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通过强化产业带动、驻村帮扶、农村改革等方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亚:产业花开 致富果来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25 14:5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我们要乘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列车’,在增收上争取新突破,让日子越过越好。”近日,三亚市崖州区赤草村林下文昌鸡合作养殖项目将2500只文昌鸡放到脱贫户董志成家果园养殖,再次激发出他的奋斗意志。


  近年来,三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强化产业带动、驻村帮扶、农村改革等方式,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发展添动力


  “有‘博士村长’的指导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有信心养好文昌鸡。”董志成说。原来,赤草村林下文昌鸡合作养殖项目依托“博士村长”魏立民及其团队的专业技术,采取“村委会+工作队+脱贫户”的合作养殖方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让文昌鸡养殖成为富民兴农的幸福产业。


  从项目规划到场地选址、从搭建鸡舍到引进鸡苗……赤草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齐上阵,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博士村长”魏立民提供了第一批鸡苗、饲料以及技术指导,董志成提供养殖场地和负责日常管理,赤草村林下文昌鸡合作养殖项目热热闹闹开展了起来。据悉,本批次文昌鸡预计将带来约10万元收益。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需要产业发展再提速、质量再提升。近年来,三亚充分挖掘各个乡村的潜在资源优势和其蕴含的独特魅力,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发展,焕发出新生机。


  三亚市海棠区洪李村立足优势条件,采取“政府+村集体+公司+农户”方式发展鳄鱼养殖产业。政府负责衔接财政专项资金购买鳄鱼、委托企业养殖,村集体负责组织村民加入,企业负责基地运营、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在多方的共同协作下,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


  三亚市天涯区台楼村火龙果种植基地里,一颗颗红彤彤的火龙果挂在绿油油的枝干上,当夜幕降临,一排排照明灯亮起,场面十分壮观。该村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火龙果种植产业模式,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吸纳周边村民务工增收;


  ……


  三亚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制+清单制”强队伍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来的帮扶干部,他为我们村办了不少实事……”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说起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肖春雷,不少村民称赞道。


  自2021年驻村以来,肖春雷一待就是3年。作为三亚市热带科学研究院一名高级农艺师,肖春雷发挥所长,结合那受村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彩虹西瓜、苹果青枣、紫色释迦等“新奇特优”产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据统计,那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24.6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175.13万元,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68元增长到25502元。


  跟肖春雷一样,广大的驻村帮扶干部扎根一线,履职尽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队伍聚焦党建引领聚合力,着力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书写了一个个担当作为的奋进故事。


  近年来,三亚市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责任制+清单制”切实解决帮扶队伍“管不实、不想干、干不好”的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责任制+清单制”具体指的是:加强管理,压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村“两委”干部三支队伍责任;建立清单,明确“干什么”“怎么干”两项工作任务;督导检查,确保落实“三个三”(“三清三实三保障”)。


  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出台,压实了三支队伍的责任。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队监督管理的十四条措施》,着力解决乡村振兴工作队存在的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突出问题;《关于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工作队派出单位捆绑责任的通知》,压实派出单位驻村任务、跟踪管理、待遇保障、考核结果“四个捆绑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帮扶联系人管理工作的十项措施》,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推动帮扶联系人把工作做在平时、抓在经常。


  建立清单,明确“干什么”。三亚组织对有关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分层级细化工作任务。市级印发了《三亚市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工作“明白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清单》(分区按季度分解),区级进一步结合实际,细化形成各村帮扶工作任务清单,让帮扶干部清楚“干什么”。


  知道“干什么”,更要懂得“怎么干”。三亚以“线上线下齐发力、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帮扶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市区两级累计培训7批次1076人次,培训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乡村振兴中队长、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联系人。为提升效果,培训班以1项工作内容、1个村为切入点,由帮扶干部、业务骨干作为主讲人,通过研讨的方式带入,提高参训人员的带入感,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按照“三清三实三保障”(即政策清、民情清、村情清,监测户应纳尽纳真实、风险消除真实、收入测算真实,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的要求,该市持续加强常态化指导。加强市、区两级联动,开展对驻村工作队的交叉检查,共完成5轮全覆盖暗访督导和交叉检查工作,形成《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导情况(第一轮)的报告》等4篇报告,对13个单位发出通报,对10名帮扶联系人开展谈话提醒。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唐华介绍,通过上述措施,该市乡村振兴帮扶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7223元(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8月30日),同比增长12.1%,低收入后25%的收入下降脱贫户全部清零;7月以来新增监测对象34户136人,同比增长278%,2年以上未消除风险监测户4户14人,占比从5月份的27%降到5.2%。


  农村改革促发展


  “民宿、农家乐、莲花池……村里业态越来越多,乡亲们吃上‘旅游饭’,钱包鼓起来。”说起家乡的发展变化,三亚市天涯区抱前村村民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而在过去,抱前村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村集体经济单一、薄弱。


  变化源于改革。近年来,抱前村积极探索土地改革新模式,盘活闲置资源,做活优势产业,激活村集体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引领,沃土生“金”,不仅打开了致富之门,也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黄金锁”。


  数据显示,2023年,抱前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万余元,与2016年的3万元相比有明显增长,逐步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抱前村,也是三亚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三亚全面提速农村改革步伐,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大限度地转换发展动能和释放改革红利。


