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种植,让农民增产增收。霍永祥 记者 杨桂华 吴利红 摄
土质变肥了,庄稼长得壮了;粮食丰收了,农民收入提高了!
站在自家的地头儿,望着一个个小山似的玉米堆,望奎县后三乡正兰前三村72岁村民唐永孝满脸的喜悦。他说,近几年,他家35亩玉米地“贼有劲儿”,玉米长得高大、出苗率高、产量高,这都是使用农家肥的缘故。这些肥料来自自家鸭场和村里养猪场,通过发酵变成了有机肥,每年光化肥钱就省下了七八千块钱,而且亩产还高出百八十斤。在他的示范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使用了农家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全面保护黑土地,黑龙江省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并且取得了成效。目前,全省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2021年,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黑土地成为粮食产量高质优的根本保证。日前,记者在黑龙江省多地采访,感受到了农民享受到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龙江模式” 给黑土地补充养分
近年来,黑龙江省探索推广了以“一翻两免,秸秆还田”为关键技术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以三年为一个轮耕周期,实施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还田,从而实现补充土壤有机质,加深肥沃耕作层,秸秆还田率超过72%。
佳木斯市郊区的农户在耕地上作业。霍永祥 记者 杨桂华 吴利红 摄
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兴家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崔巍说,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保护性耕作和普通种植的差别,今年利用重型免耕播种机采用秸秆覆盖免耕还田方式种植45亩玉米试验田,这让自己尝到了产量多的甜头。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玉米不用整地、不用打垄,省人工费进度快, 一亩地要少投入机械作业费30多元。玉米的出苗率高,亩保苗株数4200株左右,比普通耕作方式种植玉米亩增加500株左右。由于秸秆覆盖地表,蓄水保墒能力显著提升,土质松软透气性好,玉米根系生长牢固,能够很好抗击大的风雨侵袭。秋收之后,崔巍算了算,一亩地比普通方式种植至少增产70斤。
佳木斯市郊区3年来安排使用各类涉农资金3.388亿元,为本区域黑土地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秸秆还田 农民得“真金白银”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富裕县龙安桥镇富欣村鑫喜丰家庭农场场主袁凤波看着收上来的玉米很高兴。“今年玉米亩产可达1300斤,玉米价行情也看好。”袁凤波说,采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方式种植玉米,免耕机一次性就把种子、肥料等播种程序完成了,不仅加快玉米播种进度,还不破坏黑土层,保护土地墒情。袁凤波说,免耕播种根据秸秆处理情况,补贴分为A和B级别,1000多亩玉米地去年享受到3万多元的补贴,今年还有3万多元的补贴款。富欣村4万亩耕地,其中有3.8万亩耕地采取免耕播种方式种植玉米,有300多农户按规定得到了秸秆还田的补贴款。
今年富裕县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共完成玉米秸秆翻埋26438.91亩,按照每亩补贴40元,发放补贴资金1057556.4元;碎混联合整地16383.06亩,按照每亩补贴25元,发放补贴资金409576.5元。
记者从肇东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肇东市2020年到2021年度有2.3万亩耕地享受省级每亩40元的“玉米秸秆翻埋还田”作业补贴。
生态农业 耕地“有劲”产量高
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黑龙江农作物的名片。今年,黑龙江省在19个畜牧大县和畜禽粪污资源量大县启动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望奎县后三乡正兰前三村村民赵锡爱今年71岁,自家种了70亩玉米。赵锡爱说:“这两年使用农家肥,感觉土地板结程度小了,产量也比过去提高了不少,收入看好。”村民冯立本说,自家的耕地使用农家肥,不仅土质又黑又松软,找专业人士对土质进行测试后,发现土地中的磷和钾的比例增加,氮的比例减少。今年玉米亩产在1700斤左右。
在实施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富裕县采取了有机物料还田控污提质、深松耕与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控蚀保土等为主的黑土地保护模式,增加土壤耕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来减少化肥用量。
富裕县繁荣乡新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区在实施上一年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翻技术基础上,本年度增施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等;忠厚乡示范区在上一年玉米秸秆还田三分之一的基础上、龙安桥示范区在上一年玉米秸秆全部碎混还田的基础上,本年度增施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等,均达到了减少化肥用量的5%,达到了保护黑土耕地的目的。
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为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6处,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9.25吨,通过掌上植保APP建立电子回收台账,做到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置。
技术攻关 保护模式创新
近年来,七星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团队,重点开展秸秆还田耕作、秸秆促腐熟、减氮调磷稳钾、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等黑土地保护技术创新攻关,通过革新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逐步构建起用养结合、生产生态兼顾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确保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
七星农业科技园区主任李晓辉介绍,他们的减氮调磷稳钾技术研究,帮助种植户建立了科学的施肥模式,保护了黑土地的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他们通过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状况进行信息获取,应用大数据构建水稻生产数字模型,建立了水稻智能叶龄诊断、水稻生长田间环境数据采集、水稻低空遥感田间管理等数字模型,实现了水稻生产管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记者 杨桂华 吴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