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巴东红:峡江之畔,登“堂”出山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24 16:16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饮长江水、品巴东红。


  巴东是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陆羽所著《茶经》以巴东开篇。


  从保持传统工艺到传承创新,近年来,巴东立足县情,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种植面积20.6万亩(其中野茶2.6万亩,100年以上的古野茶树12000多株),可采面积12万亩,总产值突破5.2亿元,成为巴东县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印证!


  八百里巴东,八百里茶韵。这片芳菲数千年的绿叶,正慢慢飞出大山,香飘四海……


  巴东红横空出世


  巴东,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正山堂,金骏眉红茶创始企业。两者相隔千里,因何在一起?


  “因为一片神奇的叶子——茶。”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张赛林表示,从2010年开始,正山堂就尝试走出福建武夷山,把金骏眉工艺与其他省份的知名茶资源相结合,制作既具有清香甘甜特点又具有地方风味的骏眉红茶。


  基于巴东茶产业基础和茶文化底蕴,2017年9月,正山堂派考察团前往巴东采样试制红茶。样茶色香味俱佳,品质好,为双方合作打下了基础。次年1月,巴东县人民政府与正山堂茶业签订了《合作开发巴东红加工协议》。2019年3月,正山堂与巴东县城投公司正式签约,成立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开展地企合作,共同开发巴东红茶区域公用品牌。这标志着巴东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启了由“绿”变“红”的新征程。


  张赛林表示,作为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巴东茶文化底蕴深厚,茶资源富集。尤其是富含硒元素的古茶树群落,其品质更是赢得茶界广泛赞誉。


  5年时间,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在巴东县建成特色原料基地3500亩,培植正山优选系列等特色品种680亩,保护开发小神农架野茶1200亩。通过正山堂金骏眉工艺研制的系列茶产品,一经上市便火爆出圈。其中,小神农架野茶、巴东红分别获得世界红茶产品质量金奖和银奖,巴东红、巫峡小叶茶、小神农架野茶、武陵之春4个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巴东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巴东红成为全县茶产业公共品牌。巴东红品牌也通过冠名动车、登陆央视,参加各类茶博会,全方位、立体化推介,实现了质的飞跃和传播。目前,巴东已成为正山堂在全国13大核心产区之一,北京、天津、陕西等大中城市经销商(代理商)及门店达150多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大关。


  铺就乡村振兴路


  金秋十月,走进绿葱坡镇中村村,50多岁的茶农赵金在茶园里逐行逐株锄草、垒行。今年,赵金家的6亩茶园收入已超2万元。


  中村村产茶区域海拔均在800米至1300米,云雾缭绕,植被茂密,且多为砂质土壤,PH值在4.5至5.5间,是生长优质茶的理想之所。


  中村村种茶历史悠久,在宋代,当地茶曾作为贡茶上供朝廷。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村村经历了5次茶产业发展,但都因缺乏市场主体带动、茶园管理不善等原因,茶产业未能为村民带来福音。


  转机在2019年,正山堂巴东红公司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在中村村建立巴东红原料基地,并与该村茶农签订20年的鲜叶销售合同。


  “计划通过3年时间,建成5000亩正山堂巴东红标准化茶园。”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谭立才表示,一杯好红茶,必有一个好品种,公司通过引进正山优选1号、3号、中茗7号等优良茶树品种,新建生态茶园680亩,改造管护老茶园2800多亩,带领村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红茶特色原料基地。


  “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的竭力扶持,中村村的茶产业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势头。”中村村党支部书记李亚洲表示,在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的带动下,5年间,全村茶产业年收入超900万元。这不仅让村民看到种茶的希望,更为村民增收致富培育了支柱产业。


  受益的还有沿渡河镇小神农架村。2019年3月,小神农架村原党支部书记王石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生长在小神农架山林中的野茶图片,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随后,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组织专家前往小神农架村实地考察,发现村里有千余亩野茶群落,且全部生长在万亩丛林之间。在野茶群落中,发现8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18株,绝大多数茶树的树龄都在100年以上,是不可多得的茶叶宝藏。


  经采样研制,专家认为小神农架区域的野茶与草木共生,无人为干预,天然有机,加上生长海拔高,早晚温差大,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茶味清香浓郁、生津回甘、喉韵悠长。


