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己改造的农家小院。蒋海涛 摄
古色古香的红墙青瓦、宽敞整洁的小院坝、穿村而过的甘溪槽小河、点缀河边的三角梅丛……在綦江区隆盛镇振兴村中坝社,阳光正好,村民们围坐一堂,共唠家常。
近年来,为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隆盛镇振兴村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让大家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也让一些村民的陋习得到改变。
中坝社人居环境整治点。蒋海涛 摄
党建引领 老村庄换新颜
在中坝社,有一支村民自发建立的人居环境整治志愿队。志愿者中既有村两委干部、党员,也有热心村民,今年70多岁的杨代煜就是其中一个。
“其实,最开始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做出改变,毕竟自己也要出一部分钱。”振兴村综合服务专干周显模介绍,“后来,由村干部、党员带头,率先作出表率。同时成立志愿队,每周开院坝会,动员村民一起改变。慢慢地,看到新崭崭的楼房,整洁的院坝,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进来。”
杨代煜就是其中的“老顽固”。“大部分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房,但是他就是不愿意,不仅不愿意,还故意对着来。”周显模说道,“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他做工作,还联系到在他外地打工的儿子一同来劝他。”现在杨代煜不仅同意了整治,还加入了志愿队,每天自愿清扫村里的院坝,爱护自己的家园。
“我们就是在隆盛镇党委、人大的指导下,通过‘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代表广泛参与’的方式,用实际行动作表率,带动自觉参与到自家庭院整治中。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农户出工出力,实现了从袖手旁观到自己动手干的观念转变。”周显模介绍说。
振兴村三角梅开得正艳。蒋海涛 摄
因地制宜 还原乡土风味
和中坝社不同,大院子社又是其他的方式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为实现人居环境与产业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村民自己收集当地现有的奇石、花卉和废弃的石磨、水槽、酒瓶、瓦片等老旧生活用品物件,政府利用部分群众工作经费和村集体经济资金以奖代补、农户出劳、工匠出力的方式,整治房前屋后。
通过雕琢与设计,“废物”变成了有创意、有趣味的亮丽风景。既减少了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废弃物的清运堆放,还节省了景观打造成本,保持了原生态乡土韵味。振兴村通过政府支持一点、村居服务一点、社会援助一点、百姓投入一点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改造。
“我们还会进行考核评比、有效激励,通过镇人大代表参与打擂评比等活动,激励每家每户打造干净整洁、各具特色、带有乡土气息的居住环境。”周显模介绍,“同时,在清洁卫生方面,我们会进行红黑榜公示,以此来监督引导村民做好自家及周边环境卫生、管护好花草、定点存放垃圾、规范畜禽散养,使院子的干净、整洁、有序、和谐、宜居、美丽成为了一种常态。”
春季振兴村油菜花盛开,乡村美景入画来。隆盛镇供图
提质增效 河道成观光胜地
甘溪槽河是振兴村的“母亲河”,如何更好地利用起来,让百姓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隆盛镇就启动了甘溪槽护岸工程建设,确保在满足防洪保安功能的同时,也要让河岸成为村民休闲散步、观景亲水的好去处,满地当地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的需要。
“现在甘溪槽两旁都铺设了红色的塑胶步道,差不多有7、8公里。同时,我们还在河岸两旁种上了近万株三角梅、月季等开花植物。一到花期,整个河岸分外美丽,还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观景。”周显模介绍。
同时,振兴村也会每个月进行1-2次的清漂工作,来保证甘溪槽的清洁。“接下来,我们还会修建多个亲水平台,以及停车场,让甘溪槽成为一大旅游地。”周显模说。(刘政宁、蒋海涛)
振兴村正在人居环境改造的院落。隆盛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