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长沙:返乡青年带动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作者:林洛頫 何彪 发布时间:2021-12-24 09:57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田间地头的灌溉沟渠硬化工程。实习生 何彪 摄

“饿死老鼠,干死青蛙。”是湖南省浏阳市官渡镇没修建水库前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当年一到旱季,井里都没有水,生活用水问题很大,更不要说农作物了。”官渡镇观音塘村火田组村民林启民说道。

为彻底解决农村地区缺水问题,浏阳市官渡镇通过烟基工程扩建了金鸡水库,相隔400公里外同样缺水的宁乡市横市镇,也通过修建铁冲水库实现了生产、生活用水“两不愁” ……随着水利、道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产业发展打牢了根基,乡村振兴迎来了机遇。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一大批青年因农村经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文化环境的改善,纷纷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烟叶育苗大棚。实习生 何彪 摄

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我来负责技术指导,儿子进行机械操作,各自在擅长领域分工合作。”宁乡市横市镇金丰村53岁的杨方雷大叔,说起家里124亩烟稻轮种带来的近50万年收入,脸上露出笑容。

他90后的儿子杨哲在长沙、武汉做过酒店迎宾、门窗工等行业,在外吃住行等开支花完基本月光,一年到头还带不上1万块钱回家过年,闯荡6年后杨哲选择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承包土地进行创业。

杨哲告诉记者:“如今村里依靠烟基工程铁冲水库改扩建彻底解决了灌溉问题,农村种地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一个人管理几十上百亩土地完全没有问题,相比原来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人有了天壤之别,规模化生产给年轻人带来了可观收益。”

农田机械化、智能化对于农民的技术操作有一定要求,这让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面临不小的困难,但同时也给不少回乡的年轻人带来“机遇”。

年轻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使用程度都会更高,农用机械的操作也更容易上手,规模化种植上有优势;而老一辈农民在种植经验上更为丰富,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也更敏锐,两代人因机械化而产生合作,实现了紧密相连的双赢关系。

“以前都说在家种田劳动强度大,一年忙活下来还不如外出打工几个月的收入,如果不是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年轻人回乡的积极性将大幅下降。”横市镇喻家坳乡高田村村民刘伟临认为,机械不但解放了劳动力,并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如今承包60、70亩田种植烟稻的农民大有人在,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这正是宁乡市横市镇黄金叶种养专业合作社重点推广的“家庭农场”模式,依托一位懂机械操作的青年人进行劳作,加上一位懂种植技术的老农人做日常指导,实现规模化成片生产经营,让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能留在农村实现致富。

黄金叶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伏兵介绍,如今合作社承担了集中育烟苗、技术指导、集中烘烤、分级筛选等工作,一系列的举措让烟农种烟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要管理得当收入基本有保障。

合作社内的蘑菇培养基地。实习生 何彪 摄

思想转变推动乡村振兴

“以前觉得回家种田丢人,挣不了几个钱还要受同龄人耻笑,加上大多数年轻人吃不了也不愿意吃这份苦。”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的85后青年林乐、欧松柏说起回乡创业,这其中思想转变起到决定性作用。

林乐参加工作后就在广州当厨师,而欧松柏则从事货车运输工作,俩人都为了家人在外打拼,起早贪黑的生活却并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家里老人、小孩没有照顾好,自己在外还要看别人脸色。”林乐无奈的说道。

而这几年过年回家,林乐、欧松柏看到村里借助金鸡水库工程实现农田灌溉不愁、道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政府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大的变化,俩人坐在一起商量,便萌生了回乡创业。

今年初,抱着试一试的打算,俩人合伙承包35亩地进行烟稻轮种,一年下来收成不错,每人纯赚3万5千元,这让精准扶贫对象欧松柏信心大增,他说:“我们明年准备各自承包100亩地,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致富。”

烟稻轮种模式中,烟叶种植到收割完成只需半年时间,收完烟叶翻耕机、插秧机轮番入场抢插晚稻,待到11月份晚稻成熟时,又是一年丰收季。

“种完烤烟后再种晚稻,对来年烤烟的产量、品质也有好处,而且每亩可节省几百块成本,晚稻也有一笔不小收入。”官渡镇合作社工作人员陈海兵介绍,政府与合作社都在想办法将农户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今年当地尝试引进蘑菇在空闲时的烤烟房中培植,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也为种植户提供副业增收。

“好的想法来源于思路的转变,由于我对农机操作在行,农忙时节除干好自己承包的地,更多都在帮他人的田地进行农机作业。”林乐今年通过操作农机额外获得1万多元收入,而欧松柏则利用农闲时间帮人建房赚钱用做家里补贴。

