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凝聚行业斗志 书写抗疫华章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邓海华 发布时间:2020-07-30 10:5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报社紧紧围绕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职责,迅速启动应急报道预案,充分发挥健康报等纸媒“精”和“深”的“压舱石”作用,以及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快”和“新”的个性化特点,全力以赴做好疫情信息发布、防控宣传、舆论引导、防疫知识普及,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快速反应 当好抗疫宣传排头兵

一是提早“备战”。2019年12月31日,健康报制作首期《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疫情舆情相关情况》舆情专报;2020年1月7日,健康报头版首次刊登疫情消息《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无死亡病例》;1月9日,抖音号推出首条肺炎病毒短视频《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元凶”初步判定》,播放量4072万;1月17日,健康报新闻版首次刊发科技消息《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获国际认可》,同日起,健康中国每天制作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视频,同步在抖音、快手、央视频等平台发布。

二是提早“站位”。在感知和预判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不是一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报社于1月17日上午紧急成立疫情报道应急小组;1月20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委党组会精神,报社成立疫情报道应急领导小组(后升格为报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委党组对疫情防控宣传报道要求,统筹调度报社资源,及时掌握前线最新动态,调配前方采访力量,举全社之力完成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任务。

三是提早“出兵”。疫情暴发初期,健康报第一时间派记者赴武汉采访报道,期间多次深入隔离“红区”,记录下大量感人故事。1月23日,要闻版刊发本报记者首次从武汉发回的现场报道《武汉,吹响抗疫集结号》。随着疫情战线的延长,报社不断加强武汉主战场的报道力量,最多同时有6名记者在武汉采访,并积极组织健康报各驻地记者站前线报道形成宣传合力,建立了“武汉报道组临时党支部”。中国记协、中国行业报协会等也宣传健康报一线采访记者事迹,为报社闻令而动、上下一盘棋的做法点赞。

深度报道 唱响卫生健康主旋律

作为行业报,健康报社紧紧抓住“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办报方针,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为卫生健康工作鼓与呼。

1.紧紧抓住中央和国家卫健委应对疫情策略升级,忠实记录、权威解读,为行业颂歌

一是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用果断的决策、坚定的信心、真挚的情怀,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指明了路径,注入了动力;二是记录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拱揖指麾、运筹帷幄,广泛调动各方力量,使全党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将制度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记录深入湖北一线的中央指导组,破浪前行、无惧风雨,展现出强大的决策部署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四是记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国家卫健委的一次次督导指导,查漏洞、补弱项,将一项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五是记录一场场新闻发布会,公开透明彰显自信担当,及时分享中国方案、传递中国信心、汇聚中国力量。

2.紧紧抓住战疫中的标志性事件全力铺陈、不厌其详,为行业立传

3月9日起,健康报以4组8个整版重磅推出“决战武汉”系列深度报道,其中,《生死金银潭》《一家方舱医院的创建史》《艰难防控路》《白衣执甲出征》等报道,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传播。而这样的“硬核”深度报道还有《马晓伟:向重症救治发起冲锋》《两个月,我们是这样扛过来的》《风暴眼中的生死坚守》等。据统计,1月21日至5月7日,健康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版面超过200个,原创发稿2000余篇,做到了新闻宣传报道立体起来、厚重起来、独特起来。

3.紧紧盯住战疫中的“超级英雄”和标志性人物,书写事迹、弘扬精神,为行业立标

一是关注坐标式人物。如1月31日,专版报道《钟南山:“像年轻人一样去奋斗”》;2月14日,专版推出《张文宏:不想当“网红”,只想做该做的事》;3月26日,中国卫生微信首发独家策划专访《解封在即,李兰娟首次披露武汉封城细节》。二是关注关键岗位的管理者。开设“抗疫先锋”“抗疫一线护士风采”“战疫院长访谈录”“抗疫·领航者访谈录”等专栏,先后报道了100多位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典型人物、英雄人物。三是关注抗疫中负重前行的普通人。如《这里的凌晨很忙碌》探访汉口医院隔离治疗区,反映医护人员的艰难与不易;《三处场馆连夜改造完成 移动方舱医院星夜支援》直击武汉方舱医院的创建过程;《武汉战“疫”胶着,社区防控形势严峻!》走进社区卫生中心和疑似患者家中。

