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甘州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来源:张掖日报 作者:刘枫 发布时间:2022-03-03 09:4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早春时节,春寒料峭。走进甘州区部分乡镇村社,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村庄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广袤的甘州大地生机勃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政策倾斜,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日前,记者走进党寨镇陈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育苗大棚内,工人们开着三轮车在10亩地大的带棉被钢架拱棚内来回穿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旭按下键钮,棚外开始自动卷帘,棚里的温度、湿度随时显示。“这个棚现在育上辣椒苗,一棚可赚15万元。”站在陈寨村最南端,几百座日光温室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白光,尤为壮观。靠着种菜,如今乡亲们的“日子甜得很”,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可前些年,他们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

“村里修了小康楼,老旧房屋没人管,村容村貌差还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李永旭回忆道,“种地不划算,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村里都是老弱病残的人,忙活一年只够养家糊口。”

为改善人居环境,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从2020年起,甘州区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向农村倾斜,对零散、整社、整村拆除老旧房屋的农户,每户分别补助3万、4万和5万元,对规划连片新建住宅,每户可申请15年期政府贴息贷款12万元。同时甘州区委出台一号文件,连续两年整合资金14亿元支持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党寨镇作为一个传统的蔬菜大镇,借着利好政策的东风,设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李永旭说:“刚开始种菜时,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为鼓励农户大胆尝试,陈寨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建了30座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净利润达6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修建当年见效益的目标。看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民们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目前,全村600多户村民,有400多户参与设施蔬菜产业建设,最多的一户建了13个棚。”

截至2021年底,全村累计建成“甘州模式”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672座、果蔬采摘园1处、连体钢架大棚23万平方米、带棉被钢架大棚36万平方米和高标准育苗中心、1万吨恒温保鲜库、果蔬包装厂、蔬菜交易市场各1座。新建甘州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引进宁夏中卫、山东寿光等先进种植技术和果蔬新品种,形成科学育苗、绿色定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订单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集试验推广田、种苗加工厂、蔬菜主产区、四季采摘园、物流集散地、智慧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带动下,甘州区农民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近两年全区共拆除老旧房屋4484院,腾退土地2242亩,新建日光温室860座、钢屋架大棚5260座,真正实现了“土地变活”“保障变强”“农村变美”“资源变现”“农民变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该区引导党寨镇、梁家墩镇充分利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和人才集聚优势,突破镇域限制,以党寨镇陈寨村为中心,联合马站村、小寨村、七号村和梁家墩镇六号村、五号村等片区内6个村,组建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推动党组织力量由“单打一”向“组合拳”转变,探索推行“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新途径,真正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形成了“组织共建、产业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只是该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区已在全省率先组建片区党委3个、中心村党委16个、联合党组织20个,辐射带动116个村组织,成功打造了“三链建设甘州版”。同时,充分发挥区属12个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党组织政治优势,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同体,全过程、全要素保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节点建设,产业、项目、资金、人才等聚集效应充分凸显,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挖掘资源禀赋,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正月十五刚过,位于甘浚镇速展村的孙家大院顾客爆满,切肉、炒菜、装盘……老板孙金成忙着招呼客人。

甘浚镇速展村距丹霞地质公园7公里,是张肃公路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节点村之一,也是通往丹霞地质公园的必经之地。

2019年,甘州区规划建设特色街区,速展村从破破烂烂的居民点变成亲近自然、多彩宜人的游览体验观光特色街区。孙金成是速展村村民,高中毕业后到外地打工,2019年看到家乡的变化,毅然辞职回家,在自家的两层民宿内做起了生意,走上了返乡创业路。

经过两年的摸索锻炼,孙金成做得一手地道可口的农家菜,他将自家的民宿挂在了网络上,手机一响,轻轻点击屏幕,一单生意便做成。

“到旅游旺季,我们的民宿需要前几天在网上预约。”孙金成说,每年从5月份开始,每天都有人预约消费。据速展村党支部书记王鑫介绍,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创业,全村已有54户村民发展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只有民宿和餐饮还不够,要想留住人,还得搞些新鲜玩意。”王鑫口中的“新鲜玩意”就是特色蔬菜瓜果采摘园。2019年,速展村依托丹霞旅游大景区区位优势和已建成的速展特色街区,成立速展特色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100多户,流转农户土地300多亩,建成160亩本土杂果采摘园和238座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大棚,探索“南果北种”,引入青枣、木瓜、佛手、柠檬、百香果、水蜜桃、无花果、火龙果、羊肚菌等南方瓜果蔬菜来吸引更多游客。

产品网上卖,以赛代培,孵化和培养本土电商人才

冬日无闲,大抓项目。近期,一场场“彩虹飞扬”青年电商直播营销大赛在该区热播。

“我们乌江镇的虹鳟鱼、金鳟鱼被誉为‘水中人参’,喝的是天然泉水,肉质鲜美细腻……”乌江镇干部李小燕通过直播推介本乡农特产品。

2月16日,乌江镇水云乡畔共享农庄“彩虹飞扬”青年电商大赛现场,青年电商主播们正铆足了劲为乌江镇的农产品“吆喝”。不到两个小时,乌江镇农产品微店交易平台上显示,已有54人交易。

“镇上开通了农产品微店交易平台,我们会定期进行直播带货,把好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乌江镇党委副书记王涛介绍。

