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漳浦东坂村:一条鱼“游”出乡村振兴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洪锦城 发布时间:2021-11-16 10:1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哒哒哒——”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广袤的水域里时,一艘木舟已经离开了岸边,开向了远方,水面上波光潋滟,留下了一道雪白的水痕。

  这是初冬清晨六点许的东坂村,尽管气温异常寒冷,但是戴儒仲一如既往,乘坐木舟在自己的养殖场,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动。

可爱的河鲀。陈逸帆 摄

  位于福建省漳浦县东部沿海的佛昙镇,历来以水产养殖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其水产养殖面积约4万亩,其中超过70%是虾池套养河鲀。佛昙镇是福建省河鲀养殖发源地,也是福建省河鲀育苗最多、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区,河鲀年产量近3000吨,年产值近3亿元。东坂村则是福建省河鲀养殖第一大村,是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的第一批、第八批、第十三批“国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河鲀,古名肺鱼,学名暗纹东方鲀,俗称气泡鱼或吹肚鱼。在民间,关于河鲀的美谈不绝于耳:河鲀全身是宝,体内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等微量元素;若能确保食用安全,这些营养元素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健胃养胃、提高视力、抑制肿瘤等作用。

  走进东坂村,近万亩的河鲀养殖基地被分成无数个池子,四方形的,椭圆形的,折尺形的,狭长形的,各种各样,星罗棋布,从空中俯瞰,俨然是一张奇特的网,铺展在鸿儒江畔,又如一块块明珠,挨挨挤挤在一起,闪耀着亮丽的光芒。

  “我们东坂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养河鲀,效果都不错。现在河鲀变成东坂村的一个产业,名气已经打出去了。”回顾河鲀“游出”水面形成一个致富产业的发展之路,佛昙镇河鲀协会会长戴儒仲甚是引以为傲。

  据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东坂村开始养河鲀,当时低成本、高利润的河鲀养殖吸引了大量村民,面积迅速达到近万亩,鱼虾贝立体混养的“河鲀生态养殖”模式一度成为东坂人的骄傲。

  事实上,一条河鲀“游出”水面却是颇受一番周折。

  2012年开始,河鲀的市场一度跌落,曾作为佛昙镇河鲀协会会长的戴云峰意识到,得尽快建立河鲀美食产业,带动养殖业发展。于是,他联系了福建省海洋职业技术学校,将60位村民送入学堂,学习河鲀宰杀和烹饪技术。

  2018年7月,经过不懈努力,戴云峰的养殖基地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成了暗纹东方鲀养殖、加工“双备案”企业。这意味着漳浦河鲀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合法“身份证”,戴云峰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开展河鲀深加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年开春之际,正是河鲀肥美之时,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但是美味却带不走。如何让河鲀从当地饭店走向全国?这是东坂人一直在思考的另外一道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戴云峰认识了从事旅游餐饮20多年的陈耀南。陈耀南看中戴云峰的货源,戴云峰则看中陈耀南的旅游资源和管理经验。双方联手,开发了河鲀鱼丸、清蒸河鲀、红烧河鲀、河鲀奶汤、凉拌河鲀皮、河鲀狮子头、刺身河鲀鱼等40多道特色河鲀美食料理,把河鲀卖进了旅游景区的饭店和特产店。

  不满足于河鲀烹饪的名气,打造一条特有的产业链,是河鲀“走出去”的关键步伐。

  受福建知名小吃鱼丸的启发,戴云峰研制出方便携带的河鲀鱼丸、河鲀饺子、河鲀冻品等10多种速食产品。“我们和顺丰速运等品牌合没事作,在全国50多座城市都能吃到我们的河鲀产品。”

  

东坂村党支部书记戴庆阳在展示可爱的河鲀。李顺杰 摄影

  创新的脚步一旦迈开,便无法停下:他又委托科研机构,与厦门一化妆品公司联合开发护肤品;研发鲀健胃丸等保健品,并与酒厂合作开发河鲀酒系列产品。

  如今,年近花甲的戴云峰,还像年轻人一样,每天敷上河鲀面膜做起直播带货。他告诉消费者,扫描河鲀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直接查到河鲀产品的产地、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等信息,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

  从曾经的“美食经济”,到“速食经济”,再到如今的跨界“产业经济”,一系列动作让河鲀的附加值提升10倍,在当地发展出“产、供、销、游”一体的产业链。在河鲀美食一条街,红烧、煲汤、油炸、剁椒、清蒸等不同做法的河鲀美食,让外地游客印象深刻。

