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王毅
8月25日至9月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对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德国五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欧洲之行是中国外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的首次出访,充分体现了双方对中欧关系的重视,也预示着“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已发出再出发的强烈信号。在8天密集的访问行程里,王毅同五国领导人和外长等进行了坦诚深入沟通,实现此访落实好中欧领导人共识、同欧方深化合作以及对外共同发出一致声音的预期目标。
在此访最后一站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的记者会上,就中欧双方达成的广泛共识,王毅部长特别提到了三点:一是要坚持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行径;二是要加强团结合作,反对分裂“脱钩”;三是要维护中欧关系大局,妥善管控分歧。这三大主要共识为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以及通过中欧合作维护全球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发展繁荣以及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积聚了动能。
首先,一直以来,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支持者和实践者,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美国不断“退群”、大行单边主义的背景下,中欧具有捍卫多边主义的更大责任。而且,捍卫多边主义并不只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包含着非常具体的内涵,涉及坚持多边理念、采取多边行动、遵守多边协议、强化多边机构,由此,中欧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已是发展必然。
其次,在全球挑战日益增加、各国都无法独善其身的背景下,中欧都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当前,首要的是加强全球团结抗疫。疫情期间,中欧双方互相支持,守望相助,彰显了好伙伴、真朋友之间的情谊。“一方的帮助是无私的,另一方的援手则是有目的的”,这样的说法显然立不住脚。其次是疫后经济复苏。如何保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挑战。中欧双方都明确反对分裂“脱钩”,因为这会将世界经济拖入更深的衰退泥潭,为此,中欧双方表示将采取实际行动,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做出贡献。王毅部长也特别强调,在我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我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将给处在疫后复苏中的欧洲国家提供更大市场机遇。
最后,中方反复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合作远大于分歧。事实上,在欧盟对华的多重定位,即谈判与合作伙伴、竞争者、体制对手之中,欧方首先强调的也是伙伴关系。伙伴关系越深入,合作面越广泛,不可避免地会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乃至分歧,但是,好伙伴之好、真朋友之真,就在于彼此进行坦诚沟通,管控分歧,不让分歧干扰合作大局,而是努力通过深化沟通与合作化解分歧。当前,有的国家炒作“新冷战”,这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是为一己私利服务,是要绑架世界各国人民,对此中欧都表示明确反对。中国支持欧洲谋求“战略自主”, 这种自主性也应体现在,不受某些国家的蛊惑,做出自主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理应是站在历史正确性的一边。
在王毅的此次访欧行程中,中欧双方也就中欧在“后疫情时代”的双边合作议程进行了对表。双方再次重申,将努力在年内完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力争尽早启动中欧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此外,双方明确,将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医药卫生等双方共同关切的领域加强互利合作。而且,双方还将签署《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为中欧对话合作提供蓝图和框架。
正如中欧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开通的“快捷通道”一样,中欧已经率先按下了尽快重启各项政治、经贸议程的按键,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的合作将给不确定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也将为疫后世界经济复苏贡献重要力量。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