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村”
丹巴县是川西高原最早启动乡村旅游的涉藏区县之一,有着“大渡河第一城”和“美人谷”的美誉,经过近二十年的长足发展,其“古碉藏寨美人谷”的形象名扬八方。
2005年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组织的“选美中国——中国最美的地方大型评选活动”全面揭榜。以甲居藏寨、中路藏寨、梭坡碉楼为核心的“丹巴藏寨”依靠93.2分的得分雄踞榜首。
彩虹下的中路藏寨。赵云鹏 摄
评委之一的摄影家王建军这样写到:“我长期以来驱车奔驰在四川川西高原,美丽的丹巴就坐落在川西高原的深山峡谷中,大渡河从山间奔腾流过。丹巴的藏寨就依山傍水,面向太阳,坐落在山腰。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中路、甲居等村寨,它们和大自然浑然一体,表现出中国西部那种天人合一的神奇和壮美景观。”
从此,“中国最美乡村”成为了丹巴又一张傲人的名片。
丹巴在哪里?
2001年1月,法国SPOT-4卫星从太空拍摄了一张神奇的图片:
地球上有一个五条山脉和五条河流以360°辐射环绕的绿色漩涡,这个漩涡的中心,是一座修建在山崖之上的白色的城市。
随后,法国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在中国西部横断山区,发现了“地球之花”。
根据人们辨认,这个“地球之花”就是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藏语里被称为“诺米章谷”的丹巴。而“诺米章谷”一词,在藏语的意思恰好就是“山岩之上的城堡”。
大金川、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大渡河,五水环绕。
夹金山、梦笔雪山、党岭雪山、雅拉雪山、白鹤山,五山合围。
群山大河的中心,是在嘉绒藏族中至尊无上的“嘉墨墨多”——墨尔多神山。
山脚下,便是现在的丹巴县城。
苦恼
“2014年以前很多人都出门打工,留在村子的就靠传统农业,普遍收入不高。年轻人出去了都不愿意回来,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基卡依村党支部书记经常对外来采访的记者这样回忆。
中路藏寨、甲居藏寨、梭坡碉楼群,是丹巴县现存最完好的嘉绒藏寨,离丹巴县城不远,却又都保留了嘉绒藏族最原始的建筑和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发展民宿旅游。“江西苗寨一天曾吸引了3万多游客,甲居藏寨国庆黄金周7天也就4万人,最多的一天4000余人。”这是丹巴一个乡干部的苦恼。究其原因主要是藏寨交通条件有限,同时藏寨核心区承载量不足5000人,其他村条件更差,游客来了容纳不下。
2014年以来,当地决定以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中路晨光。赵云鹏 摄
缘起
中路藏寨,藏语意为“神和人都向往的地方”。整个藏寨处于平坦的山腰,大地如同手掌般呵护着这个正对墨尔多神山的村寨。
中路位于丹巴县墨尔多山镇,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藏族文化积淀深厚,现存古碉88座、传统藏式建筑600多座。近年来,随着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的推进,原本隐于深山的丹巴藏寨“走出深闺”,越来越为人所知。
德吉,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丹巴姑娘,出生成长在中路藏寨。外出求学的她对家乡有着无尽的眷恋,离家越远,思念越深。
德吉。德吉供图
德吉家是整个中路最早开始经营民宿的那一批。
父亲贡布从1997年开始,就利用自家碉房的20多个房间办起了德吉农庄。一开始,游客前来,只能单纯地欣赏美景,后来,贡布又加入了一些当地的歌舞、美食等以丰富行程。
尽管内容上不是太丰满,但如今,德吉农庄年接待量超过5000人,来自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全国游客为德吉一家带来纯收入20多万元。
这些,却不是女儿德吉想要的全部。
艰难逐梦
对于村子的改变,德吉感受很深。“以前路很烂,游客在山脚下上不来,你看现在,柏油路修到了每一户家门口。”
受父亲的影响,德吉自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拥有一家自己的民宿。
但她想要的和父辈的农庄又不完全一样。
德吉看来,所谓旅行,更多的是体验,是一种不同风土人情的交流,而不是换张床睡一觉,走马观花拍个标准游客照就走人。
德吉说:“希望以我的这个民宿为载体,能让嘉绒藏族文化代代流传,也让游客感受原滋原味的嘉绒藏族文化。”
中路藏寨。赵云鹏 摄
为了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民宿梦想和积累经验,德吉一边在成都的医院工作,一边兼职当酒吧驻唱歌手和旅行团领队,最多的时候一个人要打五份工。她甚至远赴杭州,在京杭运河边的一家民宿里学习经验。
