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参观秭归县非遗数字化展馆。聂爽 摄
2021年11月10日,湖北省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屈原故里秭归县召开。2020年10月,秭归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该县作为宜昌市唯一、全省四席之一的试点县,始终坚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引擎,通过打造数字化全产业链、数字化全治理链、数字化全服务链“三链融合”的数字乡村新模式,努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红利”共享,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大动脉,秭归县始终致力于“打造乡村信息高速公路”,全面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目前,基本建成以光纤和4G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全县行政村实现4G覆盖率100%,通光纤率100%,5G网络覆盖长江航道沿线及城区。曾经深藏于楚辞诗篇里,传唱千古的秭归,正在数字乡村建设浪潮中,让山重水复的遥远,变成“触屏可及”的画面。
主播在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长江边的脐橙园里进行直播。郑家裕 摄(资料图片)
当天,与会人员深入秭归县多个数字化生产生活场景,体验“互联网+农业”“信息+管理”“智慧+生活”的数字化新秭归。
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脐橙示范园。郑家裕 摄(资料图片)
在茅坪镇建东村白茶基地,阳光下的茶园一片静谧,茶园里LED大屏实时滚动展示当前监测到的各项指标数据。“这是咱们园区的环境显示系统。”据宜昌联通5G智慧农业专家郭威介绍,白茶园还布置了由智能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系统等组成的物联网设施,可精准覆盖白茶园气候环境、土壤墒情和病虫害的监测管理。将数据通过5G+4G网络回传到后台,使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茶园的生产数据,为茶园的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信息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当天通过现场连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智慧农业示范园里挂满枝头的“九月红”跃然屏上,片片橙黄暖了寒冬。“目前智能数据管理网络、智能水肥应用设施、智慧植保系统、智慧农机装备,已覆盖烟灯堡智慧农业示范园200亩基地。”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韩庆忠说,橘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数据采集、数据显示、物联网集成、田间轨道运输机和植保无人机彻底解放了农民的肩膀。数字农业的应时而生让农民种柑卖柑变得简单高效、轻松科学。
数字化进程下,田间浇水、施肥不再只是看天看地,病虫防控也不再只是肉眼辨别。秭归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玉波介绍,该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让农田变“聪明”,让农业有“智慧”。全县16个基地建设有小型气象站、墒情监测等系统,利用“农抬头”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作物生长环境10要素实时监测,土壤4层分层温湿度智能感应,采集数据、图像同步传输。
“我们企业建设了4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行树编号、果编码,实现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程质量可追溯、可管、可防、可控、可查。”屈姑集团办公室主任陈艳芳现场介绍,屈姑与还与基地所在的两家柑橘专业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并保底分红。合作社覆盖社员267户,每年社员分红突破17万元,真正实现了数字惠农。
华维电商物流园内,直播带货、冷链物流及农村电商正通过大数据将消费者、企业、合作社、农户齐聚“云”端,“线”上享利。高速、安全、无处不在的基础信息网络在乡村深入普及,催生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全县催生电商企业1620余家,网店超过3300家,逾5万户农民从事柑橘种植,带动电商微商及上下游从业人员2.3万人实现就业、创业,橙农逆袭为山区县最具吸引力的职业,农村电商成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重要纽带。
在屈原祠非遗数字化展馆,“数字+文化”让诗传千年的秭归对话现代,底蕴深厚的非遗文化、屈原文化正“数”说着旺盛的生命力。点开“云上秭归”APP,志愿服务“一触即得”、线上购物“一网打尽”、政务服务一键接入、农技专家在线授课、充值缴费掌上即办。一部小小的手机把公共服务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云上享服”成为今天秭归人民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近年来,秭归县紧紧围绕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搭建应用场景,立足场景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服务在线化、应用便捷化,以“小切口”实现“大场景”、取得“深突破”、带来“大变化”。
扫码进村庄,刷脸进楼宇。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让“智”治更有方。电子政务网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一网互通,网上办、码上办,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农村网办实现率达到100%。“智慧党建云平台”,将全县1031个党组织1.9万名党员全部纳入平台管理。“云上政务”让社情民意“一手掌握”,让综合协调“一手敲定”,让治理效能“一线提升”。云端监测”让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重提升。5500多个摄像头,链接城乡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基本实现车过留牌、人过留影。“云上村落夜话”引领村民线上诉衷肠、干部在线即时办,大家摆、大家议,有效化解问题矛盾,凝聚发展共识,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
秭归县委书记、县长杨勇表示,秭归县将加快推动试点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努力以数字之翼助力乡村振兴,以试点建设成效提升乡村建设质效,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秭归模式”。(聂爽、李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