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统一战线
千里共叙京蒙情
——京蒙统一战线助力打造东西协作“京蒙样板”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2024-10-10 15:0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bca34ed8acc36135f4e75641302136df.jpg

在包装车间,工人正在给果蔬分拣装箱。许晨星 摄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北京乘高铁一路向西,不到3个小时即可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沿途所见,城市风光与草原风情交替,分外引人入胜。在内蒙古稳步发展的背后,来自首都北京的助力功不可没。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京蒙两地建立对口帮扶关系。2022年7月,《京蒙统一战线协作框架协议(2022—2026年)》签订。2023年2月,内蒙古与北京签署“京蒙协作政协助力”框架协议。近年来,京蒙协作在教育、医疗、农畜产品销售、旅游、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逐渐形成大北京带动大内蒙古、大合作促进大发展的东西部协作“京蒙样板”。


  近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展示京蒙统一战线协作工作成效,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共同开展京蒙统一战线协作主题采风活动,邀请多家媒体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等地采访调研。


  草原好物走上首都餐桌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距首都仅24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也是内蒙古中西部农产品进京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


  2015年,北京宏福集团响应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号召,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在京蒙协作的背景下,集团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建成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智能温室领域建立全产业链条,覆盖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智慧农机装备研发、种植运营管理、农产品渠道销售等环节。


  产业园厂区运营总监李斌介绍,园区串收西红柿日产量在30吨左右,主要销往北京、苏州、广州等城市的大型商超。其中,发往北京市场的西红柿日均达8吨左右。


  丰富北京市民餐桌的同时,园区也吸纳了当地400余人就业。张青雨是察哈尔右翼前旗庞家村村民,在工厂从事包装工作。他告诉记者:“工厂一般早上7点半上班,中午休息两小时,晚上6点下班;通过在工厂干包装一年可以收入几万元,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今年还有出游的打算。”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内蒙古好物来到京城。除了乌兰察布串收西红柿,“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盟羊肉”“赤峰杂粮”“河套面粉”等也纷纷走上北京等各大城市的市民餐桌。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内蒙古农畜产品销售额达到141.87亿元,是2023年同期的2.24倍。


  科研合作助力乳业振兴


  奶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内蒙古地处黄金奶源带,拥有以嫩江、西辽河、黄河三大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草原为主的五大奶业优势区域,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


  民建会员企业内蒙古兰格格乳业公司在当地颇负盛名。谈起京蒙协作,兰格格乳业公司营销总监王维感触颇深。“北京是企业迈向全国市场的桥头堡。”为了打开销路,他多次往返北京和乌兰察布。


  经过市场调研,兰格格乳业很快推出了蓝瓷瓶兰格格酸奶。2015年进入北京市场后,蓝瓷瓶的口碑很快打响,目前在北京的月均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


  “酸奶好不好?主要看两点:一个是奶源,一个是菌种。”王维表示,菌种决定了酸奶的营养价值、风味口感和状态变化,但目前很多乳企的菌种都是来源于国外。“兰格格正是着眼于此,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菌种,进而实现科技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


  北京之于内蒙古乳业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市场渠道。2023年8月,兰格格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草原酸奶品类博士后工作站,开展了包括菌种研发在内的多个项目研究,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助力中国乳业振兴。


  “兰格格是内蒙古众多乳企发展的一个缩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综合协调处负责人邰继华表示,自治区对乳业创新高度重视,把乳业创新作为“科技兴蒙”行动的重要内容,将继续利用京蒙协作契机,积极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以乳产业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精准对接深化医疗协作


  医疗服务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之一,也是京蒙合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23年底,在京蒙协作工作组的精心规划与推动下,内蒙古315家医院与北京市276家医院实现了精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结对合作就是其中一例。


  “来自北京的胸外科团队常驻我院,特别是主治医生三个月便会轮换一次。”农工党党员、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孟宪梅表示,得益于北京优势医疗资源的帮扶,该院有效解决了专科建设短板,极大提升了医疗救治、专科发展和医学教研等方面的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常驻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张毅表示。他带领团队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了工作室,改善了当地胸外科的医疗水平。仅今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包头诊疗中心已完成手术90余台,较2023年明显提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是另一个广受当地医生和患者好评的合作案例。作为内蒙古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该项目引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一流医学专家,搭建理念先进的管理团队,建立成熟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区域内牵头组建肿瘤防治医联体、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使百姓在家门口即可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京蒙医疗协作不仅是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关乎两地人民健康福祉的民生工程。”包头市卫健委副主任白福表示,京蒙医疗协作是提升本地医疗水平的难得机遇。“我们将借助北京丰富的医疗资源、顶尖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医疗理念,加快补齐自身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短板,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白福说。(记者 许晨星)