4.紧紧盯住战疫中的专家资源,为防控疫情送上科学武器

1月23日起,健康报文化频道微信公众号会同纸媒,推送《心系武汉市民,心理专家委托我们发出的一封信》,共向武汉市民发出7封专家来信,在战疫初期这样的安慰和疏导引发强烈反响;1月25日,健康报官方微信发布《发热门诊量攀升!发烧、咳嗽别先自乱阵脚,盲目就医存在隐患!》,阅读量破200万;2月25日起,健康报开辟“合理用药·中国行动”专栏,文章从不同侧面普及预防新冠肺炎知识,引导受众正确对待疫情,科学预防病毒。此外,健康报社还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编写《海外留学生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成为外交部向海外留学生派送“健康包”的标配物品之一。

说理论道 凝聚强大正能量

在此次疫情防控报道中,健康报新闻评论紧紧围绕中央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节点,战疫中苗头性、典型性问题,做到了立意新鲜、说理透彻、言简意赅。据统计,1月21日至5月7日,仅在新闻版刊发的社论、时评、来论等共计85篇,凸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领作用。

一是注重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防控时机及时发声,起到宣传鼓动、提振士气的作用。如1月22日,报纸刊发时评《众志成城,做好打硬仗的准备》;1月23日武汉封城,健康报微信公众号推出评论《大疫面前,没有旁观者》;3月19日,就多地支援湖北医疗队继续有序撤离,刊发时评《请铭记这群拼过命的人》;4月8日武汉解封,次日刊发社论《守望相助,终与你历劫重逢》。

二是注重在重要措施出台后及时发声,提示工作重点,为战疫提供理性参考。如时评《全城动员排查,后续保障是关键》《战“疫”,要努力留下更多科研财富》《精准防控是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前提》。尤其是评论《紧盯新风险,在动态中防疫》,是在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上升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返程复工潮刚有苗头之时,提示要做好从静态防控到动态防控的转换。

三是注重沟通社会、沟通群众,寻求理解和支持。如时评《全民战“疫”对非常举措要给予理解》《社区防疫战场亟待更多支援》等。其中,《爱护,是最好的致敬》借关爱医务人员政策文件的出台,点出致敬医务人员的最佳“姿势”是爱护。

四是注重剖析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如评论《保护医护,要想得更周全》《别让形式主义拖基层防疫后腿》《疫情期间日常医疗千万别忽视》《健康码要从跨省互认到全国通行》《康复患者不应被二次伤害》等。

五是注重发挥内参效力,为决策层提供参考。如1月31日,健康报赴武汉采访记者发出第一篇前方战疫内参(增刊)《武汉部分定点收治医院管理失控,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2月5日,编发内参《建议向湖北部分县(市)及时增派医疗队》,及时反映了基层呼声。

矩阵发力 扩大传播效能

突发的疫情,使健康报社融合工程的初步成效在实战中得到检验,融合工程的基本设想得以在实战中预演。

1.战场集中指挥

疫情初期,报社组建疫情防控应急报道指挥平台,成为战疫“指挥部”。社领导平台谋划指挥,采编部门主任、记者及纸媒、新媒体、内参、评论、舆情、网站编辑集中平台办公,做到了采编指令传导顺畅明了,信息流转快速高效,一次采集多次利用,选题确定快速清晰,舆情分析研判迅速准确。

