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头条要闻
中纪委: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发布时间:2023-06-15 14:5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辽宁、黑龙江、云南等地就处置诬告陷害行为出台规定,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发布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实事求是,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维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树立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坚决态度,彰显了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的鲜明导向。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信访举报、检举控告是干部群众向组织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应依规依纪依法、全面客观真实、理性平和有序进行,决不允许别有用心之人借举报之名行诬告陷害之实。若此弊不除,任由其恣意为之,不仅会扰乱正常的信访举报、检举控告秩序,而且会破坏党风政风,带坏社风民风,扭曲社会价值导向,影响地方政治生态。从执纪执法实践来看,诬告陷害是诬告陷害人采取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意图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响、名誉损失或者责任追究,具有“捕风捉影”“臆断编造”“危言耸听”等特点。“诬告陷害”与“错告”有显著区别。“错告”系举报人因了解情况不全面或对问题认识有偏差而造成举报失实,这在主观认识上与“诬告陷害”明显不同,必须认真甄别、精准认定、审慎处置。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准确理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深刻内涵,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进退留转,决不在诬告陷害他人上动心思、耍诡计、找门路,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开展澄清正名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惩治震慑,下大气力纠治诬告陷害行为,对手段恶劣、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干扰换届选举或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行为从重处理。对查处的诬告陷害典型案件要通报曝光,充分释放“诬告陷害必有代价,遭受诬告组织撑腰”的强烈信号,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激励担当的浓厚氛围,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加强制度约束,结合工作实际出台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制度规定,及时查处通过诬告陷害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荣誉等不正当利益。要着力提高觉悟,一方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良好心态,发扬“检身若不及”的精神,努力提升思想觉悟和境界修养;另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正本清源,为受到诬告陷害的澄清对象消除不良影响、解除其思想顾虑,提振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体现组织澄清是非、保护党员干部的鲜明态度,引导党员干部以身许党报国、奋发担当有为,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全国各地都有哪些动作?

13d88b6d744289c060d9ad7c035c6d12.jpg


  (浙江省平湖市纪委监委专门制作宣传小折页,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干部群众对于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的认识。浙江省平湖市纪委监委 王莉晓 摄)


  日前,浙江对7名省管干部的失实检举控告进行集中澄清正名。据悉,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浙江首次对涉及省管干部和省直单位干部(组织)失实检举控告开展的集中澄清。


  除了浙江,今年以来,黑龙江、云南、辽宁等地就处置诬告陷害行为出台规定,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发布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全国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实事求是,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维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树立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坚决态度,彰显了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的鲜明导向。看看各地都有哪些动作?


  黑龙江


  重点查处七类诬告陷害行为


  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


  日前,黑龙江通报8起澄清正名典型案例,为清白干事者撑腰鼓劲。昨天,又发布省纪委机关、省监委、省公安厅关于惩治诬告陷害行为的通告,明确表示严肃查处诬告陷害,对严重干扰换届选举、干部选拔任用,严重干扰巡视巡察和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等七类诬告陷害行为重点查处;严肃追究诬告陷害人责任,坚持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绝不姑息;并妥善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为受诬告陷害人澄清正名。


  据悉,3月以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联合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治理,重点关注身处基层一线的党员和公职人员以及敢于“唱黑脸”“动真格”、不怕得罪人的领导干部,紧盯换届选举、选拔任用、巡视巡察、组织调查等关键时间节点和教育医疗、社保医保等易发多发领域,着力查处采取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意图使党员或者公职人员受到不良政治影响、名誉损失或者责任追究的诬告陷害行为。


  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对恶意举报的,一经查实严肃惩处。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将根据诬告陷害的事实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规依纪依法给予精准有力的处置,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诬告陷害人是党员或公职人员的,同时给予相应党纪政务处分处理;对在实施诬告陷害行为过程中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3ced50c97573bd2882f3e1c785448ff9.jpg


  云南省陆良县纪委监委为一名受到不实举报的村组干部澄清正名。云南省陆良县纪委监委 王勇 摄


  云南


  印发《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工作清单》


  严查诬告陷害开展澄清正名


  “经调查核实,关于反映陈某某未通过村民选举,靠特殊关系上任村委会委员职务的反映不属实。”不久前,一场公开澄清正名大会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佤族乡帕赛村村委会召开,该乡纪委为受到不实举报的村委会委员陈某某公开澄清正名,当众公布核查情况和处置结果。


  刚走出校门就选择回家乡为村里服务的陈某某没想到,才到村委会工作2个月就屡次受到网络匿名举报。文东乡纪委通过调阅资料、走访村民、与相关人员谈话等方式对该问题进行核查,查清举报的问题失实,并依据相关规定,为其进行澄清正名。


  今年2月,云南省制定印发《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工作清单》,以工作清单为指引,云南省纪委监委在去年开展澄清正名激励担当作为行动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政策策略,既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又同步开展澄清正名工作,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今年以来,云南省纪委监委连续发布了两期共5起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开展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案例。云南省纪委监委还通过案例警示和执纪者说等方式,在引导教育的同时,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为1700多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广西