责任编辑:张珺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千里共叙京蒙情
来源:团结报 2024-10-10 15:02:10
      在包装车间,工人正在给果蔬分拣装箱。许晨星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北京乘高铁一路向西,不到3个小时即可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沿途所见,城市风光与草原风情交替,分外引人入胜。在内蒙古稳步发展的背后,来自首都北京的助力功不可没。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京蒙两地建立对口帮扶关系。2022年7月,《京蒙统一战线协作框架协议(2022—2026年)》签订。2023年2月,内蒙古与北京签署“京蒙协作政协助力”框架协议。近年来,京蒙协作在教育、医疗、农畜产品销售、旅游、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逐渐形成大北京带动大内蒙古、大合作促进大发展的东西部协作“京蒙样板”。近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展示京蒙统一战线协作工作成效,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共同开展京蒙统一战线协作主题采风活动,邀请多家媒体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等地采访调研。草原好物走上首都餐桌“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距首都仅24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也是内蒙古中西部农产品进京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2015年,北京宏福集团响应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号召,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在京蒙协作的背景下,集团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建成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智能温室领域建立全产业链条,覆盖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智慧农机装备研发、种植运营管理、农产品渠道销售等环节。产业园厂区运营总监李斌介绍,园区串收西红柿日产量在30吨左右,主要销往北京、苏州、广州等城市的大型商超。其中,发往北京市场的西红柿日均达8吨左右。丰富北京市民餐桌的同时,园区也吸纳了当地400余人就业。张青雨是察哈尔右翼前旗庞家村村民,在工厂从事包装工作。他告诉记者:“工厂一般早上7点半上班,中午休息两小时,晚上6点下班;通过在工厂干包装一年可以收入几万元,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今年还有出游的打算。”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内蒙古好物来到京城。除了乌兰察布串收西红柿,“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盟羊肉”“赤峰杂粮”“河套面粉”等也纷纷走上北京等各大城市的市民餐桌。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内蒙古农畜产品销售额达到141.87亿元,是2023年同期的2.24倍。科研合作助力乳业振兴奶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内蒙古地处黄金奶源带,拥有以嫩江、西辽河、黄河三大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草原为主的五大奶业优势区域,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民建会员企业内蒙古兰格格乳业公司在当地颇负盛名。谈起京蒙协作,兰格格乳业公司营销总监王维感触颇深。“北京是企业迈向全国市场的桥头堡。”为了打开销路,他多次往返北京和乌兰察布。经过市场调研,兰格格乳业很快推出了蓝瓷瓶兰格格酸奶。2015年进入北京市场后,蓝瓷瓶的口碑很快打响,目前在北京的月均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酸奶好不好?主要看两点:一个是奶源,一个是菌种。”王维表示,菌种决定了酸奶的营养价值、风味口感和状态变化,但目前很多乳企的菌种都是来源于国外。“兰格格正是着眼于此,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菌种,进而实现科技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北京之于内蒙古乳业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市场渠道。2023年8月,兰格格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草原酸奶品类博士后工作站,开展了包括菌种研发在内的多个项目研究,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助力中国乳业振兴。“兰格格是内蒙古众多乳企发展的一个缩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综合协调处负责人邰继华表示,自治区对乳业创新高度重视,把乳业创新作为“科技兴蒙”行动的重要内容,将继续利用京蒙协作契机,积极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以乳产业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精准对接深化医疗协作医疗服务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之一,也是京蒙合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23年底,在京蒙协作工作组的精心规划与推动下,内蒙古315家医院与北京市276家医院实现了精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结对合作就是其中一例。“来自北京的胸外科团队常驻我院,特别是主治医生三个月便会轮换一次。”农工党党员、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孟宪梅表示,得益于北京优势医疗资源的帮扶,该院有效解决了专科建设短板,极大提升了医疗救治、专科发展和医学教研等方面的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常驻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张毅表示。他带领团队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了工作室,改善了当地胸外科的医疗水平。仅今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包头诊疗中心已完成手术90余台,较2023年明显提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是另一个广受当地医生和患者好评的合作案例。作为内蒙古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该项目引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一流医学专家,搭建理念先进的管理团队,建立成熟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区域内牵头组建肿瘤防治医联体、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使百姓在家门口即可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京蒙医疗协作不仅是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关乎两地人民健康福祉的民生工程。”包头市卫健委副主任白福表示,京蒙医疗协作是提升本地医疗水平的难得机遇。“我们将借助北京丰富的医疗资源、顶尖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医疗理念,加快补齐自身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短板,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白福说。(记者许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