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头条要闻
展宏图 惊世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07 10:5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5、6月间,毛泽东同志巡视南方时,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其间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不仅描写了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所见所想,更为当时正紧锣密鼓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长江、建设长江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邹东山介绍,1956年正值“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国内的经济建设形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武汉地处长江与京广线的交会点,被誉为“九省通衢”;“一五”期间这里又兴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集团武钢,对于铁路运输也有很高的需求。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线上南来北往的火车,被长江天险阻隔,南下的人们坐火车到了汉口江边,就得下车换乘轮渡,到江对面的武昌徐家棚车站等着。行李留在火车上,随空车皮和车头分批装上渡船过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轮渡停运,武汉三镇就断开了。这种奇特的场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武汉一大怪,火车需要轮渡载”。


       新中国成立之初,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即被提上日程。桥址选线开始到最后的建成期间,毛泽东同志多次亲临工地现场视察。这次,毛泽东同志到武汉视察,乘轮船亲临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并三次畅游长江,两次从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大桥桥墩中穿过。看到长江大桥已初见轮廓,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生机,以及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欣然提笔写下这首词。“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句,无不体现出轻松畅快的心情。


       “词的下阕描写和展望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邹东山表示,看到两岸动静之景,毛主席不禁在胸中涌起宏伟的蓝图。这蓝图不仅包括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更包括未来需要逐步建设的三峡工程。


       1931年、1935年,长江两次暴发大洪水;1954年,长江再发特大洪水,京广铁路100余天无法正常通车。而解开水患频发的关键钥匙,便是长江上游的那个“总口子”—三峡。在长江上竖起大坝,拦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湖”,这是当年萦绕在中国人心头的美好愿景。


       这个愿望的实现,并没有过太久。60多年后的今天,三峡工程傲然屹立于长江的上游,不仅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全方位的综合效益,造福全国人民,更成为一道令世界惊叹的美丽风景。而一个个“中国造”的大桥和水利枢纽工程,也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一张张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版式设计:张芳曼



责任编辑:夏梦审核: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展宏图 惊世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8-07 10:50:12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5、6月间,毛泽东同志巡视南方时,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其间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不仅描写了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所见所想,更为当时正紧锣密鼓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长江、建设长江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邹东山介绍,1956年正值“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国内的经济建设形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武汉地处长江与京广线的交会点,被誉为“九省通衢”;“一五”期间这里又兴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集团武钢,对于铁路运输也有很高的需求。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线上南来北往的火车,被长江天险阻隔,南下的人们坐火车到了汉口江边,就得下车换乘轮渡,到江对面的武昌徐家棚车站等着。行李留在火车上,随空车皮和车头分批装上渡船过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轮渡停运,武汉三镇就断开了。这种奇特的场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武汉一大怪,火车需要轮渡载”。    新中国成立之初,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即被提上日程。桥址选线开始到最后的建成期间,毛泽东同志多次亲临工地现场视察。这次,毛泽东同志到武汉视察,乘轮船亲临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并三次畅游长江,两次从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大桥桥墩中穿过。看到长江大桥已初见轮廓,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生机,以及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欣然提笔写下这首词。“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句,无不体现出轻松畅快的心情。    “词的下阕描写和展望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邹东山表示,看到两岸动静之景,毛主席不禁在胸中涌起宏伟的蓝图。这蓝图不仅包括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更包括未来需要逐步建设的三峡工程。    1931年、1935年,长江两次暴发大洪水;1954年,长江再发特大洪水,京广铁路100余天无法正常通车。而解开水患频发的关键钥匙,便是长江上游的那个“总口子”—三峡。在长江上竖起大坝,拦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湖”,这是当年萦绕在中国人心头的美好愿景。    这个愿望的实现,并没有过太久。60多年后的今天,三峡工程傲然屹立于长江的上游,不仅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全方位的综合效益,造福全国人民,更成为一道令世界惊叹的美丽风景。而一个个“中国造”的大桥和水利枢纽工程,也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一张张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版式设计:张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