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的南花农场,百余亩连片麦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长长的麦穗已经开始变黄。“今年小麦苗情整体较好,如果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夏粮有望再获丰收。”5月10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志峰望着眼前的麦田充满信心。
粮稳天下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两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施策、同向发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69亿元,同比增长9.6%,交出了高分答卷,当好了“战略后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4月28日,在阳曲县凌井店乡西郭湫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机手正在抢墒播种谷子,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全部上阵、穿梭不停。村民们说:“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种好优质谷子‘多产粮、产好粮’”。2019年、2020年我省共投入资金96亿元,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40万亩;探索市场化推进路径,委托大地控股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同步开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57亿亩次,完成深松整地2400万亩。
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42.4亿公斤,亩产303.4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全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2%。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省坚持把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围绕“土、肥、水、种、技、机、绿”重点发力,融合推进耕地质量提升等八大工程,在4市15县整建制推进封闭示范,创建120个示范片,实现了县县有示范、区域有标准、片区有品牌。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打好种业优势牌,我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自主创新等“六大工程”,建设海南南繁育种基地500亩,打造优质杂粮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5月10日,立足优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的山西杂粮出口平台和山西农业大学杂粮研究院在忻州市挂牌运营。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岳继和表示:“我省现存作物种质资源189种7万余份,其中杂粮种质资源近4万份。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山西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政策支撑体系,实现种质资源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立足特色资源禀赋 做大做强精深加工
5月4日,功能食品山西重点实验室建设座谈会在山西农谷金砖五谷食品有限公司召开,这是山西农谷如火如荼推进建设的一个缩影。我省高位推进三大省级战略,山西农谷坚持“以农为本,以谷为核”,全力打造“四高地一先行区”,基本实现“三年成势”目标。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粮经饲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50:19:31。运城果业平台坚持出口示范带动,苹果出口占全国总量的近1/5。
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牵引,我省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整合资金1亿元,全省黄花面积发展到28万亩,总产值9亿余元,带动1.5万贫困户脱贫致富。致力于把山西药茶打造成中国第七大茶系,药茶加工企业发展到250多家、产品500多款、专利300项,产值超过5亿元。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实现2186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820亿元。“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高起点建设,“南果”平台水果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量的80%以上,“中粮”出口平台带动全省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342万亩,“北肉”平台大同国际陆港建成投用,怀仁羔羊肉交易会连续举办三届,交易金额46亿元。
北上京津冀,东进长三角,南下粤港澳,山西特优农产品“走出去”,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30余家农业企业入驻上海国际食品产业园,广州“每月一品”推介山西特色农产品,51个“圳品”率先进入深圳市场……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环境美了收入高了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曾经这样的农村厕所再也不复存在。长治市屯留区丰宜镇西夏旺村村民张保庆说:“现在我家的厕所不用水、自发酵、无异味。”截至目前,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95.2%,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率100%,2214个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3.3%,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我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惠及广大农民。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面积5161.8万亩,颁证率99.2%。清徐、平遥、泽州3个县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省集体经济组织折股量化完成率99.5%,农民累计分红5亿元。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57万人次,培育土地托管服务主体3.2万个,托管面积达到1980万亩。
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三零”单位创建为统领,深化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全省2/3的行政村达到“三零”标准。大同灵丘、阳泉郊区、长治长子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区),同步开展示范村镇创建。在1市10县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从政策、项目资金、体制机制衔接等方面先行先试。
产业发展了,环境优美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心情也舒畅了,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9元,增长16.5%,快于全国0.2个百分点。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记者 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