  澄清正名鼓励干部担当作为


  面对面、一对一开展跟踪回访


  今年初,广西北海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派出所民警郭某不依法履职导致举报人办理分户业务受阻等问题。经查,举报人反映的户籍分户业务其实已成功办理,是其留存联系方式有误,导致工作人员未能成功通知当事人,造成群众误解,举报失实。为及时消除负面影响,该纪检监察组按照流程向郭某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送达《澄清事项通知书》,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前进。


  鹿寨县纪委监委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明确澄清正名工作的要求、程序、流程等,对被诬告或者误告、错告的党员干部,通过当面、书面、会议等多种方式及时予以澄清正名。

9ea5547e8b47fe434e867bbba58716aa.jpg


  鹿寨县纪委监委明确澄清正名工作的要求、程序、流程等。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纪委监委 潘婷 摄


  在开展澄清正名的基础上,桂林市七星区纪委监委根据不同澄清对象的情况制定回访方案,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开展跟踪回访,听取被澄清干部想法、领


  导同事评价、群众意见和群众反映,观察被澄清干部的精神面貌、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剖析信访举报产生的根源。


  广西全区各级纪委监委还通过中央、自治区、市各级媒体平台,宣传引导依规依纪依法进行信访举报权利,强化对办理质量高、效果好的澄清案例和查证属实的诬告陷害案例的宣传报道,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湖北


  分级负责、谁核实谁澄清


  以澄清正名激浊扬清 


  “得知自己被举报,总感觉心里有包袱。感谢组织关心,不但查清了事实,还为我公开澄清正名,接下来我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履职尽责。”湖北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社区书记郑某在区纪委监委组织的澄清正名会上如释重负。


  查清查透问题,是做好澄清正名工作的前提。在该社区两委换届考察期间,江汉区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实名举报,反映郑某违规领取社区工作补贴问题。区纪委监委调查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走访、调取证据等形式,深入细致开展调查核实,认定该举报为不实举报,决定以会议形式公布调查结果,为郑某澄清正名。随着相关组织程序正常开展,郑某当选为社区书记。


  这是近年来武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常态化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树立扶正祛邪、激浊扬清鲜明导向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澄清正名工作有效开展,武汉市纪委监委对澄清正名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程序要求、结果运用等进行细化,坚持以分级负责、谁核实谁澄清为原则,严谨挑选澄清对象,严格执行报批审核程序,针对不同情形分类实施,跟进回访被澄清干部思想状况,同步抓好打击诬告陷害工作。


