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三河村生活大变样了
    来源:《求是》 作者:侯亚景 王云 何勤华 发布时间:2022-03-16 08:4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阳春三月,记者从四川凉山州府西昌出发,沿着245国道往东行驶,奔赴昭觉县三河村。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起伏,伸向大山深处,将凉山一个个原本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与外面的世界相连,目之所及处处蕴含着勃勃生机。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经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区三州”之一。2018年2月11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河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三河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只争朝夕,战天斗地,挪穷窝、兴产业、树新风,啃下了深度贫困“硬骨头”,一起迈进了新生活。

  搬进新房子。来到三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入眼便是一座座有彝族特色的新房,房前屋后的墙上,“彝家儿女迁新居”、“脱贫攻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等标语十分醒目。

  “总书记来到我家,走进院子,就问有没有水、有没有电,到屋里后,问有没有被子盖、粮食够吃不、穿衣暖和不。”村民吉好也求一边回忆在旧屋里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一边向记者展示他现在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样样不少。“从土窝窝一下子就搬到了新房子,生活大变样了!感谢总书记!盼望总书记再来我们村看一看!”

  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贫困村,一度“穷得让人心痛”。村民们说,以前村里处处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进村道路狭窄泥泞,“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三河村旧貌换新颜,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前,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2020年,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816人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村里每一个角落。

  闯出好路子。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我的两个梦都实现了,一个是大学梦,改变命运;一个是致富梦,摆脱贫困。”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2013年从重庆一家企业辞职后回到三河村,创业组建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养了200多头西门塔尔牛,在政府支持下,我们还在建设标准化养殖场。下一步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这样会有更多村民受益”。

  据了解,依托独特自然条件,三河村引进西门塔尔牛、中华蜂等优质品种,大量种植产值较高的云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农产品,再加上组织劳务输出,村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21年全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78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举措,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村子的养殖、种植、加工、旅游、劳务输出‘五大产业’。”驻村第一书记李凯介绍说,“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将立足三河村资源禀赋,打造红色教育旅游线路,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帮助脱贫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979fa24a2a5e8c882458606832cf4c18.jpg

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的一处易地搬迁安置点。 田彬/摄

  培育好乡风。以前生病,一些彝区老百姓总以为是有鬼附身。在三河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彝族乡亲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我一天也没进过教室,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吉好也求说,“总书记来的时候特意叮嘱我,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现在孩子们都在上学,希望都能考上大学,掌握更多本领,为乡亲们服务、为祖国作贡献”。像吉好也求这样,村里重视教育、接受文明的彝族群众越来越多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李凯看来,三河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村民的思想观念上。近年来,三河村深耕厚植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促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如今,村里“学前学会普通话”向纵深推进,爱攀比、高彩礼的现象得到遏制,讲卫生的好习惯逐步养成,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已深入人心。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三河村村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新期盼,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共赴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记者手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河村干部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成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三河村的巨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生动例证。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大村民的笑容会更甜、生活会更美、日子会更舒心。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三河村生活大变样了
来源:《求是》 2022-03-16 08:41:58
      阳春三月,记者从四川凉山州府西昌出发,沿着245国道往东行驶,奔赴昭觉县三河村。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起伏,伸向大山深处,将凉山一个个原本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与外面的世界相连,目之所及处处蕴含着勃勃生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经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区三州”之一。2018年2月11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河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三河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只争朝夕,战天斗地,挪穷窝、兴产业、树新风,啃下了深度贫困“硬骨头”,一起迈进了新生活。搬进新房子。来到三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入眼便是一座座有彝族特色的新房,房前屋后的墙上,“彝家儿女迁新居”、“脱贫攻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等标语十分醒目。“总书记来到我家,走进院子,就问有没有水、有没有电,到屋里后,问有没有被子盖、粮食够吃不、穿衣暖和不。”村民吉好也求一边回忆在旧屋里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一边向记者展示他现在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样样不少。“从土窝窝一下子就搬到了新房子,生活大变样了!感谢总书记!盼望总书记再来我们村看一看!”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贫困村,一度“穷得让人心痛”。村民们说,以前村里处处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进村道路狭窄泥泞,“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三河村旧貌换新颜,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前,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2020年,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816人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村里每一个角落。闯出好路子。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我的两个梦都实现了,一个是大学梦,改变命运;一个是致富梦,摆脱贫困。”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2013年从重庆一家企业辞职后回到三河村,创业组建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养了200多头西门塔尔牛,在政府支持下,我们还在建设标准化养殖场。下一步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这样会有更多村民受益”。据了解,依托独特自然条件,三河村引进西门塔尔牛、中华蜂等优质品种,大量种植产值较高的云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农产品,再加上组织劳务输出,村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21年全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78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举措,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村子的养殖、种植、加工、旅游、劳务输出‘五大产业’。”驻村第一书记李凯介绍说,“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将立足三河村资源禀赋,打造红色教育旅游线路,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帮助脱贫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致富”。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的一处易地搬迁安置点。田彬/摄培育好乡风。以前生病,一些彝区老百姓总以为是有鬼附身。在三河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彝族乡亲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我一天也没进过教室,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吉好也求说,“总书记来的时候特意叮嘱我,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现在孩子们都在上学,希望都能考上大学,掌握更多本领,为乡亲们服务、为祖国作贡献”。像吉好也求这样,村里重视教育、接受文明的彝族群众越来越多了。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李凯看来,三河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村民的思想观念上。近年来,三河村深耕厚植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促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如今,村里“学前学会普通话”向纵深推进,爱攀比、高彩礼的现象得到遏制,讲卫生的好习惯逐步养成,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已深入人心。春风送暖,万象更新。三河村村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新期盼,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共赴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记者手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河村干部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成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三河村的巨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生动例证。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大村民的笑容会更甜、生活会更美、日子会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