  正山堂巴东红公司随即将小神农架村分布的1200亩野茶确立为鲜叶采购区。这几年,每到4月下旬至5月,小神农架村每天都有100多名村民进山采摘野茶。


  “虽然采野茶很艰难,但每年采一季,一二十天时间,就可以挣好几万元,辛苦也值得。”小神农架村村民刘古菊说。


  今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正山堂骏眉中国和正山堂巴东红品牌推广代表,乘船沿溪水而上,深入小神农架村,实地考察野茶基地。


  “这里的野茶资源确实好,我们在攀爬茶山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茶农的辛苦。想来我们每喝的一杯好茶都是来之不易的。”正山堂巴东红品牌推广代表刘秀说。


  2019年以来,该公司在小神农架村收购野茶鲜叶28万多公斤,村民累计收入750万元,受益农户达230多户。


  科技赋能新活力


  9月20日,湖北省科技服务茶产业链“515”行动暨茶树高效建园及加工提质集成技术推广现场观摩活动在巴东举行。


  作为茶产业链“515”行动示范应用主体,在中村村生态茶园,项目专家团队围绕正山堂巴东红公司茶产业链技术需求开展精准对接,就茶树高效建园、茶叶加工提质等作技术培训。


  科技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始终坚持文化传承、工艺创新、科技赋能三轮驱动,推动“三茶统筹”,高效发展。


  2022年,巴东红骏眉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正山堂巴东红公司与恩施州农科院签订《巴东红骏眉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被聘任为巴东县茶产业链建设专家顾问。


  2023年,正山堂巴东红公司成功申报并创办“恩施州巴东红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与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建立了院企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巴东小神农架野生茶树资源调查与研究开发》获得省科技厅批准。


