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臭水沟现在变成了广场,我们终于有了休闲的地方。”国庆假期,回乡探亲的陈女士对镇上新建成的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广场赞不绝口。
近年来,江津区中山镇秉持着“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理念,聚焦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建成了中山有史以来第一个标准化综合农贸市场、第一个规范化公共停车场、第一个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广场等项目,持续纵深推进美丽宜居示范镇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场镇有“面子”更有“里子”,持续焕发新活力,蝶变焕新颜。
一年接着一年干
谱写美丽宜居崭新篇章
依山傍水,与周边山水林田融为一体。漫步中山镇,你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为全市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之一,2022年以来,中山镇紧抓这一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按照全市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要求,一年接着一年干,谋划推进了农贸市场和停车场、中山桥沿线景观修缮、新街公园园内连接路、场镇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不断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实现场镇面貌焕新升级。
其中,月亮坝农贸市场位于场镇中心位置,室内建筑面积达822平方米,设有54个室内固定摊位、115个室外活动摊位,可满足各类农副产品定点销售。楼下新建停车位24个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可以有效缓解人车混流和停车难,周围600余平方米的小广场也可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要,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该项目成功解决了中山场镇以街为市、逢集必堵的问题,也为摊主提供了便利。市场秩序井然、管理规范有序、街道干净整洁,实现了群众购买有去处、商贩经营有场所、集镇街道有风景。
不仅如此,项目建设的规范化公共停车场,室内外停车位共有60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新建成的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广场也成了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现在,摊贩集中到农贸市场里,停车也有了专门的停车场,晚上散步也有了新的休闲场地,场镇一天一个样,日子越过越红火。”已居住在镇上30年的老居民李阿姨表示。
听民意聚民智
共建共享美丽幸福中山
“叔叔阿姨们,大家对场镇的建设还有啥子意见都讲出来哦。”近日,在中山镇的一场院坝会上,党员干部们正将群众的意见建议记录在清单上。“生活便利了,出行也方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喽。”居民陈大爷欣慰地说道。
美丽宜居建设的生力军和落脚点是群众。为更好满足群众的日常所需,中山镇在推进美丽宜居示范镇项目建设中,充分接纳居民群众的意见反馈,与居民一起群策群力让中山场镇改造得更加美好。
首先是在规划设计引导方面,中山镇与居民共绘保护建设蓝图,摒弃不切实际的高大上设计,让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宜居规划建设,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需要提出好落地能实施的整治建设内容,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同时,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各个环节,选出配强群众代表、义务监督员等基层自治力量,并将本地特色资源(工艺做法、选材用料、文化历史故事等)融入建设当中,在改造中保留传承地方特质。
保护传承好特色建筑是基础,利用盘活好特色资源才是长久之计。中山镇还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好生态观光游、村落民居体验游、农产品采摘参与游、当地特色美食游等生产生活创收项目,打造群众住得好、收入增、环境美、特色显、可持续的美丽宜居示范新中山。
因地制宜传承特色
走好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笋溪河畔,沿着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宅与繁华喧闹的商铺相映成趣,古朴又具有烟火气的中山老街便映入眼帘。
作为大四面山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镇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山清水秀,集“商德、爱情、红色、禅宗、庄园”五大文化于一身。近年来,中山镇坚持“旅游立镇、产业富民”的工作导向,聚焦“朝圣爱情”“古镇三绝”“长寿之乡”等本土特色,加速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在今年春节期间,中山镇举行的“千米长宴”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近万人同吃团年饭,立体生动地展示出了中山乃至江津的特色非遗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畅游千年古镇、宴遇非遗民俗。充分传承挖掘深度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山镇目前正持续加速打造“千米长宴”民俗文化节、“七夕·东方爱情节”“浪漫樱花咂酒节”“爱情·采蜜节”等文旅品牌,并依靠群众智慧,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古镇文化气息。
“今年,我们还将借助美丽宜居示范镇项目建设契机,优化场镇市政设施、完善新老街连通道路,在保护与传承中为打造全市独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名镇注入更多新动能。”中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王静 刘廷)