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深化改革,乡村焕发新活力(走进乡村看小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08 11:5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走进湖北省咸宁市向阳湖镇宝塔村,怡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干净的村道,整洁的民居,田间绿油油的晚稻长势正好。村民王刚说:“承包地确权颁证,让村里人领到大红本,这下子我可以放心当田把式喽,一口气流转了近200亩地,种上了绿色水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目前全国已有15亿亩承包地确权到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超过5.32亿亩,清查核实集体土地资源65.5亿亩、账面资产7.7万亿元,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了“底清账明”。


       改革激发活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全国在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国创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大地,活力奔涌。


       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承包权,维护广大农户的承包权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这一政策安排对拥有承包地的普通农户及流转承包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能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


       “村集体经济收入多了,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安徽省寿县小甸镇杨圩村党总支书记张宇说。承包地确权后,300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现在村里鲜食玉米、小龙虾、瓜蒌等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0万元。


       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来,全国2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放活经营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我家12亩地入股给合作社,年底有分红,务工有工钱,省事省心。”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周冲村村民陈勇说。周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王朝友介绍,村里地处丘陵岗坡地带,地势起伏大。土地流转后进行了整理,现在不光条块清晰、水利配套,还引来龙头企业实施统一种植和收购,“4300亩小麦和高粱种出了规模,效益也出来了!”


       土地变“活”,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超过5.32亿亩,1400多个县(市、区)、2.2万多个乡镇建立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或服务中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各显身手,有序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势而生,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俺家的137亩地全托管给合作社,从种到收,全程不用操心。”黑龙江省嫩江市塔溪乡河北村村民刘瑞仙说,平时他和家人外出打工,一年能多赚2万多元。


       “你外出挣钱,我替你种田。”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多万户,让小农户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让分散资金聚起来,让增收渠道多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从2015年我国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到扩大试点范围,如今这项改革正在全国面上推开。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完成试点任务,还有13个省份将于今年底完成。


       “一锅粥”变“一本账”,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在山西省临猗县薛公村,曾经瞧不上眼的滩涂地,如今成了荷花飘香的湿地公园。“滩涂地种庄稼不保险,但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万亩荒沟滩涂生了‘金’。”薛公村党支部书记程俊怀说,跟龙头企业合作,荒沟种上了核桃树,滩涂地成了新景点。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万元增长到40万元,村里还建起了村北大道、群众文化广场,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集体资产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步就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集体账面资产7.7万亿元,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5.5亿亩。全国村集体收益超过5万元以上的村占到54.4%。


       唤醒沉睡的资源,农民腰包鼓起来。


       清晨,走进湖北省京山市曹武镇戴家坡村的千亩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葡萄长势喜人,十几名农民正忙着疏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脱贫户曾美红一边干活,一边算着家里的增收账:“葡萄园里自家占12亩份额,每年有9600元分红,加上务工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15年,京山被确定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戴家坡村党支部书记曾维安介绍,村集体因地制宜,盘活350亩山地资源,全部量化折股到人,打造“水果种植+观光采摘+农业物联网”田园综合体,带动全村800多人增收致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乡村旅游型、农业生产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目前,全国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确认集体成员约9亿人,53万个村完成改革,其中超过50万个村领到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用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果,全面确认集体成员身份,逐步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民从这项改革中持续受益。


       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大农机下田,3000多亩小麦一天就全部收完,效率太高了!”四川省旺苍县白水镇勇敢村勇川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仕润说,合作社置办了20多套农机,经营面积连年扩大,去年纯利润达90万元。“今年新添置3台200多马力的拖拉机,补贴就拿到5万多元。”徐仕润抚摸着这些“大铁牛”,心里乐开了花。


       尝到惠农政策甜头的不只是徐仕润。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义渡镇大李村,新播的大豆刚刚出苗,玉米已长到半米来高,青葱的叶子迎风招展。“补贴早早打到惠农一卡通,买种买肥取用很方便。”村党支部书记李功华掰着指头细数:今年地力补贴每亩137元,比去年涨了12元;国家轮作休耕补贴150元……“国家政策好,大伙儿种粮热情都很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从单一依靠财政逐步转向立体的政策性供给,逐步建立起覆盖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储存与消费,农产品贸易全过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增加农业投入,提升补贴效能。全面推开种粮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补合一”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38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2021年,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稳定农民收入。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1年小麦、籼稻最低收购价上调1分钱;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调整大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制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构建多层次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为农民“挡风遮雨”。近年来,农业保险实现扩面增品提质,有序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等。“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为农业产业提供风险保障12.2万亿元,服务农户8.02亿户次。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08日01版)