2018年,在得知家乡开始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后,医学院毕业,在成都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德吉瞒着父母辞掉了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中路,成了回乡的第一个大学生。
对于德吉的这一选择,最开始并不被亲友理解支持,因为当地的传统观念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没出息,才会回到村里。”
德吉说:“当时,老师和同学都想不通我为什么毅然决然选择返乡创业,因为我一直是他们眼里那个特别优秀的班长。但我只想说,返乡创业对于那时候的自己来讲,虽然是挺‘人迹罕至’的一条路,但我能感受到国家政策在不断的扶持与鼓励,家乡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落后贫穷的面貌了。”
最开始,父亲贡布也是反对者之一,累过苦过的老父亲希望女儿能在城市中站稳脚跟,安个家,平平淡淡的生活。为此,父女俩有过争论、有过冷战,最终拗不过女儿的父亲选择了支持,转而成为女儿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大管家。
德吉坚持了下来,她圆了自己的“民宿梦”。
德吉康瓦
德吉,意为幸福;康瓦,意为宫殿。
德吉康瓦——幸福的宫殿,据说,这是东女国最后一位女王寝宫的名字。
这也是德吉给自己民宿取的名字。
德吉康瓦民宿。赵云鹏 摄
利用自家的土地,民宿的建造严格按照当地传统的工艺施工。
民宿主体为4层建筑,共设计23间客房。用当地特有的一种富含云母矿的石头垒墙,中间夹的是黄土,厚实牢固又保暖,每个楼层板也是在木檩条上架细木、再架更细的柴枝,然后加很厚的黄土夯实,隔音保暖比混凝土还结实,最后架起方木骨嵌上原木地板。整栋民宿的施工也是请的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全程手工打造。
屋顶四角构造上,同样设置传统碉楼的装饰性构件。
建成的德吉康瓦民宿,以当地独有的碉寨合璧的建筑形态高耸于中路藏寨高处,经过曲转的林间小路来到山门前,沿石阶而上,推开山门,进院就能看到远远的神山衬着眼前的寨房。两栋碉房相互独立又以廊桥相连。贡布大叔以两个女儿的名字分别命名为“德吉楼”和“拉姆楼”,希望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支持。
能眺望墨尔多神山的德吉康瓦民宿。赵云鹏 摄
德吉为了打造民宿倾尽全力,并将整个过程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同时不断分享着中路藏寨的美景。2019年9月29日,她的民宿“德吉康瓦”正式开门迎客。截至2021年国庆前,平均每年可以接待游客上万人,营业期间平均入住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在节假日甚至一房难求,往往需要提前2个月预定才能入住。
今天,这座有着23间客房的崭新民宿俨然已成为游客必去的“打卡点”,在整个川西都小有名气。
开民宿和回乡创业已是潮流
“我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期,我认为未来返乡创业会成为一种就业趋势,越来越多的‘德吉’会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回来建设自己的美丽家乡,青年一代本就应该肩负担当和使命,把家乡品牌打响,更何况我们当下处于互联网新媒体时代,这正是年轻人的优势。”作为当地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德吉认为,“我们需要让外界知道现在的藏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的不仅是风貌,还有我们的思维。”
中路梨花开。赵云鹏 摄
德吉的回归,是丹巴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其他大学生回来了,外地投资者也来了。
截至目前,丹巴藏寨的核心区已发展各类民宿296户,其中高端民宿30户、中端民宿83户、普通民宿183户,总床位数达5246张。未来三年内,这一区域的民宿总户数将增至500户、总床位数达9000张左右,其中高中端民宿占比可能达到50%。仅仅德吉康瓦民宿所在的基卡依村,90户家庭中就有20多户开起了民宿,预计明年这一数据将翻一番。截至2020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
这些新增的民宿,将带来更先进的服务理念,为中路藏寨注入一股股新的活力。很多年轻人也正在,亦或是已经投入到回乡发展旅游的热潮中。如今,“回家”,在丹巴籍大学生中已蔚然成风。
民宿的发展,随之带动的是旅游包车、农特产品的销售,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中路藏寨甚至丹巴,正在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