为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政府与烟草部门、合作社除在政策上给予农村产业支持外,还为农户购买相关专业保险,如烟叶自然灾害保险一亩田最高可赔偿1500元,雇工保险让农忙时节农户雇佣帮手无忧,这让新农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更有保障。

已翻耕好的田地。实习生 何彪 摄

创业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刚回来的时候心里有点失落,毕竟村里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打工,自己回乡创业能不能成功心里没底,但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有信心和干劲。”宁乡市横市镇金丰村青年杨志杰去年初回乡创业,心态在一年内发生180度转变。

回乡的80后杨志杰承包了50亩地进行烟稻轮种,去年种植、农机操作加起来收入有10多万。懂技术、有想法、肯吃苦的他,在村民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干部,村里人希望他能带领大家实现增收致富。

手拿政策文件的杨志杰憨笑着说:“大家觉得我更容易理解政府的各项助农优惠政策,能将政策有效传达讲解给村民,让不同人根据各自特点享受不同政策‘红利’,我也就成了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一条纽带。”

农村青年人才是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中流砥柱。

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志杰充分利用各类技术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扩展农村增收的渠道,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村民,并通过在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积极对接,为村民增收带来了很多“新路子”。

如今,像宁乡市横市镇、浏阳市官渡镇在内的大部分农村乡镇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农村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吸引了一个又一个像杨志杰这样的青年回乡创业,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走在横市镇的田间地头,不少新农人都是开车到田埂边,再操作大型农机进行耕作,田边的沟渠硬化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不缺水。“硬化工程一方面解决水源供给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水资源浪费,灌溉效率大大提高。”横市镇金丰村杨海湾组村民廖冬旦说道。