2.战术多点开花

在春节纸媒休刊期间,健康报微信矩阵、健康中国新媒体24小时滚动发稿,健康报网开辟“战疫”专区,聚合传播战疫稿件,疫情快报一日未停。节后,纸媒按计划“复工”,与新媒体融合作战。健康报战疫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段自如转换,内容传播无限放量,报系影响力日巨。据统计,1月20日至5月7日,健康报官方微信共发布文章3440篇。

3.武器装备精良

一是制作抗疫短视频。1月9日至3月17日,健康报快手号共制作视频170条,累计播放量超15亿,点赞量9000多万;健康报抖音号累计播放量6740万,点赞量132.8万。二是开辟多地现场直播连线。从方舱医院关闭,到武汉解封,再到援鄂医疗队荣归,单场观众超过200万。三是发起征集活动。“传递战疫正能量——致敬暖医”作品征集活动中,优秀作品在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央视频、喜马拉雅等平台推广。其中,健康中国APP与小程序设置专栏进行推荐,共征集作品179部;在腾讯视频设置专栏,共征集作品84部,总播放量721.8万。

4.战果成效显著

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各端自1月20日起每日首发疫情数据,并结合科普、视频、图文等形式。截至4月10日,“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发稿2450篇,总阅读量5177万;微博共发布2236条,总阅读量24亿,微博主持的话题词合计阅读量61.6亿;今日头条号累计发布疫情相关文章2450篇,总阅读量近36亿;百家号累计发布文章1614篇,总阅读量2.3亿;微视号、央视频号等累计发布视频639条,播放量近1亿。此外,“健康中国”抖音还联合发起“战胜疫情dou行动”话题,浏览量468.9亿。

服务升级 传承新时代使命担当

此次疫情,加速了健康报社转型的脚步,需求化定制服务为读者和用户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也使得健康报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是举办30余场“战疫”直播云会议。邀请了全国上百位院长、专家、援鄂医疗队成员、援外医疗队专家共同分享治疗经验,总结防控成效。其中,战疫全球直播系列,连线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多国医疗和疾控专家在线交流,得到了全球近百个国家观众的积极反馈,10万余名观众互动提交问题,为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健康报人的力量。

二是助力青年人成长。开设“我的战疫青春故事——医务青年系列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等专家与青年人围炉话桑麻,鼓励青年人奋斗升华。目前,该系列直播已完成6场,在线观看超过600万人。

三是以新闻大数据为基础,合作产出各类服务产品。通过借助大数据,健康报与国务院客户端合作推出全网数据最为全面的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查询服务,截至1月31日,访问次数729587次;与腾讯健康推出发热门诊查询及导航服务;在百度地图紧急上线“发热门诊地图”,覆盖全国300余个重点城市并持续更新;与阿里健康推出疫情动态地图等服务。

四是借助新媒体手段履行社会责任。与春雨医生合作推出免费义诊平台服务;与搜狗搜索推出全民战“疫”同程查询服务;与百度合作,在百度APP推出“共同战‘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识问答”;与平安智慧城市携手打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智能健康问答”功能;与学习强国合作,上线疫情学习强国题库,上线一周答题次数达1915.85万次。

五是联合疾控中心,拍摄疾控纪录片。2月18日,健康报社联合中国疾控及成都、济南、南京、沈阳、西安和湖南省疾控中心,拍摄6集系列纪录片《疫线疾控人》,用镜头记录疾控工作者的工作场景,让疾控人从幕后走到台前,触发观众的感动与思考。纪录片于4月中旬开播,引发了大量共鸣。

六是做好公益服务,体现行业媒体担当。借助互联网手段,健康报公益基金携手合作伙伴,为武汉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募集价值12万元口罩等防护物资,捐给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健康报公益基金还携手《传媒茶话会》设立“疫情报道者特别援助项目”,共募集资金231.35万元,专款援助湖北一线报道疫情防控的新闻工作者。

