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头条要闻
近期国常会,多次部署安排了这件事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作者:方经纶 唐佳 发布时间:2022-04-19 15:5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下文简称国常会)提出,要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今年全国两会后至今的五次国常会发现,“稳”是强调的共同点,涉及消费、投资、外贸等多个方面。


  经济大盘“稳”


  3月14日的国常会强调,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困难挑战增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本次国常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信心。


  3月21日的国常会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月29日的国常会与4月6日的国常会再次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


  4月13日的国常会又明确指出,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


  张立群表示,国常会的部署既强调了稳增长,又从不同方面提了具体要求,优化了政策工具,有利于协调好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投资外贸“稳”


  近五次国常会,在投资与外贸方面也有重要部署。


  3月29日的国常会提出,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是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2021年年底,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2年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


  “今年可以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规模较大,面对需求收缩,它能够起到更大作用。”张立群介绍,今年我国专项债券的新增规模与去年持平,并且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券中,实物工作量大部分将在今年体现,加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相比去年,今年的财政资金额度增加,而且所涉及的投资空间也更加广阔。


  4月13日的国常会指出,为助力外贸企业缓解困难、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要更好发挥出口退税这一普惠公平、符合国际规则政策的效用,并从多方面优化外贸营商环境。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一季度的外贸数据在去年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基本实现‘开门稳’。”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外贸企业更加平稳地发展。


  货币政策“稳”


  3月21日的国常会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


  “最近国常会关于货币、信贷投放的政策措施,反映了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关键在于‘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院长蒋先玲认为,在全球性通货膨胀以及三重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有利于做到物价的总体稳定。并且,我国致力于做好预期管理,通过增加信贷投放力度,激发实体企业活力与消费的内生动力,同时配套实施相关政策措施,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


  4月6日的国常会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4月13日的国常会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蒋先玲提醒,降低拨备覆盖率不是为了增加银行资本金,而是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防止银行“惜贷”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陈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近期国常会,多次部署安排了这件事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22-04-19 15:51:47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下文简称国常会)提出,要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今年全国两会后至今的五次国常会发现,“稳”是强调的共同点,涉及消费、投资、外贸等多个方面。经济大盘“稳”3月14日的国常会强调,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困难挑战增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本次国常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信心。3月21日的国常会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3月29日的国常会与4月6日的国常会再次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4月13日的国常会又明确指出,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张立群表示,国常会的部署既强调了稳增长,又从不同方面提了具体要求,优化了政策工具,有利于协调好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投资外贸“稳”近五次国常会,在投资与外贸方面也有重要部署。3月29日的国常会提出,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是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2021年年底,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2年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今年可以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规模较大,面对需求收缩,它能够起到更大作用。”张立群介绍,今年我国专项债券的新增规模与去年持平,并且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券中,实物工作量大部分将在今年体现,加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相比去年,今年的财政资金额度增加,而且所涉及的投资空间也更加广阔。4月13日的国常会指出,为助力外贸企业缓解困难、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要更好发挥出口退税这一普惠公平、符合国际规则政策的效用,并从多方面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一季度的外贸数据在去年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基本实现‘开门稳’。”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外贸企业更加平稳地发展。货币政策“稳”3月21日的国常会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最近国常会关于货币、信贷投放的政策措施,反映了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关键在于‘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院长蒋先玲认为,在全球性通货膨胀以及三重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有利于做到物价的总体稳定。并且,我国致力于做好预期管理,通过增加信贷投放力度,激发实体企业活力与消费的内生动力,同时配套实施相关政策措施,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4月6日的国常会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4月13日的国常会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蒋先玲提醒,降低拨备覆盖率不是为了增加银行资本金,而是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防止银行“惜贷”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