而在官渡镇的田边,机械化作业起垄代替了牛犁田的传统方式,插秧机栽苗、稻田无人机撒药、收割机脱粒……机械让农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了奔头。官渡镇兵和村村民周柏友表示:“机械化连片种植、合作社专业指导、客户订单式采购,产业正推动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基础条件的变化引发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如今青年人回乡不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二次创业”成为许多农村地区青年发家致富的渠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批批青年人正在踏上归乡的路途,从老一辈人的手中拿起“接力棒”,借助现代化的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记者 林洛頫 实习生 何彪)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长沙:返乡青年带动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2021-12-24 09:57:48
      田间地头的灌溉沟渠硬化工程。实习生何彪摄“饿死老鼠,干死青蛙。”是湖南省浏阳市官渡镇没修建水库前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当年一到旱季,井里都没有水,生活用水问题很大,更不要说农作物了。”官渡镇观音塘村火田组村民林启民说道。为彻底解决农村地区缺水问题,浏阳市官渡镇通过烟基工程扩建了金鸡水库,相隔400公里外同样缺水的宁乡市横市镇,也通过修建铁冲水库实现了生产、生活用水“两不愁”……随着水利、道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产业发展打牢了根基,乡村振兴迎来了机遇。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一大批青年因农村经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文化环境的改善,纷纷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烟叶育苗大棚。实习生何彪摄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我来负责技术指导,儿子进行机械操作,各自在擅长领域分工合作。”宁乡市横市镇金丰村53岁的杨方雷大叔,说起家里124亩烟稻轮种带来的近50万年收入,脸上露出笑容。他90后的儿子杨哲在长沙、武汉做过酒店迎宾、门窗工等行业,在外吃住行等开支花完基本月光,一年到头还带不上1万块钱回家过年,闯荡6年后杨哲选择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承包土地进行创业。杨哲告诉记者:“如今村里依靠烟基工程铁冲水库改扩建彻底解决了灌溉问题,农村种地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一个人管理几十上百亩土地完全没有问题,相比原来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人有了天壤之别,规模化生产给年轻人带来了可观收益。”农田机械化、智能化对于农民的技术操作有一定要求,这让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面临不小的困难,但同时也给不少回乡的年轻人带来“机遇”。年轻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使用程度都会更高,农用机械的操作也更容易上手,规模化种植上有优势;而老一辈农民在种植经验上更为丰富,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也更敏锐,两代人因机械化而产生合作,实现了紧密相连的双赢关系。“以前都说在家种田劳动强度大,一年忙活下来还不如外出打工几个月的收入,如果不是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年轻人回乡的积极性将大幅下降。”横市镇喻家坳乡高田村村民刘伟临认为,机械不但解放了劳动力,并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如今承包60、70亩田种植烟稻的农民大有人在,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这正是宁乡市横市镇黄金叶种养专业合作社重点推广的“家庭农场”模式,依托一位懂机械操作的青年人进行劳作,加上一位懂种植技术的老农人做日常指导,实现规模化成片生产经营,让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能留在农村实现致富。黄金叶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伏兵介绍,如今合作社承担了集中育烟苗、技术指导、集中烘烤、分级筛选等工作,一系列的举措让烟农种烟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要管理得当收入基本有保障。合作社内的蘑菇培养基地。实习生何彪摄思想转变推动乡村振兴“以前觉得回家种田丢人,挣不了几个钱还要受同龄人耻笑,加上大多数年轻人吃不了也不愿意吃这份苦。”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的85后青年林乐、欧松柏说起回乡创业,这其中思想转变起到决定性作用。林乐参加工作后就在广州当厨师,而欧松柏则从事货车运输工作,俩人都为了家人在外打拼,起早贪黑的生活却并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家里老人、小孩没有照顾好,自己在外还要看别人脸色。”林乐无奈的说道。而这几年过年回家,林乐、欧松柏看到村里借助金鸡水库工程实现农田灌溉不愁、道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政府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大的变化,俩人坐在一起商量,便萌生了回乡创业。今年初,抱着试一试的打算,俩人合伙承包35亩地进行烟稻轮种,一年下来收成不错,每人纯赚3万5千元,这让精准扶贫对象欧松柏信心大增,他说:“我们明年准备各自承包100亩地,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致富。”烟稻轮种模式中,烟叶种植到收割完成只需半年时间,收完烟叶翻耕机、插秧机轮番入场抢插晚稻,待到11月份晚稻成熟时,又是一年丰收季。“种完烤烟后再种晚稻,对来年烤烟的产量、品质也有好处,而且每亩可节省几百块成本,晚稻也有一笔不小收入。”官渡镇合作社工作人员陈海兵介绍,政府与合作社都在想办法将农户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今年当地尝试引进蘑菇在空闲时的烤烟房中培植,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也为种植户提供副业增收。“好的想法来源于思路的转变,由于我对农机操作在行,农忙时节除干好自己承包的地,更多都在帮他人的田地进行农机作业。”林乐今年通过操作农机额外获得1万多元收入,而欧松柏则利用农闲时间帮人建房赚钱用做家里补贴。为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政府与烟草部门、合作社除在政策上给予农村产业支持外,还为农户购买相关专业保险,如烟叶自然灾害保险一亩田最高可赔偿1500元,雇工保险让农忙时节农户雇佣帮手无忧,这让新农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更有保障。已翻耕好的田地。实习生何彪摄创业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刚回来的时候心里有点失落,毕竟村里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打工,自己回乡创业能不能成功心里没底,但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有信心和干劲。”宁乡市横市镇金丰村青年杨志杰去年初回乡创业,心态在一年内发生180度转变。回乡的80后杨志杰承包了50亩地进行烟稻轮种,去年种植、农机操作加起来收入有10多万。懂技术、有想法、肯吃苦的他,在村民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干部,村里人希望他能带领大家实现增收致富。手拿政策文件的杨志杰憨笑着说:“大家觉得我更容易理解政府的各项助农优惠政策,能将政策有效传达讲解给村民,让不同人根据各自特点享受不同政策‘红利’,我也就成了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一条纽带。”农村青年人才是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中流砥柱。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志杰充分利用各类技术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扩展农村增收的渠道,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村民,并通过在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积极对接,为村民增收带来了很多“新路子”。如今,像宁乡市横市镇、浏阳市官渡镇在内的大部分农村乡镇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农村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吸引了一个又一个像杨志杰这样的青年回乡创业,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大有可为的新天地。走在横市镇的田间地头,不少新农人都是开车到田埂边,再操作大型农机进行耕作,田边的沟渠硬化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不缺水。“硬化工程一方面解决水源供给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水资源浪费,灌溉效率大大提高。”横市镇金丰村杨海湾组村民廖冬旦说道。而在官渡镇的田边,机械化作业起垄代替了牛犁田的传统方式,插秧机栽苗、稻田无人机撒药、收割机脱粒……机械让农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了奔头。官渡镇兵和村村民周柏友表示:“机械化连片种植、合作社专业指导、客户订单式采购,产业正推动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基础条件的变化引发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如今青年人回乡不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二次创业”成为许多农村地区青年发家致富的渠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批批青年人正在踏上归乡的路途,从老一辈人的手中拿起“接力棒”,借助现代化的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记者林洛頫实习生何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