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旌德三溪镇,村村皆如画卷,处处皆是风景。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丰富旅游新业态田园综合体,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天鹅湖畔奏响振兴曲
“我们家的媒鸭不愁卖,100多元一只都是抢着订的。”在旌德县三溪镇双河村,安徽天鹅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本利忙得不可开交。20年的养殖经历,让他从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家扶贫龙头企业的领头人。
2010年,陈本利回到家乡,开始了大雁养殖。“这里生态环境优越,大气、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类一级标准以上,是养殖的绝佳地。”在陈本利的用心培育下,目前,他的公司年饲养种雁6200只、孵化雏雁4万只、出栏商品肉雁3.5万只,产品畅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及省内高档宾馆、饭店,先后被评定为宣城市知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
“不能光想着自己致富,还得带上村里人一起奔小康。”陈本利还思考如何通过发展养殖业给农民带来“实惠”。2016年,他从枞阳县引进枞阳媒鸭原种,建立了安徽省枞阳媒鸭异地保种基地,并取得《安徽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陈本利采取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给贫困户免费发放鸭苗鸭饲料,提供技术支持,养成后由公司负责回收销售。
实施这一扶贫模式后,天鹅湖公司与双河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免费提供1000只媒鸭苗给贫困户养殖,实现贫困户养殖全覆盖。同时,他还为三溪镇路西、霍家桥、双河三个村21户贫困户制定了用工、养鸡、养(雁)鹅三种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供贫困户选择,与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家里长期养殖起了媒鸭,每年能增加一万多元收入。”村民曹双根感激地说道,自从掌握了养殖技术,大家越忙越有干劲。
“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
漫步路西村,目光所及之处,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空气清新,河水清澈见底。村庄干净得见不到垃圾,彩色步道两侧山花烂漫。游客们在美景中流连忘返。
从少人问津的农家小山村到游人如织的国家3A级景区,路西村华丽变身的背后自有一套“秘诀”。
“想要打通‘两山’通道,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就要守牢‘绿水青山’。”路西村村主任蒋丰收介绍,早在2015年,该村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下编制了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对村庄的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进行合理布局规划。“我们走上了从建设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乡村的新路。”蒋丰收表示,通过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在精心布局下,路西村先后获得了“中国特色村”“国家森林乡村”“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等荣誉。
好风景直接变成了好“钱”景。近年来,路西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该村成立了路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协会+农民”模式发展了36家农家乐、13户农家客栈。2019年新建、改建民宿标间37间,床位数80张,由路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统一管理,住宿经营收入为公司按10%、村集体10%、民宿户80%划分。
“民宿总共有6个标间,能住12个人,节假日前几天,房子就被提前预订完了。现在一年收入最起码两三万元,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在村里开办民宿的村民马来青介绍,目前村里共有12家民宿、80多个床位,大家守着好风景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路西村委会还拓展思路,积极开发景区茶园、徽水河、原始森林、千年古埂、白鹭洲等旅游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了“健康安徽”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旌德站比赛的承办权。2019年,路西村接待游客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目前,该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因地制宜唤醒乡村资源
“村务监督委员会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程参与制定村级财务计划,督促各村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对监督中发现的决策不民主、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须向镇纪委报告。”今年以来,三溪镇充分运用监督问责手段,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依托地方自然禀赋、人文底蕴和产业基础,我们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集养生、游玩、骑行、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自然之地,自在三溪’。”三溪镇党委书记贺懿华介绍,三溪镇以推进绿色发展为引领打造特色产业,以“品牌”建设带动农业向产业化、效益化发展,扎实推进质量兴农,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村级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打造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特色发展模式,深入挖掘村级集体资产综合价值,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目前该镇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0.2万元,6个村(居)中有一半村(居)突破60万元。
下一步,三溪镇将建立镇班子成员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着力推动企业、农民、种养大户、工商资本等经营主体的多元培育,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支持乡村多元化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2021年突破300万元。(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