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头条要闻
山中风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07 10:4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此行的第一站,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叫西清源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紫荆关镇。


       我在这里念完小学,之后到村外读中学。因没考上大学,回到老家干农活。


       村子四周环山,山上有树木,供人们伐薪烧饭。山坳的各种地块,可种出五谷杂粮,维系全村人的生存。村子里土薄地瘦,我有时会想,就是种下金豆子,这贫瘠的地里也不会开出金花来吧。


       有一年,在村委会推荐下,我考上乡办水电站。后来调到县城工作。再后来又调北京工作。这些年走南闯北,看到他乡的变化很大,总会想起老家。


       其实,老家也一直在变化。


       今年春天,村里举办杏花节,邀我回去赏花。我离村时,三弟曾承包山坡,欲种万亩杏树。如今,数十年过去,杏树变“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挂着京、津、冀等各地牌照的车辆停在村部一侧。村里正在举行杏花节开幕式。现任村支书的三弟首先发言:“我们村已经实现稳定脱贫,开始踏上乡村振兴的路。我们热烈欢迎八方宾客前来赏花!”台上声高气足,台下掌声热烈。眼前,“发现家乡之美,振兴美丽乡村”的大红标语,引人注目;远处,青山泛绿、云朵吐白,令人心怡。


       杏花竞相开放,或雪白,或粉红,漫山遍野。从城里专门赶来看花的人们,忙着在杏花前拍照、拍视频。航拍的无人机从山下飞到山上,从这个山头飞向那个山头。


       听三弟说,这几天村里的农家乐全都满员。


       热闹,真热闹。锁在深山的老村,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


       下一站,是碾子沟村。


       碾子沟村与西清源村只有一山之隔。站在山顶,可望见另一村炊烟升起。


       我与碾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坡熟识。2018年文坡应组织安排,赴碾子沟村扶贫。刚去时,村里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十余人。那时我也曾去过碾子沟村,贫困户期盼的眼神让人揪心。如今他们都已实现了脱贫。


       入村。村民闫来把我们带到家中。他坐在炕沿,拉起了二胡。闫来不识谱,却会拉不少曲子。2005年,一场车祸使他架起了双拐,如今他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我和文坡都为他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而高兴。


       村口新盖起了几间房子。房前挂着“碾子沟村电商中心”的牌子,村民、快递员进进出出。文萍大嫂见我们过来,让我们坐下喝茶。


       山静坐,河静卧。茶碧绿,香四溢。


       再一站,到殷家沟村去。


       殷家沟村与西清源村相邻。村中“摩天岭”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近年来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节假日,游人众多。


       听说李冰也回来了。李冰是我的同乡,比我小几岁,平时也喜欢写点东西。这次正巧一起聚聚。


       我们在一座老宅前停下来。老宅占地约有一亩,三间青瓦房的窗木已破,用山石垒起的四合院已坍塌,院门的门楼还挺直站在那儿,院门口卧有一盘老碾。李冰提议,我们在老碾前合影留念。我感慨,从前与我们生命相依的老碾,现在成了归乡人眼中的风景。


       老宅旁边就是新宅。院门敞开,院子里边摆有几张桌子,一副刚刚收拾过的样子。一边的老槐树上,歪斜挂着“农家乐”的牌子,随风摇摆。树下是铁丝网编织的粮囤,白玉米、黄玉米挤在里边。几串辣椒趴在上面,被阳光照得火红。还有一间房子是“小卖部”,卖的都是山蘑菇、土蜂蜜、玉米糁等土特产。


       农家乐的主人老朱迎过来,招呼我们喝茶。老朱告诉我们,他已在城里给孩子买下房子,自己就在这山里经营农家乐。


       从“摩天岭”下山,车来车往。同行的朋友说,如果进一步发展旅游,得加宽成双车道。我们异口同声地呼应。


       下一次来,这里也许就已是双车道了吧。



责任编辑:夏梦审核: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山中风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8-07 10:49:01
          此行的第一站,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叫西清源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紫荆关镇。    我在这里念完小学,之后到村外读中学。因没考上大学,回到老家干农活。    村子四周环山,山上有树木,供人们伐薪烧饭。山坳的各种地块,可种出五谷杂粮,维系全村人的生存。村子里土薄地瘦,我有时会想,就是种下金豆子,这贫瘠的地里也不会开出金花来吧。    有一年,在村委会推荐下,我考上乡办水电站。后来调到县城工作。再后来又调北京工作。这些年走南闯北,看到他乡的变化很大,总会想起老家。    其实,老家也一直在变化。    今年春天,村里举办杏花节,邀我回去赏花。我离村时,三弟曾承包山坡,欲种万亩杏树。如今,数十年过去,杏树变“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挂着京、津、冀等各地牌照的车辆停在村部一侧。村里正在举行杏花节开幕式。现任村支书的三弟首先发言:“我们村已经实现稳定脱贫,开始踏上乡村振兴的路。我们热烈欢迎八方宾客前来赏花!”台上声高气足,台下掌声热烈。眼前,“发现家乡之美,振兴美丽乡村”的大红标语,引人注目;远处,青山泛绿、云朵吐白,令人心怡。    杏花竞相开放,或雪白,或粉红,漫山遍野。从城里专门赶来看花的人们,忙着在杏花前拍照、拍视频。航拍的无人机从山下飞到山上,从这个山头飞向那个山头。    听三弟说,这几天村里的农家乐全都满员。    热闹,真热闹。锁在深山的老村,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    下一站,是碾子沟村。    碾子沟村与西清源村只有一山之隔。站在山顶,可望见另一村炊烟升起。    我与碾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坡熟识。2018年文坡应组织安排,赴碾子沟村扶贫。刚去时,村里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十余人。那时我也曾去过碾子沟村,贫困户期盼的眼神让人揪心。如今他们都已实现了脱贫。    入村。村民闫来把我们带到家中。他坐在炕沿,拉起了二胡。闫来不识谱,却会拉不少曲子。2005年,一场车祸使他架起了双拐,如今他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我和文坡都为他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而高兴。    村口新盖起了几间房子。房前挂着“碾子沟村电商中心”的牌子,村民、快递员进进出出。文萍大嫂见我们过来,让我们坐下喝茶。    山静坐,河静卧。茶碧绿,香四溢。    再一站,到殷家沟村去。    殷家沟村与西清源村相邻。村中“摩天岭”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近年来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节假日,游人众多。    听说李冰也回来了。李冰是我的同乡,比我小几岁,平时也喜欢写点东西。这次正巧一起聚聚。    我们在一座老宅前停下来。老宅占地约有一亩,三间青瓦房的窗木已破,用山石垒起的四合院已坍塌,院门的门楼还挺直站在那儿,院门口卧有一盘老碾。李冰提议,我们在老碾前合影留念。我感慨,从前与我们生命相依的老碾,现在成了归乡人眼中的风景。    老宅旁边就是新宅。院门敞开,院子里边摆有几张桌子,一副刚刚收拾过的样子。一边的老槐树上,歪斜挂着“农家乐”的牌子,随风摇摆。树下是铁丝网编织的粮囤,白玉米、黄玉米挤在里边。几串辣椒趴在上面,被阳光照得火红。还有一间房子是“小卖部”,卖的都是山蘑菇、土蜂蜜、玉米糁等土特产。    农家乐的主人老朱迎过来,招呼我们喝茶。老朱告诉我们,他已在城里给孩子买下房子,自己就在这山里经营农家乐。    从“摩天岭”下山,车来车往。同行的朋友说,如果进一步发展旅游,得加宽成双车道。我们异口同声地呼应。    下一次来,这里也许就已是双车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