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广安华蓥:被省上命名为“优秀村”,凉水井村有何秘诀?
    来源:广安在线 作者:刘天财 周松林 发布时间:2022-03-15 14:16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是华蓥山下的一座小山村,近年来,该村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目标,以富民增收为导向,着力抓好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摇身变为华蓥乃至周边县(区、市)的“网红村”。

  正因如此,近日,凉水井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文化铸魂,以文为媒激活乡村

  去年5月1日,开国将军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正式开放;7月1日,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活动地旧址展陈馆正式开放。截至虎年春节,两馆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这是凉水井村党委书记李清洪不久前向村民亮出的成绩单。

  短短几个月时间,一个小山村接待游客堪比一个中型风景区,有何秘诀?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李清洪介绍,凉水井村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开国将军毕占云从小就跟随伯母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投身革命洪流;而被周恩来称为“到牛魔王肚子捣乱”的刘隆华,来到广安后任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书记,在这里领导了“抗丁、抗粮、抗税”斗争,为发动华蓥山武装起义作政治、思想和军事准备。

  “红色文化是我们村引以为豪的资源,但外界并不知道,而且本村很多年轻人也不清楚。”李清洪说,经镇党委向华蓥市委报告后,得到了“组建专班及时挖掘整理相关史实”的支持。

  随后,华蓥组织力量奔赴海南、北京、河南等毕占云将军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走访毕占云将军亲属、身边工作人员、生平事迹研究人员等,深挖毕占云将军的历史事迹。

  “在展陈馆建设之初,我们就有一个理念,不大拆大建,就地利用凉水井村保存完好的两层土瓦房进行建设。短短45天时间,开国将军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便建成开放。”禄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政说。

  随后,凉水井村又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恢复建设了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活动旧址展陈馆。此外,华蓥山起义女战士展陈馆选址也在凉水井村,目前已建成开放,红色文化已成为凉水井村撬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动能。

  生态为本,地里种出“好风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凉水井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抓手,先后引进业主建成多个种植基地。

  近年来,该村把花卉苗木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土地整改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引进有实力的业主,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海棠、紫薇、梅花、桃、李等多个产业近3000亩。2019年,以凉水井村为主体的海棠博览园荣获了“省级花卉产业园区”称号。

  不仅是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该村还引进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凉水井村的一处湖心岛作为试验田,从各地植物基因库引进多个品种进行试验培育,并向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目前,凉水井村已发展各种花卉苗木30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其中经过技术人员的攻关,不仅解决了“海棠无香”这一难题,还培育出淡香、雅香和浓香等多个品种的海棠花,凉水井村亦成为业界著名的海棠苗木种植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仅要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苗木产业,还要依托种植基地发展集研学旅游、农事体验、亲子乐园、趣味采摘等一体的乡村旅游,让群众依靠绿水青山富起来。”李清洪称。

  近年来,凉水井村依托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探索乡村旅游新途径,在打造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大力推进花居民宿、无动力乐园、采摘体验等文旅项目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变“过路观光”为“落脚体验”,种出了“好风景”“好钱景”。

  民生导向,夯实村民幸福“底色”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还要通过农民的“腰包”来检验。凉水井村把村民能够获得多少收益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认真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持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脱贫户、低收入人口进行家庭收支、“两不愁三保障”、突发特殊困难以及帮扶措施落实后风险化解等常态化监测。

  “对纳入帮扶的监测对象,我们制定了系列制度和政策进行精准帮扶,确保既有效消除漏评漏帮风险,又引导群众不落‘福利陷阱’误区。”李清洪介绍。

  该村积极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金融和土地政策,严格执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针对脱贫人口,该村建立稳岗就业台账,并通过推荐到园区务工、增加公益性岗位、发展庭院经济等多种方式,实现全村有劳动力脱贫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2021年该村共有脱贫劳动力22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同时,该村村民除了获得土地流转租金之外,还积极引导村民到花卉苗木基地务工,不断提高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常年在花卉苗木基地务工的村民就有120余人,仅此一项,这些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有1.8万元以上。

  依托现有花卉苗木产业、红色旅游和花椒产业三大产业,以及通过进园区务工、流转土地、开办农家乐、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凉水井村初步实现了村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夯实了村民的幸福“底色”。