责任编辑:陈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中纪委: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2023-06-15 14:51:22
      辽宁、黑龙江、云南等地就处置诬告陷害行为出台规定,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发布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实事求是,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维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树立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坚决态度,彰显了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的鲜明导向。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信访举报、检举控告是干部群众向组织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应依规依纪依法、全面客观真实、理性平和有序进行,决不允许别有用心之人借举报之名行诬告陷害之实。若此弊不除,任由其恣意为之,不仅会扰乱正常的信访举报、检举控告秩序,而且会破坏党风政风,带坏社风民风,扭曲社会价值导向,影响地方政治生态。从执纪执法实践来看,诬告陷害是诬告陷害人采取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意图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响、名誉损失或者责任追究,具有“捕风捉影”“臆断编造”“危言耸听”等特点。“诬告陷害”与“错告”有显著区别。“错告”系举报人因了解情况不全面或对问题认识有偏差而造成举报失实,这在主观认识上与“诬告陷害”明显不同,必须认真甄别、精准认定、审慎处置。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准确理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深刻内涵,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进退留转,决不在诬告陷害他人上动心思、耍诡计、找门路,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开展澄清正名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惩治震慑,下大气力纠治诬告陷害行为,对手段恶劣、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干扰换届选举或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行为从重处理。对查处的诬告陷害典型案件要通报曝光,充分释放“诬告陷害必有代价,遭受诬告组织撑腰”的强烈信号,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激励担当的浓厚氛围,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加强制度约束,结合工作实际出台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制度规定,及时查处通过诬告陷害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荣誉等不正当利益。要着力提高觉悟,一方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良好心态,发扬“检身若不及”的精神,努力提升思想觉悟和境界修养;另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正本清源,为受到诬告陷害的澄清对象消除不良影响、解除其思想顾虑,提振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体现组织澄清是非、保护党员干部的鲜明态度,引导党员干部以身许党报国、奋发担当有为,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全国各地都有哪些动作?(浙江省平湖市纪委监委专门制作宣传小折页,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干部群众对于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的认识。浙江省平湖市纪委监委王莉晓摄)日前,浙江对7名省管干部的失实检举控告进行集中澄清正名。据悉,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浙江首次对涉及省管干部和省直单位干部(组织)失实检举控告开展的集中澄清。除了浙江,今年以来,黑龙江、云南、辽宁等地就处置诬告陷害行为出台规定,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发布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全国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实事求是,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维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树立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坚决态度,彰显了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的鲜明导向。看看各地都有哪些动作?黑龙江重点查处七类诬告陷害行为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日前,黑龙江通报8起澄清正名典型案例,为清白干事者撑腰鼓劲。昨天,又发布省纪委机关、省监委、省公安厅关于惩治诬告陷害行为的通告,明确表示严肃查处诬告陷害,对严重干扰换届选举、干部选拔任用,严重干扰巡视巡察和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等七类诬告陷害行为重点查处;严肃追究诬告陷害人责任,坚持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绝不姑息;并妥善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为受诬告陷害人澄清正名。据悉,3月以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联合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治理,重点关注身处基层一线的党员和公职人员以及敢于“唱黑脸”“动真格”、不怕得罪人的领导干部,紧盯换届选举、选拔任用、巡视巡察、组织调查等关键时间节点和教育医疗、社保医保等易发多发领域,着力查处采取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意图使党员或者公职人员受到不良政治影响、名誉损失或者责任追究的诬告陷害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对恶意举报的,一经查实严肃惩处。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将根据诬告陷害的事实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规依纪依法给予精准有力的处置,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诬告陷害人是党员或公职人员的,同时给予相应党纪政务处分处理;对在实施诬告陷害行为过程中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云南省陆良县纪委监委为一名受到不实举报的村组干部澄清正名。云南省陆良县纪委监委王勇摄云南印发《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工作清单》严查诬告陷害开展澄清正名“经调查核实,关于反映陈某某未通过村民选举,靠特殊关系上任村委会委员职务的反映不属实。”不久前,一场公开澄清正名大会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佤族乡帕赛村村委会召开,该乡纪委为受到不实举报的村委会委员陈某某公开澄清正名,当众公布核查情况和处置结果。刚走出校门就选择回家乡为村里服务的陈某某没想到,才到村委会工作2个月就屡次受到网络匿名举报。文东乡纪委通过调阅资料、走访村民、与相关人员谈话等方式对该问题进行核查,查清举报的问题失实,并依据相关规定,为其进行澄清正名。今年2月,云南省制定印发《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工作清单》,以工作清单为指引,云南省纪委监委在去年开展澄清正名激励担当作为行动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政策策略,既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又同步开展澄清正名工作,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今年以来,云南省纪委监委连续发布了两期共5起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开展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案例。云南省纪委监委还通过案例警示和执纪者说等方式,在引导教育的同时,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为1700多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广西澄清正名鼓励干部担当作为面对面、一对一开展跟踪回访今年初,广西北海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派出所民警郭某不依法履职导致举报人办理分户业务受阻等问题。经查,举报人反映的户籍分户业务其实已成功办理,是其留存联系方式有误,导致工作人员未能成功通知当事人,造成群众误解,举报失实。为及时消除负面影响,该纪检监察组按照流程向郭某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送达《澄清事项通知书》,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前进。鹿寨县纪委监委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明确澄清正名工作的要求、程序、流程等,对被诬告或者误告、错告的党员干部,通过当面、书面、会议等多种方式及时予以澄清正名。鹿寨县纪委监委明确澄清正名工作的要求、程序、流程等。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纪委监委潘婷摄在开展澄清正名的基础上,桂林市七星区纪委监委根据不同澄清对象的情况制定回访方案,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开展跟踪回访,听取被澄清干部想法、领导同事评价、群众意见和群众反映,观察被澄清干部的精神面貌、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剖析信访举报产生的根源。广西全区各级纪委监委还通过中央、自治区、市各级媒体平台,宣传引导依规依纪依法进行信访举报权利,强化对办理质量高、效果好的澄清案例和查证属实的诬告陷害案例的宣传报道,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湖北分级负责、谁核实谁澄清以澄清正名激浊扬清 “得知自己被举报,总感觉心里有包袱。感谢组织关心,不但查清了事实,还为我公开澄清正名,接下来我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履职尽责。”湖北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社区书记郑某在区纪委监委组织的澄清正名会上如释重负。查清查透问题,是做好澄清正名工作的前提。在该社区两委换届考察期间,江汉区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实名举报,反映郑某违规领取社区工作补贴问题。区纪委监委调查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走访、调取证据等形式,深入细致开展调查核实,认定该举报为不实举报,决定以会议形式公布调查结果,为郑某澄清正名。随着相关组织程序正常开展,郑某当选为社区书记。这是近年来武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常态化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树立扶正祛邪、激浊扬清鲜明导向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澄清正名工作有效开展,武汉市纪委监委对澄清正名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程序要求、结果运用等进行细化,坚持以分级负责、谁核实谁澄清为原则,严谨挑选澄清对象,严格执行报批审核程序,针对不同情形分类实施,跟进回访被澄清干部思想状况,同步抓好打击诬告陷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