经过此次疫情“大考”,健康报社新闻宣传工作得到了检验和锻炼。未来,在融合发展的新起点上,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建设,努力创造更好成绩,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作者:健康报社社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金春妮审核: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凝聚行业斗志 书写抗疫华章
来源:《中国报业》 2020-07-30 10:50:41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报社紧紧围绕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职责,迅速启动应急报道预案,充分发挥健康报等纸媒“精”和“深”的“压舱石”作用,以及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快”和“新”的个性化特点,全力以赴做好疫情信息发布、防控宣传、舆论引导、防疫知识普及,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快速反应 当好抗疫宣传排头兵一是提早“备战”。2019年12月31日,健康报制作首期《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疫情舆情相关情况》舆情专报;2020年1月7日,健康报头版首次刊登疫情消息《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无死亡病例》;1月9日,抖音号推出首条肺炎病毒短视频《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元凶”初步判定》,播放量4072万;1月17日,健康报新闻版首次刊发科技消息《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获国际认可》,同日起,健康中国每天制作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视频,同步在抖音、快手、央视频等平台发布。二是提早“站位”。在感知和预判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不是一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报社于1月17日上午紧急成立疫情报道应急小组;1月20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委党组会精神,报社成立疫情报道应急领导小组(后升格为报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委党组对疫情防控宣传报道要求,统筹调度报社资源,及时掌握前线最新动态,调配前方采访力量,举全社之力完成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任务。三是提早“出兵”。疫情暴发初期,健康报第一时间派记者赴武汉采访报道,期间多次深入隔离“红区”,记录下大量感人故事。1月23日,要闻版刊发本报记者首次从武汉发回的现场报道《武汉,吹响抗疫集结号》。随着疫情战线的延长,报社不断加强武汉主战场的报道力量,最多同时有6名记者在武汉采访,并积极组织健康报各驻地记者站前线报道形成宣传合力,建立了“武汉报道组临时党支部”。中国记协、中国行业报协会等也宣传健康报一线采访记者事迹,为报社闻令而动、上下一盘棋的做法点赞。深度报道 唱响卫生健康主旋律作为行业报,健康报社紧紧抓住“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办报方针,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为卫生健康工作鼓与呼。1.紧紧抓住中央和国家卫健委应对疫情策略升级,忠实记录、权威解读,为行业颂歌一是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用果断的决策、坚定的信心、真挚的情怀,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指明了路径,注入了动力;二是记录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拱揖指麾、运筹帷幄,广泛调动各方力量,使全党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将制度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记录深入湖北一线的中央指导组,破浪前行、无惧风雨,展现出强大的决策部署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四是记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国家卫健委的一次次督导指导,查漏洞、补弱项,将一项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五是记录一场场新闻发布会,公开透明彰显自信担当,及时分享中国方案、传递中国信心、汇聚中国力量。