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头条要闻
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既改善民生又促进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浦 湛 发布时间:2025-02-17 15:5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工程。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2024年我国城中村改造成绩显著。


  城中村改造旨在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公共服务,对改善居住条件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是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理念落地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城市更新中的民生温度。2024年,我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数量为189.4万套;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也从最初的35个大城市扩围至300多个城市,更多城市将受益于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支持。此外,城中村改造注重统筹解决居住与就业问题,改造后提供一定的低成本创业空间,支持小微企业等发展。


  城中村改造注重统筹保障性住房供应,有力实现了保障扩容。原有的城中村中有大量低租金住房,为新市民落脚城市提供了低成本生活空间,但也存在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有安全隐患等问题。本轮城中村改造要求将一定比例的改造地块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将村民富余的安置房长期租赁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这既保持了城中村原有租赁住房供应规模不减,又增加了城中村所在区域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比如,深圳近年来结合城中村整治提升,筹集了12万多套(间)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为新市民落脚城市提供了宜居且可负担的生活空间。


  同时,本轮城中村改造从多个维度注重可持续性。比如,在改造方式上不是简单大拆大建,而是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的方式,这考虑了城市发展阶段、资源利用、风险防控等多重因素;在运营方式上坚持以市场化为主导、多种业态并举,从粗放式开发向精细化运营转型;在资金使用上要求改造项目做到改造资金市域内综合平衡、动态平衡,要有完备的征收补偿方案和资金平衡方案才可以获得专项债、专项借款等政策支持,这有利于避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的来看,本轮城中村改造力求实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防止由于资金不到位或需求不足导致与商品房市场的风险共振。


  城中村改造也是稳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积极态势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底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拳效应的释放,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城中村改造通过供给优化、需求激活、预期管理的协同作用,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供多维度支撑,特别是采取货币化安置的方式,帮助被安置居民自主到市场上选择合适的商品住房,促进商品房去库存。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2025年,实施城市更新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两大部署都将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节点,也是向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转型的破局点。2025年,我国计划在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这有利于进一步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形成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之间良性的战略协同,更好实现改善民生和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城中村改造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将为世界提供兼顾民生与发展的城市更新中国方案。


  作者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既改善民生又促进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2-17 15:54:41
      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工程。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2024年我国城中村改造成绩显著。城中村改造旨在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公共服务,对改善居住条件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是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理念落地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城市更新中的民生温度。2024年,我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数量为189.4万套;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也从最初的35个大城市扩围至300多个城市,更多城市将受益于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支持。此外,城中村改造注重统筹解决居住与就业问题,改造后提供一定的低成本创业空间,支持小微企业等发展。城中村改造注重统筹保障性住房供应,有力实现了保障扩容。原有的城中村中有大量低租金住房,为新市民落脚城市提供了低成本生活空间,但也存在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有安全隐患等问题。本轮城中村改造要求将一定比例的改造地块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将村民富余的安置房长期租赁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这既保持了城中村原有租赁住房供应规模不减,又增加了城中村所在区域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比如,深圳近年来结合城中村整治提升,筹集了12万多套(间)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为新市民落脚城市提供了宜居且可负担的生活空间。同时,本轮城中村改造从多个维度注重可持续性。比如,在改造方式上不是简单大拆大建,而是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的方式,这考虑了城市发展阶段、资源利用、风险防控等多重因素;在运营方式上坚持以市场化为主导、多种业态并举,从粗放式开发向精细化运营转型;在资金使用上要求改造项目做到改造资金市域内综合平衡、动态平衡,要有完备的征收补偿方案和资金平衡方案才可以获得专项债、专项借款等政策支持,这有利于避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的来看,本轮城中村改造力求实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防止由于资金不到位或需求不足导致与商品房市场的风险共振。城中村改造也是稳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积极态势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底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拳效应的释放,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城中村改造通过供给优化、需求激活、预期管理的协同作用,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供多维度支撑,特别是采取货币化安置的方式,帮助被安置居民自主到市场上选择合适的商品住房,促进商品房去库存。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2025年,实施城市更新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两大部署都将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节点,也是向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转型的破局点。2025年,我国计划在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这有利于进一步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形成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之间良性的战略协同,更好实现改善民生和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城中村改造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将为世界提供兼顾民生与发展的城市更新中国方案。作者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