责任编辑:夏梦审核:董硕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深化改革,乡村焕发新活力(走进乡村看小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8-08 11:52:43
          走进湖北省咸宁市向阳湖镇宝塔村,怡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干净的村道,整洁的民居,田间绿油油的晚稻长势正好。村民王刚说:“承包地确权颁证,让村里人领到大红本,这下子我可以放心当田把式喽,一口气流转了近200亩地,种上了绿色水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目前全国已有15亿亩承包地确权到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超过5.32亿亩,清查核实集体土地资源65.5亿亩、账面资产7.7万亿元,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了“底清账明”。    改革激发活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全国在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国创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大地,活力奔涌。    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承包权,维护广大农户的承包权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这一政策安排对拥有承包地的普通农户及流转承包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能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    “村集体经济收入多了,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安徽省寿县小甸镇杨圩村党总支书记张宇说。承包地确权后,300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现在村里鲜食玉米、小龙虾、瓜蒌等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0万元。    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来,全国2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放活经营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我家12亩地入股给合作社,年底有分红,务工有工钱,省事省心。”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周冲村村民陈勇说。周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王朝友介绍,村里地处丘陵岗坡地带,地势起伏大。土地流转后进行了整理,现在不光条块清晰、水利配套,还引来龙头企业实施统一种植和收购,“4300亩小麦和高粱种出了规模,效益也出来了!”    土地变“活”,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超过5.32亿亩,1400多个县(市、区)、2.2万多个乡镇建立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或服务中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各显身手,有序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势而生,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俺家的137亩地全托管给合作社,从种到收,全程不用操心。”黑龙江省嫩江市塔溪乡河北村村民刘瑞仙说,平时他和家人外出打工,一年能多赚2万多元。    “你外出挣钱,我替你种田。”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多万户,让小农户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让分散资金聚起来,让增收渠道多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从2015年我国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到扩大试点范围,如今这项改革正在全国面上推开。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完成试点任务,还有13个省份将于今年底完成。    “一锅粥”变“一本账”,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在山西省临猗县薛公村,曾经瞧不上眼的滩涂地,如今成了荷花飘香的湿地公园。“滩涂地种庄稼不保险,但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万亩荒沟滩涂生了‘金’。”薛公村党支部书记程俊怀说,跟龙头企业合作,荒沟种上了核桃树,滩涂地成了新景点。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万元增长到40万元,村里还建起了村北大道、群众文化广场,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集体资产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步就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集体账面资产7.7万亿元,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5.5亿亩。全国村集体收益超过5万元以上的村占到54.4%。    唤醒沉睡的资源,农民腰包鼓起来。    清晨,走进湖北省京山市曹武镇戴家坡村的千亩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葡萄长势喜人,十几名农民正忙着疏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脱贫户曾美红一边干活,一边算着家里的增收账:“葡萄园里自家占12亩份额,每年有9600元分红,加上务工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15年,京山被确定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戴家坡村党支部书记曾维安介绍,村集体因地制宜,盘活350亩山地资源,全部量化折股到人,打造“水果种植+观光采摘+农业物联网”田园综合体,带动全村800多人增收致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乡村旅游型、农业生产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目前,全国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确认集体成员约9亿人,53万个村完成改革,其中超过50万个村领到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用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果,全面确认集体成员身份,逐步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民从这项改革中持续受益。    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大农机下田,3000多亩小麦一天就全部收完,效率太高了!”四川省旺苍县白水镇勇敢村勇川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仕润说,合作社置办了20多套农机,经营面积连年扩大,去年纯利润达90万元。“今年新添置3台200多马力的拖拉机,补贴就拿到5万多元。”徐仕润抚摸着这些“大铁牛”,心里乐开了花。    尝到惠农政策甜头的不只是徐仕润。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义渡镇大李村,新播的大豆刚刚出苗,玉米已长到半米来高,青葱的叶子迎风招展。“补贴早早打到惠农一卡通,买种买肥取用很方便。”村党支部书记李功华掰着指头细数:今年地力补贴每亩137元,比去年涨了12元;国家轮作休耕补贴150元……“国家政策好,大伙儿种粮热情都很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从单一依靠财政逐步转向立体的政策性供给,逐步建立起覆盖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储存与消费,农产品贸易全过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增加农业投入,提升补贴效能。全面推开种粮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补合一”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38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2021年,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稳定农民收入。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1年小麦、籼稻最低收购价上调1分钱;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调整大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制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构建多层次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为农民“挡风遮雨”。近年来,农业保险实现扩面增品提质,有序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等。“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为农业产业提供风险保障12.2万亿元,服务农户8.02亿户次。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0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