  据统计,仅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万元。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广安华蓥:被省上命名为“优秀村”,凉水井村有何秘诀?
来源:广安在线 2022-03-15 14:16:21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是华蓥山下的一座小山村,近年来,该村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目标,以富民增收为导向,着力抓好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摇身变为华蓥乃至周边县(区、市)的“网红村”。正因如此,近日,凉水井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文化铸魂,以文为媒激活乡村去年5月1日,开国将军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正式开放;7月1日,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活动地旧址展陈馆正式开放。截至虎年春节,两馆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这是凉水井村党委书记李清洪不久前向村民亮出的成绩单。短短几个月时间,一个小山村接待游客堪比一个中型风景区,有何秘诀?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李清洪介绍,凉水井村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开国将军毕占云从小就跟随伯母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投身革命洪流;而被周恩来称为“到牛魔王肚子捣乱”的刘隆华,来到广安后任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书记,在这里领导了“抗丁、抗粮、抗税”斗争,为发动华蓥山武装起义作政治、思想和军事准备。“红色文化是我们村引以为豪的资源,但外界并不知道,而且本村很多年轻人也不清楚。”李清洪说,经镇党委向华蓥市委报告后,得到了“组建专班及时挖掘整理相关史实”的支持。随后,华蓥组织力量奔赴海南、北京、河南等毕占云将军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走访毕占云将军亲属、身边工作人员、生平事迹研究人员等,深挖毕占云将军的历史事迹。“在展陈馆建设之初,我们就有一个理念,不大拆大建,就地利用凉水井村保存完好的两层土瓦房进行建设。短短45天时间,开国将军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便建成开放。”禄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政说。随后,凉水井村又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恢复建设了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活动旧址展陈馆。此外,华蓥山起义女战士展陈馆选址也在凉水井村,目前已建成开放,红色文化已成为凉水井村撬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动能。生态为本,地里种出“好风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凉水井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抓手,先后引进业主建成多个种植基地。近年来,该村把花卉苗木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土地整改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引进有实力的业主,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海棠、紫薇、梅花、桃、李等多个产业近3000亩。2019年,以凉水井村为主体的海棠博览园荣获了“省级花卉产业园区”称号。不仅是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该村还引进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凉水井村的一处湖心岛作为试验田,从各地植物基因库引进多个品种进行试验培育,并向西南地区推广种植。目前,凉水井村已发展各种花卉苗木30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其中经过技术人员的攻关,不仅解决了“海棠无香”这一难题,还培育出淡香、雅香和浓香等多个品种的海棠花,凉水井村亦成为业界著名的海棠苗木种植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仅要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苗木产业,还要依托种植基地发展集研学旅游、农事体验、亲子乐园、趣味采摘等一体的乡村旅游,让群众依靠绿水青山富起来。”李清洪称。近年来,凉水井村依托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探索乡村旅游新途径,在打造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大力推进花居民宿、无动力乐园、采摘体验等文旅项目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变“过路观光”为“落脚体验”,种出了“好风景”“好钱景”。民生导向,夯实村民幸福“底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还要通过农民的“腰包”来检验。凉水井村把村民能够获得多少收益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该村认真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持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脱贫户、低收入人口进行家庭收支、“两不愁三保障”、突发特殊困难以及帮扶措施落实后风险化解等常态化监测。“对纳入帮扶的监测对象,我们制定了系列制度和政策进行精准帮扶,确保既有效消除漏评漏帮风险,又引导群众不落‘福利陷阱’误区。”李清洪介绍。该村积极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金融和土地政策,严格执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全力助推乡村振兴。针对脱贫人口,该村建立稳岗就业台账,并通过推荐到园区务工、增加公益性岗位、发展庭院经济等多种方式,实现全村有劳动力脱贫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2021年该村共有脱贫劳动力22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同时,该村村民除了获得土地流转租金之外,还积极引导村民到花卉苗木基地务工,不断提高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常年在花卉苗木基地务工的村民就有120余人,仅此一项,这些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有1.8万元以上。依托现有花卉苗木产业、红色旅游和花椒产业三大产业,以及通过进园区务工、流转土地、开办农家乐、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凉水井村初步实现了村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夯实了村民的幸福“底色”。据统计,仅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