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新年好!”新春佳节,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如同海浪的回响,这样的问候声此起彼伏。
朱红灯笼垂穗,黄铜门环映着新桃。走在这座小岛上,浓浓的春节气氛扑面而来:大街上各式各样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家家户户门前书写着“金玉满堂”的彩幕随风飘扬……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十足。
为庆新春,正月期间湄洲岛上准备了新春祈年典礼、妈祖巡安、元宵游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岛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据不完全统计,正月初一到初九,进岛人数逾27万人次,其中还有近千名台胞跨越海峡来岛共庆新春佳节、共叙血脉亲情。
两岸年味同根同源。乙巳年新春,在湄洲岛这座小岛上,两岸同胞以传统信俗为经纬,用烟火与灯火、热情与真情,织就了一幅“两岸共此时”的团圆画卷。
金身巡安启春华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湄洲岛上蓝天碧海,阳光灿烂,主干道旁人潮涌动。“恭请湄洲妈祖金身起驾!”上午10时许,在喧天的锣鼓声与礼炮声交织中,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主办的“妈祖赐福,欢庆元宵”——莆台同胞护驾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活动正式启幕,妈祖金身銮驾踏上前往天妃故里巡安布福的旅程。
2月5日至6日,“妈祖赐福,欢庆元宵”——莆台同胞护驾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活动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来了!来了!”锣鼓声在人群中炸开,大家也激动起来。队伍前方,36位提灯湄洲女在队伍前方开道,紧随其后的英歌队舞动木棍,各地特色民俗阵头精彩纷呈,妈祖信众们纷纷紧随其后,祈愿新春祥和。随着巡安进程的推进,巡安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浩浩荡荡、绵延不绝。
2月5日至6日,“妈祖赐福,欢庆元宵”——莆台同胞护驾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活动举行。图为英歌舞表演。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尤其台湾地区,有着浓厚的妈祖崇拜信俗,在两岸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湄洲岛正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中心。在巡安队伍中,红底白字的“台湾嘉宾方阵”引导牌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台湾同胞走在队伍中参与了这一场特别的“归家之旅”。
1989年5月6日,宜兰苏澳南天宫大型进香团一行冲破阻力,乘坐20艘渔船,直航湄洲岛,轰动台湾,台胞王淑华的家人就在其中。“我老家在一座妈祖庙旁边,受父辈的影响,我从小就跟着他们拜妈祖。都说‘天下妈祖,祖在湄洲’,我们来这里,也是‘回家了’。”王淑华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饶瑞和已经扎根大陆20多年,目前都在湄洲妈祖祖庙做义工,负责讲解妈祖文化、介绍两岸妈祖文化活动等。
在湄洲妈祖祖庙做义工近5年,饶瑞和夫妻俩对这片土地有更深沉的爱。“大陆的发展如同坐上火箭一样快,在这里生活很方便,而且很有‘家’的感觉。”饶瑞和介绍,每年除夕当晚,他们夫妻俩都会受邀参加“湄洲妈祖祖庙两岸同胞除夕家宴”,和留岛过年的台湾乡亲们畅聊家常、品尝美食、共庆团圆。“这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大家聚在一起庆祝新年,也是两岸一家亲的表现。”饶瑞和说。
走在巡安队伍中,抱着从台湾“回家”的妈祖像,台胞黄新皓心情激动。作为一名台湾青年演员,黄新皓曾在大陆出演过不少影视剧,后回到台湾继续从事演艺事业。黄新皓表示,两岸同胞一家亲,此前他多次参与了两岸妈祖信俗活动,这也是他第二次来大陆过春节。
