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今年以来,中卫市各县(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工作,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推动“四大提升行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让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就业促创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到今年9月底,退役老兵韩瑞龙注册的宁夏创梦研学拓展有限公司刚好“1周岁”,“没想到还能申请1万元自主创业补贴。”
“去年1月1日以来,凡是首次注册个体或小微企业正常经营并带动就业的残疾人、复转军人等9类重点帮扶群体,正常经营满3个月以上,可申请补贴3000元;正常经营满1年以上,可申请补贴1万元。”中卫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全民创业科科长刘学平介绍。
“有政策支持,我更有信心了,努力把公司经营得更好,带动更多人就业致富。”韩瑞龙说。
中卫市就业创业中心指导各县(区)就业部门落实政策,结合“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到28个移民村召开政策宣讲会。首次明确将搬迁群众等9类重点帮扶群体纳入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强他们发展产业、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动力。截至目前,中卫市本级已发放自主创业补贴175人175万元,预计11月底将累计发放475人475万元,带动就业950人。
今年以来,中卫市落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要求,围绕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落实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企业纾困等优惠政策,着力发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和“中卫六大产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比上年同期加快11.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1倍。新登记注册企业1566户、个体户5471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1%、10.7%,市场主体稳定,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灵活就业人群不断增加,依托产业抓增收的支撑作用明显发挥。
及时兑现援企稳岗、社保减费等自治区稳就业“13条”“18条” 、助力乡村振兴“9条”、闽宁协作“4条”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向1053家企业落实援企稳岗补贴资金640.2万元,稳定职工2.4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33人,城镇新增就业7095人,城镇调查失业率3.2%,控制在5.5%以内。
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条”奖补政策,转移就业13.56万人,劳务收入12.05亿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市本级注入资金500万元,发放创业贷款2亿元,开展创业培训1835人,培育创业实体1403个,创业带动就业6473人。统筹支持创建1个自治区级、3个市级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带动就业1100余人。
壮大产业提供更多致富机会
“今年我们家又贷款10万元,把牛托管给公司,今年分红1.2万元。”中宁县太阳梁乡南塘村村民贾银琼说,除了分红外,丈夫还在托管养殖的公司打工。“他月工资4000元,我们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南塘村主要为自治区“十一五”和“十二五”移民。今年制定的太阳梁乡南塘村“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五定”方案,确定示范创建项目15个,全力推进移民致富提升、人居环境提升等任务落实。目前,全村形成了肉牛、肉羊、肉兔养殖,玉米、葡萄种植及劳务输出三大主导产业。创新“联合党支部+村集体经济+金融机构+贫困户+一般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同时做好重点群体、低收入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持等,为移民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提供更多机会。
“去年10月到今年9月,南塘村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总计4003万元,人均收入9300元,人均收入增长29.17%,实现经济收入稳增长。”南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军说。
装饰着麻编草绳的木质栅栏,片石铺就的小路,与数百棵果树构成一幅复古恬静的“田园风光油画”。“这是我们村新修整的一条林间小道,散着步就到黄河边了。”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钟村党支部书记高东介绍。
“村子越建越美,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更足了。”见证着村子“颜值”日新月异的张晶忠心情甚是舒畅,他经营的金沙果寨农家乐是鸣钟村的第一家农家乐,“现在发展到60多家了,鸣钟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借助距离沙坡头景区近的地理优势,迎水桥镇将鸣钟村打造为沙坡头村、鸣沙村旅游线路的重要连接点。按照“田园特色、乡土风情、宜居宜业”的思路,鸣钟村全面谋划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2020年,鸣钟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
中卫市把实施农民“增收致富提升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就业服务、社会融入、政策惠农、权益保障,全面拓宽增收渠道,全市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快。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中卫市坚持产业赋能带动农民增收,不断扩大标准化养殖规模,光明乳业全产业链项目、伊利2.5万头奶牛养殖场、华润6万头高端肉牛精深加工、中国(宁夏)肉牛繁育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全市建成规模化肉牛场83个、奶牛场42个,奶牛存栏量9.46万头,同比增长25.6%;奶产量20.66万吨,同比增长52.1%。
中卫市把三产融合发展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极,把龙头企业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精锐部队”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开路先锋”,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
“我们坚持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子,实施‘二品一标’工程,建设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8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2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累计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52个,打造12个富硒产业示范园,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特色农业品牌92个。”中卫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分别培育认定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44家、48家;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3家,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等经营主体15009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1个,使农业成为旅游对象和旅游产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成长阶梯
