更好的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见习记者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