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六盘水的气温一降再降,持续的低温让这里似乎进入了早冬。在水城区猴场村,种植户顾不得山间湿冷,一批批来到基地,开始管护猕猴桃。
猴场村位于水城区东南部,水黄公路穿境而过,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曾经,环抱的群山桎梏了猴场人发展,大山阻隔、山多地少让猴场村的产业举步维艰。如今,山是猴场人引以为傲的资源,依托海拔、气候、土质的优势,该村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引来了滚滚财源。
破题猴场村产业巨变的是发展观念和思路的转变。“根据海拔、气候、土质科学选择产业才能变昔日的劣势为优势,猴场村也有幸成了第一批尝到猕猴桃产业甜头的村。”猴场村党支部书记杨真明说。
时间回到2000年,那时的猴场村还是个穷村,为走出发展困局,水城区民政局携手猴场乡通过考察分析,明确由乡里引种红心猕猴桃到猴场村,种植面积345亩。
猕猴桃挂果后,因果品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产业发展的普惠性需要,2014年,猴场村最初种植的345亩猕猴桃全部交给农户自主管护经营。与此同时,猴场村党支部不断带领种植能手考察学习,开展猕猴桃管理种植的技术培训提升,逐步培养出一大批管护猕猴桃方面的“土专家”,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起初,猴场猕猴桃价格好、效益高,许多农户一株猕猴桃的收成就能换一辆摩托车。”杨真明说,“正是在这种良好效益的驱动下,村民开始掀起了猕猴桃种植热潮,短短数年间村里就种植了数千亩猕猴桃。”
如今,猴场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5100余亩,每年八九月,一波波回头客闻讯而来,猴场村的马路车水马龙,上亿元的产值从这里创造。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猴场村大变样,满村的土墙房变成了如今成片的平房,许多村民的摩托车变成了面包车、轿车。
“如今,随着猕猴桃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我们将以猕猴桃‘吨产园’(亩产量达1吨)为目标,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杨真明说,“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溉、采摘步道等设施,致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和猕猴桃深加工,延伸猕猴桃产业链,持续释放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聂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