“这里的春节特别热闹,到处都挂着红灯笼,锣鼓喧天,走在路上大家相互问好,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黄新皓说,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之前在北京进修学习时,每年都会去故宫博物院。今年元宵节,黄新皓还打算去看天津葛沽宝辇会,感受丰富的传统民俗。“妈祖文化是连接两岸民心相通的一个桥梁,我希望继续发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当好一个给人带来正能量的青年演员,推动两岸青年更加亲近。”黄新皓如此期许。
“妈祖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胞一同欢庆新年,凝聚着同胞情谊,见证着文化传承。”民革莆田市委会副主委、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借由这些活动,让台胞们在妈祖的故乡深切体会到家的温暖,沉浸在新春的欢乐氛围之中,让妈祖文化成为联结两岸心灵的桥梁。
民革福建省委会副主委谢光球也表示,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传承。新时代,弘扬妈祖文化,在增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和民心相通、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未来,民革福建省委会还将继续整合妈祖文化资源,努力拓展对台交往交流的渠道,扎实推进祖统工作。
火树银花祈岁暖
“哇!太震撼了!”“太美了,等这么久值了!”夜幕降临,妈祖影视城里流光溢彩,这里正在举行精彩绝伦的“打铁花”活动。
碎炭、起火、熔铁、扬水、打花……随着表演者振臂一击,滚烫的铁水被抛向空中,绽放出朵朵金花,又似漫天流星滑落。一簇未熄,一簇又起,铁树银花,星辰点点,照亮了整个夜空。场外观众“哇”声四起、惊叹不已,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2月4日,妈祖影视城举行“满城烟火闹元宵”主题表演。图为打铁花表演。
台胞谢美惠被这一绚烂的景象深深震撼着,这是她第一次来湄洲岛过春节。“现在台湾的年味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但这里还是热闹非凡,氛围特别好。我参与其中,感觉特别开心。”
全国首部妈祖文化主题大型文旅实景演艺节目《缘起湄洲》是两岸融合的成果项目,也是妈祖影视城做好春节文旅消费的“重头戏”。作为该项目投资方负责人,台商林保君表示,通过深挖春节文化中的莆田地域特色和台湾民俗文化,打造了《海岛往事》《台湾欢年》等节目,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荡寇风云》。
《荡寇风云》呈现了明代将领戚继光帮助莆田乡亲抗倭的故事,讲述了莆田“初二不串门,初四过大年,贴白头春联”的独特春节习俗起源。演出融入武术、马术、特技等多种技巧,故事精彩、扣人心弦,引得台下观众拍手叫好。谢美惠表示,通过这些活动,她对当地的春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中的意涵也有了更多体会,感觉很有意义。
据了解,1月25日至2月16日,妈祖影视城以“满城烟火闹元宵”为主题,策划了春节特别活动,包括打铁花、猜灯谜、做红团等元宵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参加。“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引进台湾演艺团体,并融入小吃餐饮、主题文创、换装街拍等多元文旅业态,让演艺能够体现更浓厚的莆田‘年味儿’,着力打造两岸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林保君表示。
在妈祖影视城游客当中,一位身着红色旗袍和红色外套,高高马尾辫上别着几朵红色玫瑰的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台胞王荞蓁。除了是一名台胞,王荞蓁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刚结婚几天的新娘。2月2日,王荞蓁嫁到湄洲岛寨下村,让“两岸一家亲”的情感纽带更加深厚。结婚当天,林金赞还以娘家人的身份参加接亲仪式,并送上新婚贺礼。
“这里的习俗跟台湾的不太一样,春节和结婚都喜欢穿红色,所以我就在身上多点缀了一些红色。”王荞蓁笑着告诉记者,脸上都是喜悦和甜蜜。