“我们在线互动课堂授课数达182节,在线教研8次,专题研讨1次,切实感受到了教师资源、教育资源的共享成果。”沙坡头区永康镇乐台小学教师王春毛说。
从一块普通的黑板,到6台教学一体机,再到在线互动设备、全新的智慧黑板,网速也从“火车”时代升级到“高铁”时代,日渐丰富的教育资源持续“刷新”着乐台小学师生们教与学的体验。“学生们接触到了上课形式多样的老师、自信阳光的同学和从未见到的设备器材。”王春毛说,“不只是学生们受益,老师也通过在线送课学习到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维等。”
近年来,中卫市着力改善教育信息化条件,大力推进教学活动、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师资培训与宁夏教育云的四个融合应用常态化,为全市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今年以来,中卫市投入8000余万元,对全市448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网络升级改造,实现200兆以上网络带宽全覆盖;投入资金3.52亿元,建成智慧教室、机器人教室、虚拟现实教室、云教室、创客教室等1000余间,购置多媒体教学终端4500余台,夯实了“互联网+教育”常态化应用基础。同时,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依托宁夏教育云,汇集教育教学资源131万个、网盘资源388.4万个,建立37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和130个网络课程社区,培育596名学科骨干教师,累积思政德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研学实践等优质资源600余件、优质课件1000余件,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资源体系,为提升教育教学质效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中卫市‘班班通’覆盖率达到100%,数字校园开通率达到100%,学校的教学环境基本实现从基础设施、资源到应用全要素、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中卫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卫市统筹“三个课堂”建设和常态化应用,开展“市区带县(区)、城区带农村、优质带薄弱”专递课堂5.4万余节,实现优质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有效覆盖,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为课堂赋能。”中卫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卫市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9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3060个。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中卫九中、海原八小等3所学校,开工建设中卫十三小,有效缓解了“城市挤、农村弱”问题。同时,加快普及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坚持“一校一策”,持续为普通高中提供师资、装备等要素保障。“我们将职业教育一并纳入‘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为学生搭建成长进步的阶梯。”中卫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罗发祥最近血压控制得挺好,他行动不方便,我就上门随诊,下次家访是11月10日。”在沙坡头区宣和镇海和村卫生站,村医何发奎查阅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系统“高血压患者管理”菜单,78岁村民罗发祥的每一次随访服务记录一目了然。“除了长年外出的,村里签约家庭医生的有625人。”何发奎说。系统显示,仅对患高血压的村民,何发奎已随访1777人次。
沙坡头区大力推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配备智能云巡诊车、签约一体机、远程会诊一体机,开发“微医安好”微信小程序、“安好医生”手机App,组建服务团队121个,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无缝对接、互联互通,让群众看病就医更省时省力。
自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中卫市围绕重大疾病防控、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保障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健康细胞创建、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等“十大工程”,全市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中卫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实行人员、资金、业务、信息、药械“五统一”管理。率先在中宁县开展二级医院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及比价关系,调整医疗服务项目785项。
每天下午4点,下课铃声响起,中卫六小的孩子们就欢呼雀跃地奔向操场,踢足球、跳绳,玩得不亦乐乎。“创建健康学校以来,我们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全校师生树立了‘健康第一’的理念。科学安排课表,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同时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让每位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中卫六小副校长陈慧芬说。
中卫市大力开展“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市卫健委联合民政局、文明办、总工会、妇联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两县一区、各部门大力推进“健康细胞”创建工程,为创建的“健康细胞”配备体重秤、血压计、体重指数卡等物品,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单位、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39个“健康细胞”示范点。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全市建成28家标准化“互联网+”预防接种门诊,实现疫苗接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中卫市以“四变”探索符合西部小城市特点的接种模式,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推广交流。开工建设市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全市40家乡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诊室实现全覆盖。
此外,中卫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启动中卫市人民医院、中卫市中医医院三甲创建工作,提升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和水平。启动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11个县级公立医院薄弱专科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共选派139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安排68名基层骨干全科医生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跟班学习,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