2.紧紧抓住战疫中的标志性事件全力铺陈、不厌其详,为行业立传3月9日起,健康报以4组8个整版重磅推出“决战武汉”系列深度报道,其中,《生死金银潭》《一家方舱医院的创建史》《艰难防控路》《白衣执甲出征》等报道,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传播。而这样的“硬核”深度报道还有《马晓伟:向重症救治发起冲锋》《两个月,我们是这样扛过来的》《风暴眼中的生死坚守》等。据统计,1月21日至5月7日,健康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版面超过200个,原创发稿2000余篇,做到了新闻宣传报道立体起来、厚重起来、独特起来。3.紧紧盯住战疫中的“超级英雄”和标志性人物,书写事迹、弘扬精神,为行业立标一是关注坐标式人物。如1月31日,专版报道《钟南山:“像年轻人一样去奋斗”》;2月14日,专版推出《张文宏:不想当“网红”,只想做该做的事》;3月26日,中国卫生微信首发独家策划专访《解封在即,李兰娟首次披露武汉封城细节》。二是关注关键岗位的管理者。开设“抗疫先锋”“抗疫一线护士风采”“战疫院长访谈录”“抗疫·领航者访谈录”等专栏,先后报道了100多位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典型人物、英雄人物。三是关注抗疫中负重前行的普通人。如《这里的凌晨很忙碌》探访汉口医院隔离治疗区,反映医护人员的艰难与不易;《三处场馆连夜改造完成 移动方舱医院星夜支援》直击武汉方舱医院的创建过程;《武汉战“疫”胶着,社区防控形势严峻!》走进社区卫生中心和疑似患者家中。4.紧紧盯住战疫中的专家资源,为防控疫情送上科学武器1月23日起,健康报文化频道微信公众号会同纸媒,推送《心系武汉市民,心理专家委托我们发出的一封信》,共向武汉市民发出7封专家来信,在战疫初期这样的安慰和疏导引发强烈反响;1月25日,健康报官方微信发布《发热门诊量攀升!发烧、咳嗽别先自乱阵脚,盲目就医存在隐患!》,阅读量破200万;2月25日起,健康报开辟“合理用药·中国行动”专栏,文章从不同侧面普及预防新冠肺炎知识,引导受众正确对待疫情,科学预防病毒。此外,健康报社还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编写《海外留学生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成为外交部向海外留学生派送“健康包”的标配物品之一。说理论道 凝聚强大正能量在此次疫情防控报道中,健康报新闻评论紧紧围绕中央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节点,战疫中苗头性、典型性问题,做到了立意新鲜、说理透彻、言简意赅。据统计,1月21日至5月7日,仅在新闻版刊发的社论、时评、来论等共计85篇,凸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领作用。一是注重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防控时机及时发声,起到宣传鼓动、提振士气的作用。如1月22日,报纸刊发时评《众志成城,做好打硬仗的准备》;1月23日武汉封城,健康报微信公众号推出评论《大疫面前,没有旁观者》;3月19日,就多地支援湖北医疗队继续有序撤离,刊发时评《请铭记这群拼过命的人》;4月8日武汉解封,次日刊发社论《守望相助,终与你历劫重逢》。二是注重在重要措施出台后及时发声,提示工作重点,为战疫提供理性参考。如时评《全城动员排查,后续保障是关键》《战“疫”,要努力留下更多科研财富》《精准防控是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前提》。尤其是评论《紧盯新风险,在动态中防疫》,是在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上升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返程复工潮刚有苗头之时,提示要做好从静态防控到动态防控的转换。三是注重沟通社会、沟通群众,寻求理解和支持。如时评《全民战“疫”对非常举措要给予理解》《社区防疫战场亟待更多支援》等。其中,《爱护,是最好的致敬》借关爱医务人员政策文件的出台,点出致敬医务人员的最佳“姿势”是爱护。四是注重剖析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如评论《保护医护,要想得更周全》《别让形式主义拖基层防疫后腿》《疫情期间日常医疗千万别忽视》《健康码要从跨省互认到全国通行》《康复患者不应被二次伤害》等。五是注重发挥内参效力,为决策层提供参考。如1月31日,健康报赴武汉采访记者发出第一篇前方战疫内参(增刊)《武汉部分定点收治医院管理失控,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2月5日,编发内参《建议向湖北部分县(市)及时增派医疗队》,及时反映了基层呼声。矩阵发力 扩大传播效能突发的疫情,使健康报社融合工程的初步成效在实战中得到检验,融合工程的基本设想得以在实战中预演。1.战场集中指挥疫情初期,报社组建疫情防控应急报道指挥平台,成为战疫“指挥部”。社领导平台谋划指挥,采编部门主任、记者及纸媒、新媒体、内参、评论、舆情、网站编辑集中平台办公,做到了采编指令传导顺畅明了,信息流转快速高效,一次采集多次利用,选题确定快速清晰,舆情分析研判迅速准确。