漳浦举办带货直播,现场观众正在争相品尝河鲀美食。李顺杰 摄

  “河鲀产业是当地培育出来的一项优质产业,按照上级‘提质增效、安全可控、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苗种纯化、健康养殖、加工管控、品牌创建、文化引领’为重点,创新发展健康安全养殖模式,拓展河鲀全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展望河鲀产业发展前景,东坂村党支部书记戴庆阳充满信心。(洪锦城)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漳浦东坂村:一条鱼“游”出乡村振兴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11-16 10:14:56
      “哒哒哒——”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广袤的水域里时,一艘木舟已经离开了岸边,开向了远方,水面上波光潋滟,留下了一道雪白的水痕。这是初冬清晨六点许的东坂村,尽管气温异常寒冷,但是戴儒仲一如既往,乘坐木舟在自己的养殖场,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动。可爱的河鲀。陈逸帆摄位于福建省漳浦县东部沿海的佛昙镇,历来以水产养殖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其水产养殖面积约4万亩,其中超过70%是虾池套养河鲀。佛昙镇是福建省河鲀养殖发源地,也是福建省河鲀育苗最多、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区,河鲀年产量近3000吨,年产值近3亿元。东坂村则是福建省河鲀养殖第一大村,是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的第一批、第八批、第十三批“国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河鲀,古名肺鱼,学名暗纹东方鲀,俗称气泡鱼或吹肚鱼。在民间,关于河鲀的美谈不绝于耳:河鲀全身是宝,体内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等微量元素;若能确保食用安全,这些营养元素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健胃养胃、提高视力、抑制肿瘤等作用。走进东坂村,近万亩的河鲀养殖基地被分成无数个池子,四方形的,椭圆形的,折尺形的,狭长形的,各种各样,星罗棋布,从空中俯瞰,俨然是一张奇特的网,铺展在鸿儒江畔,又如一块块明珠,挨挨挤挤在一起,闪耀着亮丽的光芒。“我们东坂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养河鲀,效果都不错。现在河鲀变成东坂村的一个产业,名气已经打出去了。”回顾河鲀“游出”水面形成一个致富产业的发展之路,佛昙镇河鲀协会会长戴儒仲甚是引以为傲。据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东坂村开始养河鲀,当时低成本、高利润的河鲀养殖吸引了大量村民,面积迅速达到近万亩,鱼虾贝立体混养的“河鲀生态养殖”模式一度成为东坂人的骄傲。事实上,一条河鲀“游出”水面却是颇受一番周折。2012年开始,河鲀的市场一度跌落,曾作为佛昙镇河鲀协会会长的戴云峰意识到,得尽快建立河鲀美食产业,带动养殖业发展。于是,他联系了福建省海洋职业技术学校,将60位村民送入学堂,学习河鲀宰杀和烹饪技术。2018年7月,经过不懈努力,戴云峰的养殖基地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成了暗纹东方鲀养殖、加工“双备案”企业。这意味着漳浦河鲀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合法“身份证”,戴云峰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开展河鲀深加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年开春之际,正是河鲀肥美之时,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但是美味却带不走。如何让河鲀从当地饭店走向全国?这是东坂人一直在思考的另外一道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戴云峰认识了从事旅游餐饮20多年的陈耀南。陈耀南看中戴云峰的货源,戴云峰则看中陈耀南的旅游资源和管理经验。双方联手,开发了河鲀鱼丸、清蒸河鲀、红烧河鲀、河鲀奶汤、凉拌河鲀皮、河鲀狮子头、刺身河鲀鱼等40多道特色河鲀美食料理,把河鲀卖进了旅游景区的饭店和特产店。不满足于河鲀烹饪的名气,打造一条特有的产业链,是河鲀“走出去”的关键步伐。受福建知名小吃鱼丸的启发,戴云峰研制出方便携带的河鲀鱼丸、河鲀饺子、河鲀冻品等10多种速食产品。“我们和顺丰速运等品牌合没事作,在全国50多座城市都能吃到我们的河鲀产品。”东坂村党支部书记戴庆阳在展示可爱的河鲀。李顺杰摄影创新的脚步一旦迈开,便无法停下:他又委托科研机构,与厦门一化妆品公司联合开发护肤品;研发鲀健胃丸等保健品,并与酒厂合作开发河鲀酒系列产品。如今,年近花甲的戴云峰,还像年轻人一样,每天敷上河鲀面膜做起直播带货。他告诉消费者,扫描河鲀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直接查到河鲀产品的产地、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等信息,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从曾经的“美食经济”,到“速食经济”,再到如今的跨界“产业经济”,一系列动作让河鲀的附加值提升10倍,在当地发展出“产、供、销、游”一体的产业链。在河鲀美食一条街,红烧、煲汤、油炸、剁椒、清蒸等不同做法的河鲀美食,让外地游客印象深刻。漳浦举办带货直播,现场观众正在争相品尝河鲀美食。李顺杰摄“河鲀产业是当地培育出来的一项优质产业,按照上级‘提质增效、安全可控、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苗种纯化、健康养殖、加工管控、品牌创建、文化引领’为重点,创新发展健康安全养殖模式,拓展河鲀全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展望河鲀产业发展前景,东坂村党支部书记戴庆阳充满信心。(洪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