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帮养殖企业解困 助种植大户增收
夏邑县:绿色种养循环“点亮”美丽乡村
    来源:大河报 发布时间:2024-10-15 16:3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夏邑县中峰乡冯楼村冯丽家庭农场在施撒农家肥料


夏邑县骆集乡义田庄村村民彭世友采取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实现羊肥粮丰。


  “绿色种养循环是指通过促进种养适配、生态循环发展,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科学有效地利用粪肥资源,实现种植和养殖的互补和互动。”10月13日,夏邑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福民来到2024年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点骆集乡义田庄村,为准备秋种的村民讲解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入秋以来,夏邑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大力宣传绿色种养的好处,提高群众对绿色种养的认识,积极配合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我种有6亩地,喂了20多只羊,在政府的指导下,减少了10%的化肥使用量,增产明显。”70多岁的彭世友一手拿着《畜禽粪肥还田技术指导手册》,一手拿着刚掰下来的玉米高兴地说,他种的玉米在一个村都数得着。


  夏邑县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中国蛋鸭之乡”“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和“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牛、羊、猪、鸡、鸭等畜禽每年约产生250万吨畜禽粪污。


  为解决粪污处理难题,2021年起,夏邑县已连续4年实施河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促进生产主体种养小循环和区域种养对接中循环,在科学评估种植业粪肥需求和负荷消纳能力的基础上,全县推进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实现粪污变废为宝,经济环保双赢 ,推动实现生态循环和绿色发展。


  “政府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解决了种植户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地的影响,一举两得。”组织施肥的夏邑县绿能生物有机肥料厂负责人高级农艺师李道修说。


  “我一年养殖种鸭5万只左右,年产粪污3000多立方米,堆没地方堆,放没地方放,很是愁人。与夏邑县冯丽家庭农场合作后,他们定期免费前来收集粪污,解决了让我头痛的大问题。”夏邑县中峰乡刘古同村养鸭大户陈海军说。


  冯丽家庭农场负责人冯丽是个“女强人”,她和其合伙人租种了700多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每年肥料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为减少种地投入,改善土壤结构,她又建成“地力加油站”,收集周边16家养殖场的粪污,通过发酵处理后,除满足自己使用外,还免费让周边冯楼、刘古同、吴楼等6个行政村1.8万亩耕地吃上“营养餐”,实现种养结合、粪肥还田、变废为宝、提升地力。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的12个地力“加油站”共收集处理畜禽粪污16万吨,储备粪肥7.6万吨,完成粪肥还田12.9万多亩。


  “我承包的10亩耕地,这几年都使用了政府免费提供的粪肥,施粪肥后增产达10%左右,同时化肥使用量也有所下降,实现节支增效。”夏邑县骆集乡义田庄村农民于红高兴地说。


  在夏邑县杨集镇,夏邑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每年育肥4万多头商品猪,同时出栏仔猪10多万头,每年粪肥量达12万方左右。该公司在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建成高标准的粪污处理设施,固液分离,并把发酵好的沼液输送管网埋到杨一、锉楼、菜园村等村8000余亩的田间地头,每50亩设一个出水口,免费让村民使用,受到群众的欢迎。


  “我们为群众提供液肥,不仅改善了环境,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还可以节约灌溉用水,节约资源。”该公司负责人王鹏羿说。


  该县还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机制,支持服务组织参与粪肥还田服务,上连养殖主体,下接种植主体,签订三方服务合同,建立全程可追溯机制,实现县域内粪肥还田全追溯,全县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夏邑县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机制,对畜禽粪污全部收集、规范处理、科学喷施等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形成养殖企业粪污处理付费、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奖补、应用主体(农户)成本分摊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财政资金退出后,服务组织仍然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多赢目标,让高质量畜牧业“点亮”美丽乡村。(记者 陈海峰 实习生 余果泽 通讯员 夏天 文图)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夏邑县:绿色种养循环“点亮”美丽乡村
来源:大河报 2024-10-15 16:34:48
      夏邑县中峰乡冯楼村冯丽家庭农场在施撒农家肥料夏邑县骆集乡义田庄村村民彭世友采取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实现羊肥粮丰。“绿色种养循环是指通过促进种养适配、生态循环发展,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科学有效地利用粪肥资源,实现种植和养殖的互补和互动。”10月13日,夏邑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福民来到2024年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点骆集乡义田庄村,为准备秋种的村民讲解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入秋以来,夏邑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大力宣传绿色种养的好处,提高群众对绿色种养的认识,积极配合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我种有6亩地,喂了20多只羊,在政府的指导下,减少了10%的化肥使用量,增产明显。”70多岁的彭世友一手拿着《畜禽粪肥还田技术指导手册》,一手拿着刚掰下来的玉米高兴地说,他种的玉米在一个村都数得着。夏邑县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中国蛋鸭之乡”“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和“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牛、羊、猪、鸡、鸭等畜禽每年约产生250万吨畜禽粪污。为解决粪污处理难题,2021年起,夏邑县已连续4年实施河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促进生产主体种养小循环和区域种养对接中循环,在科学评估种植业粪肥需求和负荷消纳能力的基础上,全县推进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实现粪污变废为宝,经济环保双赢,推动实现生态循环和绿色发展。“政府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解决了种植户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地的影响,一举两得。”组织施肥的夏邑县绿能生物有机肥料厂负责人高级农艺师李道修说。“我一年养殖种鸭5万只左右,年产粪污3000多立方米,堆没地方堆,放没地方放,很是愁人。与夏邑县冯丽家庭农场合作后,他们定期免费前来收集粪污,解决了让我头痛的大问题。”夏邑县中峰乡刘古同村养鸭大户陈海军说。冯丽家庭农场负责人冯丽是个“女强人”,她和其合伙人租种了700多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每年肥料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为减少种地投入,改善土壤结构,她又建成“地力加油站”,收集周边16家养殖场的粪污,通过发酵处理后,除满足自己使用外,还免费让周边冯楼、刘古同、吴楼等6个行政村1.8万亩耕地吃上“营养餐”,实现种养结合、粪肥还田、变废为宝、提升地力。截至目前,该县建成的12个地力“加油站”共收集处理畜禽粪污16万吨,储备粪肥7.6万吨,完成粪肥还田12.9万多亩。“我承包的10亩耕地,这几年都使用了政府免费提供的粪肥,施粪肥后增产达10%左右,同时化肥使用量也有所下降,实现节支增效。”夏邑县骆集乡义田庄村农民于红高兴地说。在夏邑县杨集镇,夏邑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每年育肥4万多头商品猪,同时出栏仔猪10多万头,每年粪肥量达12万方左右。该公司在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建成高标准的粪污处理设施,固液分离,并把发酵好的沼液输送管网埋到杨一、锉楼、菜园村等村8000余亩的田间地头,每50亩设一个出水口,免费让村民使用,受到群众的欢迎。“我们为群众提供液肥,不仅改善了环境,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还可以节约灌溉用水,节约资源。”该公司负责人王鹏羿说。该县还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机制,支持服务组织参与粪肥还田服务,上连养殖主体,下接种植主体,签订三方服务合同,建立全程可追溯机制,实现县域内粪肥还田全追溯,全县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夏邑县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机制,对畜禽粪污全部收集、规范处理、科学喷施等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形成养殖企业粪污处理付费、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奖补、应用主体(农户)成本分摊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财政资金退出后,服务组织仍然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多赢目标,让高质量畜牧业“点亮”美丽乡村。(记者陈海峰实习生余果泽通讯员夏天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