同样在长安镇举行的“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直播营销技能大赛上,20名优秀参赛选手通过手机镜头向粉丝推介甘肃前进牧业的奶制品及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26岁返乡青年王兰成为当天的带货高手,共卖出了35单前进牛奶和特色瓜果。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甘州区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促评的方式,挖掘、孵化和培养一批优秀本土电商人才,使电子商务充分融合运用到乡村产业振兴各领域,以此提高本土优质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以数字经济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刘枫)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甘州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来源:张掖日报 2022-03-03 09:49:11
      早春时节,春寒料峭。走进甘州区部分乡镇村社,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村庄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广袤的甘州大地生机勃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政策倾斜,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日前,记者走进党寨镇陈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育苗大棚内,工人们开着三轮车在10亩地大的带棉被钢架拱棚内来回穿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旭按下键钮,棚外开始自动卷帘,棚里的温度、湿度随时显示。“这个棚现在育上辣椒苗,一棚可赚15万元。”站在陈寨村最南端,几百座日光温室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白光,尤为壮观。靠着种菜,如今乡亲们的“日子甜得很”,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可前些年,他们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村里修了小康楼,老旧房屋没人管,村容村貌差还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李永旭回忆道,“种地不划算,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村里都是老弱病残的人,忙活一年只够养家糊口。”为改善人居环境,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从2020年起,甘州区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向农村倾斜,对零散、整社、整村拆除老旧房屋的农户,每户分别补助3万、4万和5万元,对规划连片新建住宅,每户可申请15年期政府贴息贷款12万元。同时甘州区委出台一号文件,连续两年整合资金14亿元支持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党寨镇作为一个传统的蔬菜大镇,借着利好政策的东风,设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李永旭说:“刚开始种菜时,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为鼓励农户大胆尝试,陈寨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建了30座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净利润达6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修建当年见效益的目标。看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民们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目前,全村600多户村民,有400多户参与设施蔬菜产业建设,最多的一户建了13个棚。”截至2021年底,全村累计建成“甘州模式”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672座、果蔬采摘园1处、连体钢架大棚23万平方米、带棉被钢架大棚36万平方米和高标准育苗中心、1万吨恒温保鲜库、果蔬包装厂、蔬菜交易市场各1座。新建甘州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引进宁夏中卫、山东寿光等先进种植技术和果蔬新品种,形成科学育苗、绿色定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订单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集试验推广田、种苗加工厂、蔬菜主产区、四季采摘园、物流集散地、智慧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带动下,甘州区农民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近两年全区共拆除老旧房屋4484院,腾退土地2242亩,新建日光温室860座、钢屋架大棚5260座,真正实现了“土地变活”“保障变强”“农村变美”“资源变现”“农民变富”。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该区引导党寨镇、梁家墩镇充分利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和人才集聚优势,突破镇域限制,以党寨镇陈寨村为中心,联合马站村、小寨村、七号村和梁家墩镇六号村、五号村等片区内6个村,组建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推动党组织力量由“单打一”向“组合拳”转变,探索推行“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新途径,真正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形成了“组织共建、产业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只是该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区已在全省率先组建片区党委3个、中心村党委16个、联合党组织20个,辐射带动116个村组织,成功打造了“三链建设甘州版”。同时,充分发挥区属12个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党组织政治优势,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同体,全过程、全要素保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节点建设,产业、项目、资金、人才等聚集效应充分凸显,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挖掘资源禀赋,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村民返乡创业正月十五刚过,位于甘浚镇速展村的孙家大院顾客爆满,切肉、炒菜、装盘……老板孙金成忙着招呼客人。甘浚镇速展村距丹霞地质公园7公里,是张肃公路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节点村之一,也是通往丹霞地质公园的必经之地。2019年,甘州区规划建设特色街区,速展村从破破烂烂的居民点变成亲近自然、多彩宜人的游览体验观光特色街区。孙金成是速展村村民,高中毕业后到外地打工,2019年看到家乡的变化,毅然辞职回家,在自家的两层民宿内做起了生意,走上了返乡创业路。经过两年的摸索锻炼,孙金成做得一手地道可口的农家菜,他将自家的民宿挂在了网络上,手机一响,轻轻点击屏幕,一单生意便做成。“到旅游旺季,我们的民宿需要前几天在网上预约。”孙金成说,每年从5月份开始,每天都有人预约消费。据速展村党支部书记王鑫介绍,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创业,全村已有54户村民发展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饭”。“只有民宿和餐饮还不够,要想留住人,还得搞些新鲜玩意。”王鑫口中的“新鲜玩意”就是特色蔬菜瓜果采摘园。2019年,速展村依托丹霞旅游大景区区位优势和已建成的速展特色街区,成立速展特色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100多户,流转农户土地300多亩,建成160亩本土杂果采摘园和238座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大棚,探索“南果北种”,引入青枣、木瓜、佛手、柠檬、百香果、水蜜桃、无花果、火龙果、羊肚菌等南方瓜果蔬菜来吸引更多游客。产品网上卖,以赛代培,孵化和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冬日无闲,大抓项目。近期,一场场“彩虹飞扬”青年电商直播营销大赛在该区热播。“我们乌江镇的虹鳟鱼、金鳟鱼被誉为‘水中人参’,喝的是天然泉水,肉质鲜美细腻……”乌江镇干部李小燕通过直播推介本乡农特产品。2月16日,乌江镇水云乡畔共享农庄“彩虹飞扬”青年电商大赛现场,青年电商主播们正铆足了劲为乌江镇的农产品“吆喝”。不到两个小时,乌江镇农产品微店交易平台上显示,已有54人交易。“镇上开通了农产品微店交易平台,我们会定期进行直播带货,把好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乌江镇党委副书记王涛介绍。同样在长安镇举行的“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直播营销技能大赛上,20名优秀参赛选手通过手机镜头向粉丝推介甘肃前进牧业的奶制品及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26岁返乡青年王兰成为当天的带货高手,共卖出了35单前进牛奶和特色瓜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甘州区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促评的方式,挖掘、孵化和培养一批优秀本土电商人才,使电子商务充分融合运用到乡村产业振兴各领域,以此提高本土优质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以数字经济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记者刘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