  在传统农村经济模式中,农村闲置资源难以高效利用,资源流动性差。三亚率先在全省成立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运行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有效促进了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与要素流动。目前,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平台成交总额突破3亿元。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柯用春表示,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三亚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李艳玫)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三亚:产业花开 致富果来
来源:海南日报 2024-10-25 14:51:15
      “我们要乘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列车’,在增收上争取新突破,让日子越过越好。”近日,三亚市崖州区赤草村林下文昌鸡合作养殖项目将2500只文昌鸡放到脱贫户董志成家果园养殖,再次激发出他的奋斗意志。近年来,三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强化产业带动、驻村帮扶、农村改革等方式,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添动力“有‘博士村长’的指导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有信心养好文昌鸡。”董志成说。原来,赤草村林下文昌鸡合作养殖项目依托“博士村长”魏立民及其团队的专业技术,采取“村委会+工作队+脱贫户”的合作养殖方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让文昌鸡养殖成为富民兴农的幸福产业。从项目规划到场地选址、从搭建鸡舍到引进鸡苗……赤草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齐上阵,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博士村长”魏立民提供了第一批鸡苗、饲料以及技术指导,董志成提供养殖场地和负责日常管理,赤草村林下文昌鸡合作养殖项目热热闹闹开展了起来。据悉,本批次文昌鸡预计将带来约10万元收益。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需要产业发展再提速、质量再提升。近年来,三亚充分挖掘各个乡村的潜在资源优势和其蕴含的独特魅力,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发展,焕发出新生机。三亚市海棠区洪李村立足优势条件,采取“政府+村集体+公司+农户”方式发展鳄鱼养殖产业。政府负责衔接财政专项资金购买鳄鱼、委托企业养殖,村集体负责组织村民加入,企业负责基地运营、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在多方的共同协作下,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三亚市天涯区台楼村火龙果种植基地里,一颗颗红彤彤的火龙果挂在绿油油的枝干上,当夜幕降临,一排排照明灯亮起,场面十分壮观。该村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火龙果种植产业模式,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吸纳周边村民务工增收;……三亚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责任制+清单制”强队伍“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来的帮扶干部,他为我们村办了不少实事……”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说起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肖春雷,不少村民称赞道。自2021年驻村以来,肖春雷一待就是3年。作为三亚市热带科学研究院一名高级农艺师,肖春雷发挥所长,结合那受村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彩虹西瓜、苹果青枣、紫色释迦等“新奇特优”产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据统计,那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24.6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175.13万元,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68元增长到25502元。跟肖春雷一样,广大的驻村帮扶干部扎根一线,履职尽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队伍聚焦党建引领聚合力,着力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书写了一个个担当作为的奋进故事。近年来,三亚市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责任制+清单制”切实解决帮扶队伍“管不实、不想干、干不好”的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责任制+清单制”具体指的是:加强管理,压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村“两委”干部三支队伍责任;建立清单,明确“干什么”“怎么干”两项工作任务;督导检查,确保落实“三个三”(“三清三实三保障”)。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出台,压实了三支队伍的责任。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队监督管理的十四条措施》,着力解决乡村振兴工作队存在的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突出问题;《关于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工作队派出单位捆绑责任的通知》,压实派出单位驻村任务、跟踪管理、待遇保障、考核结果“四个捆绑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帮扶联系人管理工作的十项措施》,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推动帮扶联系人把工作做在平时、抓在经常。建立清单,明确“干什么”。三亚组织对有关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分层级细化工作任务。市级印发了《三亚市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工作“明白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清单》(分区按季度分解),区级进一步结合实际,细化形成各村帮扶工作任务清单,让帮扶干部清楚“干什么”。知道“干什么”,更要懂得“怎么干”。三亚以“线上线下齐发力、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帮扶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市区两级累计培训7批次1076人次,培训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乡村振兴中队长、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联系人。为提升效果,培训班以1项工作内容、1个村为切入点,由帮扶干部、业务骨干作为主讲人,通过研讨的方式带入,提高参训人员的带入感,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按照“三清三实三保障”(即政策清、民情清、村情清,监测户应纳尽纳真实、风险消除真实、收入测算真实,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的要求,该市持续加强常态化指导。加强市、区两级联动,开展对驻村工作队的交叉检查,共完成5轮全覆盖暗访督导和交叉检查工作,形成《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导情况(第一轮)的报告》等4篇报告,对13个单位发出通报,对10名帮扶联系人开展谈话提醒。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唐华介绍,通过上述措施,该市乡村振兴帮扶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7223元(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8月30日),同比增长12.1%,低收入后25%的收入下降脱贫户全部清零;7月以来新增监测对象34户136人,同比增长278%,2年以上未消除风险监测户4户14人,占比从5月份的27%降到5.2%。农村改革促发展“民宿、农家乐、莲花池……村里业态越来越多,乡亲们吃上‘旅游饭’,钱包鼓起来。”说起家乡的发展变化,三亚市天涯区抱前村村民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而在过去,抱前村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村集体经济单一、薄弱。变化源于改革。近年来,抱前村积极探索土地改革新模式,盘活闲置资源,做活优势产业,激活村集体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引领,沃土生“金”,不仅打开了致富之门,也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黄金锁”。数据显示,2023年,抱前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万余元,与2016年的3万元相比有明显增长,逐步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抱前村,也是三亚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三亚全面提速农村改革步伐,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大限度地转换发展动能和释放改革红利。在传统农村经济模式中,农村闲置资源难以高效利用,资源流动性差。三亚率先在全省成立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运行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有效促进了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与要素流动。目前,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平台成交总额突破3亿元。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柯用春表示,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三亚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李艳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