2.战术多点开花在春节纸媒休刊期间,健康报微信矩阵、健康中国新媒体24小时滚动发稿,健康报网开辟“战疫”专区,聚合传播战疫稿件,疫情快报一日未停。节后,纸媒按计划“复工”,与新媒体融合作战。健康报战疫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段自如转换,内容传播无限放量,报系影响力日巨。据统计,1月20日至5月7日,健康报官方微信共发布文章3440篇。3.武器装备精良一是制作抗疫短视频。1月9日至3月17日,健康报快手号共制作视频170条,累计播放量超15亿,点赞量9000多万;健康报抖音号累计播放量6740万,点赞量132.8万。二是开辟多地现场直播连线。从方舱医院关闭,到武汉解封,再到援鄂医疗队荣归,单场观众超过200万。三是发起征集活动。“传递战疫正能量——致敬暖医”作品征集活动中,优秀作品在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央视频、喜马拉雅等平台推广。其中,健康中国APP与小程序设置专栏进行推荐,共征集作品179部;在腾讯视频设置专栏,共征集作品84部,总播放量721.8万。4.战果成效显著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各端自1月20日起每日首发疫情数据,并结合科普、视频、图文等形式。截至4月10日,“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发稿2450篇,总阅读量5177万;微博共发布2236条,总阅读量24亿,微博主持的话题词合计阅读量61.6亿;今日头条号累计发布疫情相关文章2450篇,总阅读量近36亿;百家号累计发布文章1614篇,总阅读量2.3亿;微视号、央视频号等累计发布视频639条,播放量近1亿。此外,“健康中国”抖音还联合发起“战胜疫情dou行动”话题,浏览量468.9亿。服务升级 传承新时代使命担当此次疫情,加速了健康报社转型的脚步,需求化定制服务为读者和用户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也使得健康报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是举办30余场“战疫”直播云会议。邀请了全国上百位院长、专家、援鄂医疗队成员、援外医疗队专家共同分享治疗经验,总结防控成效。其中,战疫全球直播系列,连线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多国医疗和疾控专家在线交流,得到了全球近百个国家观众的积极反馈,10万余名观众互动提交问题,为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健康报人的力量。二是助力青年人成长。开设“我的战疫青春故事——医务青年系列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等专家与青年人围炉话桑麻,鼓励青年人奋斗升华。目前,该系列直播已完成6场,在线观看超过600万人。三是以新闻大数据为基础,合作产出各类服务产品。通过借助大数据,健康报与国务院客户端合作推出全网数据最为全面的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查询服务,截至1月31日,访问次数729587次;与腾讯健康推出发热门诊查询及导航服务;在百度地图紧急上线“发热门诊地图”,覆盖全国300余个重点城市并持续更新;与阿里健康推出疫情动态地图等服务。四是借助新媒体手段履行社会责任。与春雨医生合作推出免费义诊平台服务;与搜狗搜索推出全民战“疫”同程查询服务;与百度合作,在百度APP推出“共同战‘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识问答”;与平安智慧城市携手打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智能健康问答”功能;与学习强国合作,上线疫情学习强国题库,上线一周答题次数达1915.85万次。五是联合疾控中心,拍摄疾控纪录片。2月18日,健康报社联合中国疾控及成都、济南、南京、沈阳、西安和湖南省疾控中心,拍摄6集系列纪录片《疫线疾控人》,用镜头记录疾控工作者的工作场景,让疾控人从幕后走到台前,触发观众的感动与思考。纪录片于4月中旬开播,引发了大量共鸣。六是做好公益服务,体现行业媒体担当。借助互联网手段,健康报公益基金携手合作伙伴,为武汉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募集价值12万元口罩等防护物资,捐给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健康报公益基金还携手《传媒茶话会》设立“疫情报道者特别援助项目”,共募集资金231.35万元,专款援助湖北一线报道疫情防控的新闻工作者。经过此次疫情“大考”,健康报社新闻宣传工作得到了检验和锻炼。未来,在融合发展的新起点上,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建设,努力创造更好成绩,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作者:健康报社社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