  一项项重要科技创新举措,为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创新发展集聚了专家人才,搭建了科研平台,推动“正山堂·巴东红”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形成硒产品、红茶产品、旅游产品、岩茶产品等19个系列超50多款产品,提升了巴东红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助力巴东县获评“2023年度茶业投资价值新锐县域”和“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两项殊荣,有效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围绕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目标,做好‘三茶统筹’文章,建实基地、建优品质、建强品牌,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巴东红力量。”谭立才表示。(撰文:黄华 谭政)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巴东红:峡江之畔,登“堂”出山
来源:湖北日报 2024-10-24 16:16:36
      饮长江水、品巴东红。巴东是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陆羽所著《茶经》以巴东开篇。从保持传统工艺到传承创新,近年来,巴东立足县情,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种植面积20.6万亩(其中野茶2.6万亩,100年以上的古野茶树12000多株),可采面积12万亩,总产值突破5.2亿元,成为巴东县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印证!八百里巴东,八百里茶韵。这片芳菲数千年的绿叶,正慢慢飞出大山,香飘四海……巴东红横空出世巴东,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正山堂,金骏眉红茶创始企业。两者相隔千里,因何在一起?“因为一片神奇的叶子——茶。”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张赛林表示,从2010年开始,正山堂就尝试走出福建武夷山,把金骏眉工艺与其他省份的知名茶资源相结合,制作既具有清香甘甜特点又具有地方风味的骏眉红茶。基于巴东茶产业基础和茶文化底蕴,2017年9月,正山堂派考察团前往巴东采样试制红茶。样茶色香味俱佳,品质好,为双方合作打下了基础。次年1月,巴东县人民政府与正山堂茶业签订了《合作开发巴东红加工协议》。2019年3月,正山堂与巴东县城投公司正式签约,成立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开展地企合作,共同开发巴东红茶区域公用品牌。这标志着巴东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启了由“绿”变“红”的新征程。张赛林表示,作为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巴东茶文化底蕴深厚,茶资源富集。尤其是富含硒元素的古茶树群落,其品质更是赢得茶界广泛赞誉。5年时间,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在巴东县建成特色原料基地3500亩,培植正山优选系列等特色品种680亩,保护开发小神农架野茶1200亩。通过正山堂金骏眉工艺研制的系列茶产品,一经上市便火爆出圈。其中,小神农架野茶、巴东红分别获得世界红茶产品质量金奖和银奖,巴东红、巫峡小叶茶、小神农架野茶、武陵之春4个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巴东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巴东红成为全县茶产业公共品牌。巴东红品牌也通过冠名动车、登陆央视,参加各类茶博会,全方位、立体化推介,实现了质的飞跃和传播。目前,巴东已成为正山堂在全国13大核心产区之一,北京、天津、陕西等大中城市经销商(代理商)及门店达150多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大关。铺就乡村振兴路金秋十月,走进绿葱坡镇中村村,50多岁的茶农赵金在茶园里逐行逐株锄草、垒行。今年,赵金家的6亩茶园收入已超2万元。中村村产茶区域海拔均在800米至1300米,云雾缭绕,植被茂密,且多为砂质土壤,PH值在4.5至5.5间,是生长优质茶的理想之所。中村村种茶历史悠久,在宋代,当地茶曾作为贡茶上供朝廷。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村村经历了5次茶产业发展,但都因缺乏市场主体带动、茶园管理不善等原因,茶产业未能为村民带来福音。转机在2019年,正山堂巴东红公司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在中村村建立巴东红原料基地,并与该村茶农签订20年的鲜叶销售合同。“计划通过3年时间,建成5000亩正山堂巴东红标准化茶园。”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谭立才表示,一杯好红茶,必有一个好品种,公司通过引进正山优选1号、3号、中茗7号等优良茶树品种,新建生态茶园680亩,改造管护老茶园2800多亩,带领村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红茶特色原料基地。“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的竭力扶持,中村村的茶产业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势头。”中村村党支部书记李亚洲表示,在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的带动下,5年间,全村茶产业年收入超900万元。这不仅让村民看到种茶的希望,更为村民增收致富培育了支柱产业。受益的还有沿渡河镇小神农架村。2019年3月,小神农架村原党支部书记王石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生长在小神农架山林中的野茶图片,引起外界高度关注。随后,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组织专家前往小神农架村实地考察,发现村里有千余亩野茶群落,且全部生长在万亩丛林之间。在野茶群落中,发现8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18株,绝大多数茶树的树龄都在100年以上,是不可多得的茶叶宝藏。经采样研制,专家认为小神农架区域的野茶与草木共生,无人为干预,天然有机,加上生长海拔高,早晚温差大,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茶味清香浓郁、生津回甘、喉韵悠长。正山堂巴东红公司随即将小神农架村分布的1200亩野茶确立为鲜叶采购区。这几年,每到4月下旬至5月,小神农架村每天都有100多名村民进山采摘野茶。“虽然采野茶很艰难,但每年采一季,一二十天时间,就可以挣好几万元,辛苦也值得。”小神农架村村民刘古菊说。今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正山堂骏眉中国和正山堂巴东红品牌推广代表,乘船沿溪水而上,深入小神农架村,实地考察野茶基地。“这里的野茶资源确实好,我们在攀爬茶山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茶农的辛苦。想来我们每喝的一杯好茶都是来之不易的。”正山堂巴东红品牌推广代表刘秀说。2019年以来,该公司在小神农架村收购野茶鲜叶28万多公斤,村民累计收入750万元,受益农户达230多户。科技赋能新活力9月20日,湖北省科技服务茶产业链“515”行动暨茶树高效建园及加工提质集成技术推广现场观摩活动在巴东举行。作为茶产业链“515”行动示范应用主体,在中村村生态茶园,项目专家团队围绕正山堂巴东红公司茶产业链技术需求开展精准对接,就茶树高效建园、茶叶加工提质等作技术培训。科技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始终坚持文化传承、工艺创新、科技赋能三轮驱动,推动“三茶统筹”,高效发展。2022年,巴东红骏眉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正山堂巴东红公司与恩施州农科院签订《巴东红骏眉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被聘任为巴东县茶产业链建设专家顾问。2023年,正山堂巴东红公司成功申报并创办“恩施州巴东红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与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建立了院企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巴东小神农架野生茶树资源调查与研究开发》获得省科技厅批准。一项项重要科技创新举措,为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创新发展集聚了专家人才,搭建了科研平台,推动“正山堂·巴东红”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形成硒产品、红茶产品、旅游产品、岩茶产品等19个系列超50多款产品,提升了巴东红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助力巴东县获评“2023年度茶业投资价值新锐县域”和“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两项殊荣,有效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围绕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目标,做好‘三茶统筹’文章,建实基地、建优品质、建强品牌,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巴东红力量。”谭立才表示。(撰文:黄华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