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五一口号” 凝聚政治共识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这一历史性倡议犹如闪耀的灯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绘下开篇,在民主发展进程中意义非凡。2025年4月29日,为铭记并传承这一伟大精神,民革拱墅第二、第三支部,民盟拱墅综合第一、第二支部以及民建拱墅十三支部联动海宁民盟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具意义的活动,探寻“五一口号”精神内涵,谋划区域协同履职发展新篇暨"走基地 悟初心"主题活动。
“五一口号”的发布,凝聚着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坚定信念,见证了多党合作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光辉历程。此次多党派基层支部联合活动,是对“五一口号”精神的深情回望与传承。活动伊始,在车上,民革拱墅二支主委、省人大代表郑彬铨为大家讲述“五一口号”的响应历程,成员们深入领会其背后蕴含的合作初心与时代价值;民盟拱墅综合一支主委于丽萍阐述活动目的,进一步明确以史为鉴、服务发展的使命,为活动的开展筑牢思想根基。
寻红色根脉 悟合作初心
活动选择海宁,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一条千年上塘河,悠悠流淌,串联起拱墅与海宁。这条河不仅是两地交通往来的要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见证了无数岁月里两岸人民的生活变迁与情感交融,孕育出独特而紧密的地域联系。
抵达海宁后,大家首先走进盐官古城红色地标群。在史量才纪念碑前,《申报》创始人史量才以笔为剑、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推动民主救国的事迹,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携手共进的坚定步伐。站在中山亭内,“天下为公”的誓言声声入耳,引发成员们对新时代民主党派如何践行使命的热烈探讨。在陈巳生纪念馆,通过珍贵史料,成员们了解到这位民进、民建双重创始人“爱党爱国、无私无我”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刻领略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坚定了多党合作的信念。
探产业转型 谋发展良策
下午,活动围绕海宁中国皮革城的时尚产业展开调研。在这里,海宁民盟主委、海宁市科技局局长李晓映带领调研组实地考察皮革产业“时尚设计+电商直播”双轨转型模式;在企业服务驿站,李主委深入介绍了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配套机制。直播间内,主播们熟练展示皮革制品工艺,呈现出传统产业在创新驱动下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成员们积极与商家互动交流,围绕数字赋能、区域产业联动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思索着如何将海宁在产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引入拱墅区,助力拱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此推动两地在产业协同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三维提升显实效 凝心聚力再出发
此次跨党派联合活动,从追寻红色根脉,感悟合作初心,到探索产业转型,谋求发展良策,实现了历史深度、产业精度、履职效度的三维提升。不仅让民主党派成员在红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多党合作的精神血脉,还通过深入产业一线的调研,精准把握经济发展脉搏。同时,“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的形式有效推动了履职成果的转化。
参与活动的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拱墅区与海宁及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入调研。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大运河(上塘河)这一文化纽带,加强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这场活动,不仅强化了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共识与责任担当,更为新时代多党合作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生动注脚,在多党合作的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基层素材。
(郑彬铨、于丽萍、方国乾、寿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