如今成为一名湄洲岛媳妇,王荞蓁笑称“姻缘天注定”。2018年11月,王荞蓁第一次来湄洲岛,第一次在湄洲岛度过了春节。湄洲岛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深深吸引了王荞蓁。后来,她决定在湄洲岛扎根,并加入了湄洲妈祖祖庙义工队。“当时,我家里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要离开台北来湄洲岛,但在这里,我感到很舒服、很放松。现在我扎根在湄洲岛,从事妈祖文创产品销售行业,我妈妈也选择祝福我们。未来有机会,我希望能把家人接过来看看。”王荞蓁说。
满园灯火照两岸
正月初八晚,当暮色浸透海岸时,天妃故里遗址公园里灯火辉煌,千重光影如珠帘垂落,将脚下石阶染作琥珀色。此时,这里的游园灯会兴味正浓。
平安塔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人群中间,是一堆熊熊燃烧的火焰。“起轿——”随着一声莆仙话长喝撕开喧闹,十数名身手矫健的少年围着火焰跳了起来,他们时而腾跃如虎,时而翻飞似燕。不少游客踮着脚张望,对这场民俗表演充满好奇——原来,这是一种叫“摆棕轿”的民俗表演。
“摆棕轿”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是莆田元宵节一项重要节目。“每年过年大家都会从外面赶回来参与,这是大家对‘团圆’的重视,也是大家对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在一旁指挥的吴文瑞亮了亮嗓子说。“我就是专程从城里赶回来的,今天来看的人很多,我感觉特别兴奋。”一名表演的少年抢过了话茬激动地说。
另一边,在妈祖故居门口,游行的队伍开始集结。游客们持着灯笼,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无比期待着一场古老与现代交错的灯影盛会。
台胞林玉璞领到了一只螃蟹花灯。这盏花灯形似螃蟹,不光身上布满传统绘画花纹,蟹钳和身体还能通过线的操控运动,拎着灯走起路来,螃蟹栩栩如生,仿佛还在水中游动,让林玉璞啧啧称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是光明的象征,寓意着希望和美好。能领到这一盏灯,我感觉很幸运。”暖色的灯光下,林玉璞把螃蟹花灯提到记者面前展示起来。
这是林玉璞第一次到大陆体验春节民俗,这里的一切民俗活动都让她兴趣盎然。“在台湾,我们家过春节通常就是陪爸妈吃年夜饭,然后家人一起聊聊天,过两天我们就得上班了,但没想到这边的春节时间这么长、活动这么丰富。”林玉璞告诉记者,一会儿她还想去看看民俗快闪、平安塔灯光秀表演。
和林玉璞不同,在湄洲岛从事餐饮工作的台胞朱景名则在岛上度过了好几次春节,但激动的心情却如旧。“这边的春节非常热闹,从大年三十前一个礼拜到正月十五,岛上到处都是‘咚咚咚’的鞭炮声,还有各种活动可以参与。”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留在湄洲岛,朱景名说,他从小就住在眷村,村子里有很多从东北过来的老伯伯、老奶奶,小时候每年春节家里都会包饺子、做春卷,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21年4月,在马蹄铁餐饮吧老板的建议下,朱景名来到湄洲岛在该餐厅工作。据了解,该餐厅是湄洲岛首家由台胞经营的主题餐厅,不少员工都是台胞。“来到这边后,湄洲岛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情味让我决定留下来。”朱景名表示,每当工作不顺利,他都会去海滩上走一走,和热情的岛民们聊一聊,烦恼就会烟消云散,这让他更坚定想留在这片土地上。
“希望自己能更快入乡随俗,更多开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自己的事业有更大发展,也为湄洲岛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谈及新一年的愿望,朱景名满怀期待。
夜色渐深,游园灯会也进入高潮。广场上,穿着各种民族服装的姑娘们围着篝火手拉手跳起了舞。火焰越来越旺,舞蹈也越跳越欢。不一会儿,演出人员拉着观众加入,舞蹈的队伍壮大了起来,圈子也越来越大。
林玉璞被拉进了跳舞的队伍,焰火映照着她喜悦的脸庞,她的动作也越来越舒展。“太欢乐了!”跳完舞,林玉璞气喘吁吁地向记者宣告,这将成为她最难忘的事情之一。“虽然我们彼此不认识,但大家手拉着手,一起转圈、一起跳舞,气氛特别融洽,就好像真的是一家人的感觉。”
“以后我还想来这里过春节!”林玉璞话音刚落,又激动补充道,“希望以后我的家人也能来一起感受!”
灯笼轻摇、焰火流彩,湄洲岛的春节,是灯笼与海浪的和鸣,是新朋与旧友间的共振,是一场跨越海峡的文化共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座小岛用心、用情诠释着:所谓年味,不仅是光彩绚烂的视觉盛宴,还是血脉同源的温情交流,更是两岸同胞在走近走亲中看见共同的根与魂。(记者 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